书城励志中国谋术全书
38011300000045

第45章 明察善断——断案谋略(4)

藤老板刚从侧门出来,就看见解大人的轿子到了大丰盐号门口。他急忙奔过去双膝朝下一跪,双手紧紧抓住轿杠不放。解缙见有人拦轿,掀帘一看,是藤老板,问道:“大街上拦轿,是何道理?”

藤老板说:“老爷,不示众了,不示众了!”

解缙问:“为什么?你不是说要示众15天吗?现在才开始5天,只是个零头,怎么就不示众了?”

藤老板磕头作揖,哭丧着脸继续央求。

于是,解缙道:“既然你说不示众了,那就叫犯人回去吧!”然后,又对张三说,“不示众了,你回去吧!这芦席上的字画,谁要买你就卖了吧,卖的银子你拿回去替你老母亲看病!”说完便上轿走了。

一眨眼的工夫,字画被人们争着抢着买走了,卖了几十两银子。藤老板望着张三手上白花花的银子,方如大梦初醒,懊恼地说:“解大人这哪是惩罚张三,明明是惩罚我啊!”

谋略点评:

嫉恶如仇的才子解缙对因为母亲生病偶尔卖点私盐的张三充满了同情之心,对不义盐商藤老板许多人则从内心非常憎恶。但藤老板抓住了张三卖私盐的事实,如果私自放走张三,势必会遭自上司的怪罪。于是智谋过人的解缙就利用藤老板贪图小便宜、恃强凌弱、欺行霸市的贪婪性格,不动声色地作弄了藤老板一把,使得藤老板偷鸡不成反倒蚀了一把米,最后不得不主动提出放了张三。而张三也因祸得福,在这个事件中因解缙的巧妙暗助得到了几十两银子。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解缙的聪明和智慧。

陈明厉害,吴履巧化干戈

明朝初期,吴履曾任南康县丞。这里有个叫王琼辉的人,与富豪罗玉成结了仇,有一天他抓住了罗玉成,就用鞭子痛打了他一顿,还侮辱了他。罗玉成的哥哥罗玉汝和他的儿子非常愤怒,就纠集了一千多人,手拿棍棒,浩浩荡荡来到王家,夺回了被王琼辉抓走的罗玉成,并把王琼辉绑了起来,扔在路上,用棍棒乱打了一顿。打得王琼辉鼻青脸肿,奄奄一息,他们才肯罢休。

王氏兄弟五人看到兄弟被打成这样,很心疼,于是就把罗家告到了县衙。他们在公堂上割破手指,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定要罗玉成家全都死光。

吴履仔细询问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双方都有责任。如果立案的话,那么将牵连上千人,这岂不是影响太大了吗?

于是,他就叫来王氏五兄弟,问他们说:“你们告罗家,我来问你们,只有罗家一家人包围你们家吗?”

王琼辉答道:“不是,有一千多人。”

吴履又问:“那一千多人都侮辱你了吗?”

王琼辉回答说:“不是,只是有几个人罢了。”

吴履再问:“你因为恨这几个人,就连累一千多人,这样做你觉得好吗?况且众怒难犯,倘若这些人都不怕死,一怒之下把你们全家都赶尽杀绝。虽然我可以抓他们伏法,让他们一命抵一命。但是这时候你已经死了,对你还有什么好处呢?”

王琼辉兄弟立刻惊醒了,赶紧向吴履磕头谢罪,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处理意见。吴履就将用棍棒打王琼辉的那几个人抓来,当着王琼辉的面,各打了几十大板,打得他们皮开肉绽,血直流到脚后跟。随后,吴履又命令罗氏兄弟向王琼辉跪下来磕头认罪,这件事情才算了结。

谋略点评: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生活中的许多怨恨,往往是因小事引起,双双互不相让,以致小怨积累成深仇大恨。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必要那么较真。只要每个人都相互让一步,那么很多冲突、犯罪事件就不会发生,也不会造成那么多的人生悲剧。吴履就是让王氏兄弟认识到了事情的危害,情绪平定下来,才终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平息了一宗牵扯很大的纠纷案的。

明眸善推,周新智破疑案

明朝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朝廷为了整肃纲纪,重用了一些有才干、有魄力的监察官员,其中就有担任浙江按察史的周新。周新曾任监察狱吏一职,因为敢于直言、公正无私,权贵们都很怕他,背后称他为“冷面寒铁”。他明察秋毫,不仅经常弹劾贪官污吏,还善于审狱断案。他一到浙江上任,当地百姓便欣喜异常,纷纷奔走相告,说:“我们有活路了!”

