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得放下,就是智慧
37998900000032

第32章 人生何必太计较(5)

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更加甘美的泉水。

智慧感言:用过水泵的人应该都知道,若想让水泵能压出水来,首先要给水泵一碗水,这碗水就叫做引水。“欲想取之,必先予之。”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这种给予是昂贵的,但如果不去做,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昂贵,这就是生活。

米缸里的老鼠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春天,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疯吃、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中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的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缸去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的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对于老鼠而言,这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能够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那么容易了。

智慧感言:突如其来的危机我们都会本能地做出反应,但是,很多危机到来时的信号并不是那么强烈,而是一点一点地逼近,以至于我们在犹豫不定中一天天贪婪地享受着眼前的舒适生活,然而却是在吞噬着我们的生命。

喜鹊的窝

喜鹊本应该把窝筑在最高的树枝上,这样才够安全,但是喜鹊觉得飞来飞去的找树枝太麻烦了。一次,喜鹊飞到了一个大海边,走到一处海岬,看中了临海的一块岩石。

“这块地方不错,位置比较靠下,人们肯定不会轻易发现,也不用我飞来飞去辛苦地找树枝了,在这个地方筑巢实在是再理想不过了。”于是,喜鹊在那块岩石上安下了家,并在那里生下了它的小宝宝。

一天,喜鹊出外觅食,忽然海上狂风大作,掀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喜鹊的家所在的那块岩石本来就很靠下,风平浪静的时候还比较安全,可是现在波涛如此汹涌,很快就冲撞到岩石上,把鹊巢卷走了,海水也吞没了小喜鹊。

喜鹊回来只看到汹涌的波涛,那块岩石已经被海水淹没了,自己的孩子也无踪无影。见到这般凄惨的景象,喜鹊失声痛哭:“我真是不幸啊,我为了一时的方便把窝筑在了这里,可是没有考虑到海水还有涨潮的时候。要是我能想到这一点,我肯定会老老实实地把窝筑在最高的树枝上,现在就什么心都不用****,我的孩子也不会因此遭遇不幸了。”

智慧感言:为了一时的安逸,我们常常偷懒,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对自己说:“这没什么,无伤大雅的”,但是生活中有的事情是不能省的,更不能偷工减料。一时的舒坦可能造成一生的悔恨。如果你还是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奉劝一句:还是尽快把这该死的侥幸心扔了吧,踏踏实实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要像喜鹊一样,后悔时已经太晚了。

富贵无边

有位商人得知一位自己长久的竞争对手明天过生日,这位竞争对手非常强大,总是把原本属于他的机会先一步抢到自己手里,还让他损失惨重,商人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为自己出一口气,好好戏弄一下对手,于是他想送一副别有深意的画当贺礼。

可是送什么画好呢?商人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想到了一个妙计。

商人找到了本市最有名的画家,希望他按照自己的要求作画一张。

“请问有什么事吗?”画家头也没抬地问。

“我有一位朋友,过几天就是他的生日了。我想要一副最有气质、最有深意的画,送给朋友当贺礼,你就给我画一幅牡丹吧,大富大贵,吉祥如意。”商人说,“但是你要按照我的要求画……”

画家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便现场作了一副牡丹的画作,让商人带了回去。

商人参加了对手的生日聚会,并当场将之前请画家画的那副牡丹展示出来,所有人看了,无不赞叹这副活灵活现的画作。

这时,忽然有人惊讶地说:“嘿!你们看,这是什么居心呀,这副牡丹花的最上面那朵,竟然没有画完整,不就代表‘富贵不全’吗?”

此时在场的所有贵宾都发现了,而且都觉得牡丹花没有画全,的确有“富贵不全”的缺憾。

这位商人也立刻表现出很惊讶的表情说:“哎呀!我怎么没发现呢,都怪我太疏忽了……都怪当初我没有好好检查这幅画,原本是一番好意……现在又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这时候,他的对手却站出来说话了,他深深地感谢这位商人,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送了一副这么糟的画,还要道谢?

主人说:“各位都看到了,最上面的这朵牡丹花,没有画完它该有的边缘,牡丹代表富贵,这不是在祝贺我‘富贵无边’吗?”

真是太可爱了!众人听了无不觉得有道理,而且还全体鼓掌,认为这真是一副非常具有深意且完美的画作。

商人一时愣愣地站在那里,心中百味难平,他忽然由衷地感谢和佩服这位对手。

智慧感言:同样一幅画,却能够解释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来,这两种意思充分体现了两个人的不同心理,商场竞争本身就是残酷的,有成功自然有失败,但是难得的是能够把竞争和做人区分开,放下竞争中的恩恩怨怨,以一份豁达、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了这种大气魄必然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诺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仁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面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后人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智慧感言:因为对一个人的厌恶而丢弃了自己用无数言行换回来得好名声,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况且,我们对别人的厌恶并不代表别人对我们也是如此,当别人对我们抱以恭敬礼貌的态度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讨厌他呢,得人一句好评远比得到一腔怨恨好的多!