一天,周新骑着马外出巡视,走到城外偏僻的地方,突然成群结队的绿头苍蝇迎面扑来,绕着马头飞来飞去,怎么赶也赶不走。周新心里一惊,马上凭着敏锐的直觉似乎嗅到了某种血腥的味道。他急忙下马,循着飞蝇的踪迹寻找,果然在榛木丛中发现了一具男尸。尸体已经腐烂,很难辨认,发出阵阵恶臭的味道。吏卒们把尸体抬走,发现尸体下面有一块木印章。

周新细细验查,印章上的字清晰可见,便暗暗记了下来。随后他叮嘱吏卒把现场保护好,不要声张此事,就打道回府了。

回到府中,周新想:这木印章是唯一的线索,要想破案,必须知道它的主人到底是谁。这印上的字……突然,他恍然大悟。原来木印章是布商用来做凭证的,从这儿可以断定,死者必定是一位贩布的商人。于是他便派人打扮成卖布人到集市上去四处打探,只要发现与死者的印章相符的布匹,就可以认定卖布人有重大嫌疑。因为这些布匹肯定是从死者那里抢劫来又拿到集市上去卖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出凶杀案的线索。

不出他所料,手下人果然在市场上找到了与这印章相符的布。经过审讯这些贩布人,所有参与杀人的盗匪,都被一一捉拿归案了。

此案发生后不久,又出了一桩离奇的事情。一天一位商人出外做生意,归家途中见天色已晚,他害怕遭人抢劫,便把赚来的金子埋藏在祠堂外草丛的石头底下,想第二天天亮了再去取。可是第二天,金子却不翼而飞了。商人心如刀绞,便到周新处来投告。周新仔细询问了他昨天埋金子及回家后的情景,便让他回去等候。

周新先派人到这商人家的四邻去打探,得知有一个陌生男人经常趁商人不在家的时候出入他家。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一定与失金案有关系!周新想:商人常年在外,他的妻子独守空房,她若是个不本分的妇人,难免会惹上什么私情,二人串通一起窃取商人的金子是完全有可能的。那陌生人一定与此有重大干系。想到这里,周新马上派人提来商人的妻子。

大堂上,这妇人百般抵赖,拒不承认她参与偷金事件。当周新说出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埋金地点的时候,她才招认与情夫私通的事情,但发誓与窃金无关。周新一看时机成熟,又派差役提来奸夫严刑拷问。那奸夫经不住大刑,终于说出实情。

原来,商人头天夜里回家时,他妻子正在与情夫通奸。商人突然回家,奸夫来不及逃走,只好藏在商人家中,偶然间听到商人对妻子说其藏金的事情,便起了贼心。晚上他趁商人和妻子睡熟后,就窃走了金子。案情水落石出,商人的金子失而复得,那对奸夫****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谋略点评:

任何案件都要经过用心的推理,才能够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但任何推理都应该建立在周密的调查基础上,只有经过调查分析,才能证明自己的心中的假设是符合事实的准确判断。周新正是从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入手,深入调查,并进行了缜密地分析,才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推理证明,从而一举将案件查了个水落石出。

不漏疑点,京师指挥破栽赃谜案

明朝时期,京城里有户人家被小偷打劫了。但小偷临走的时候似乎是在无意间丢下了一个小本子。这家的主人第二天发现了这个小本子,只见上面记载的尽是城里一些富家子弟们的名字,还写着这样的话:“某日,某人在某地邀请某某等人喝酒商量什么事情”,或者“某人某日在某地聚众赌博,玩弄娼妓”等,一共有20条之多。

于是,这家的主人就把这个小本子交给了官府,希望官府能够以此为据,找到抢劫他家的人。官府按照小本子上提供的名单把这些人一一抓了起来。因为这些人都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平日里总是横行霸道,不干好事,大家都相信这种打家劫舍的事,他们干得出来。

其实,这次真的是冤枉了这些小混混了。这小本子上所记载的这些少年公子哥们饮酒作乐、聚众赌博等事情,全是那真正的小偷平时在暗中观察而记录下来的,为的就是要栽赃陷害。可是,这些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哪里受得了大堂上的刑具,没打几下就连哭带号,好不痛苦。最后,只得委屈地承认是他们打劫了那家。而当县官问他们把抢来的赃物放在哪里的时候,他们有的说放在西郊,有的说放在东郊,众口不一。县官很生气,就厉声说:“你们还在狡辩,快从实招来,否则我就要动大刑了。”

那几个公子哥一听动刑,不禁又害怕了起来。其中一个像是头领的公子哥就抢先说:“大人,我们说实话。其实那赃物是我埋的,在西郊的某个地方。”县官这才罢休。其实,这又是他胡乱的编造的,他们是怕再受刑法罢了。他们心想,既然自己没有偷,而胡乱说的藏金地点自然也不会有赃物,官府找不到赃物,也就会放了他们了。

可是当官府派人去挖时,竟然找到了赃物。这下人证物证均在,这些公子哥可傻了眼,不禁暗自叫苦道:“这是老天爷要咱们的命啊!”就这样,案子基本了结了,他们就等候裁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