适可而止

和珅在清乾隆年间风光无限,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据史料考究,和珅并不像传说的一样,是个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的草包。和珅本身具有相当高的文学素养,是个很有头脑和才华的人,再加上有一条如簧的巧舌,才能够由起初的一名默默无闻的三等侍卫,一路官运亨通,成长为一名皇帝身边的红人,这仅仅凭拍马溜须是办不到的。和珅的一生是成功的:乾隆在位时,他可谓能够呼风唤雨,乾隆对于他的贪污之事并非全然不知,然而由于对他甚为喜爱,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和珅之死,一方面与乾隆去世有关,另一方面与他贪得无厌有着必然的联系。据查抄时记载:他的家产中包括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有的甚至皇宫里都不曾拥有。他的家产折合了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还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无法估价。如果按现在的估价一算,大概和珅拥有11亿多两白银的资产,简直富可敌国。

这么多的资产是和珅不知疲倦、不知休止地贪污而来的。也可以说这些资产加速了和珅的灭亡,是他的催命符。和珅是何等聪明的一个人,然而在金钱面前却一再犯糊涂。试想一下,如果和珅能够适可而止,在乾隆死后,他也不至于人头落地而一无所获的。

有个阿拉伯神话是这样说的:有一个人去寻宝藏,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他小心翼翼地进了山洞,看到里面有个宝瓶,宝瓶上贴着一张字条写道:“打开瓶盖,里面就会冒出金沙。请在取到足量的金沙后把盖子盖上。”这人欣喜若狂,打开了瓶盖,果然是宝物,一开盖金沙就像礼花炮一样飞射而出,黄金灿烂,就像做梦一样美。“发大财了!”这人用袋子装,用帽子接,用衣服兜,用双手捧,甚至鞋子里面也盛满了金沙。宝瓶里的金沙如喷泉般涌出,越喷越多,渐渐地这人没东西装了,金沙从他手上溢出……溢出……溢出,但他还是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用手捧接。他太高兴了,太疯狂了,太痴迷了,只顾欣赏金沙狂涌的美景,忘了宝瓶上的告诫:“请在取到足量的金沙后把盖子盖上。”最后,他被埋葬在了金沙中。

智慧感言:世间种种悲剧的发生很多都离不开一个“贪”字,“贪”的初衷无非是希望能够使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加舒适一些,但是当生活的舒适度得到满足后,却极少有人能停止“贪”的脚步。为了“贪”而“贪”,这就是所谓的“贪得无厌”。其实,“贪”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无厌”二字,这两个字把无数个人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宪让位

唐睿宗时,睿宗的嫡长子李宪受封宋王,十分受宠。睿宗的另一个儿子李隆基聪明有为,他杀死了篡权乱政的韦皇后,为睿宗登上皇位立下了大功。

按照礼制,李宪当被立为太子,有的大臣便对睿宗说:“嫡长子李宪仁德忠厚,没有任何劣迹,立他为太子既合礼法,又合民心,望皇上早日定夺。”

睿宗感到李隆基雄才大略,最适合治理天下,所以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立太子的事于是一拖再拖,没有定论。

李宪看出了睿宗的心思,心有所悟,他对心腹说:“父皇不肯立太子,他是对我有疑问呐!李隆基虽不是嫡长子,但他功劳很大,父皇是中意他啊。”

李宪的心腹说:“于情于理,太子之位都是你的,这事绝不能相让。我马上和百官联络,共同上书,向皇上说明利害,一定促成这件大事。”

李宪的心腹和百官议定,当他们在起草奏书时,李宪急忙赶来,他对百官说:“我考虑了多时,决定放弃太子之位,你们就不要为我费心了。”

百官十分惊诧,他们说;“太子之位事关你的前程性命,怎能轻易放弃呢?自古这个位置你争我夺,本是常事,有我们替你说话,你还怕什么呢?”李宪说:“大丈夫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是十分慎重的。赞平王李隆基是我的弟弟,他有大功于国,父皇有心立他为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若据理力争,不肯退出,我们兄弟之间必有大的冲突,朝廷就不会平安。如果危及国家,我岂不是罪人吗?这种事我绝不会干。”

李宪制止了百官,又亲自上书推荐李隆基为太子,他说:“赞平王文武双全,英勇睿智,他当太子有利于国家,我是衷心拥护他的。我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请父皇不要为我担心,早下决断。”

睿宗很受感动,他对李宪说:“你深明大义,我就放心了。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都会满足你。”

李宪一无所求,他说:“一个人只要顺其自然,就没有什么事可以妨碍他了,我不会强求什么。”

李隆基当上太子后,第一个拜访李宪,他说:“大哥主动让出尊位,不是大贤大德的人难以做到,大哥是如何设想的呢?”

李宪说:“你担当大任,大唐才会兴旺,我不能为了私利而坏了国家大事。望你日后勤政爱民,做个好皇帝,为兄就深感安慰了。”

李隆基连声致谢,又说要和他共享天下。李宪不让他说下去,他告诫李隆基说:“很多事是追求不来的,只有顺天应命,才不会多受损伤。将来治国不要逞强任性,这样效果会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