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男人的资本
37987000000013

第13章 二十几岁就要注意编织自己的人脉网(1)

做男人,就要有自己的气派。

二十几岁的男人,

显示在抽芽的嫩柳,未来生活个什么样子,

关键在于后天的修养。

他们开始融入这个社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

和不同性格、品性的人打交道。

1.二十几岁男人要学着为他人着想

男人资本箴言:

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有自己的关系网,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总是最受欢迎的。

在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那些嘉宾纷纷回答:

“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来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嘉宾们都显得有些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能想到这一点呢?”

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仅仅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得失出发去考虑,而置别人于不顾,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伤害他人。

二十几岁的男人们,涉世未深,经常穿着铠甲,或是满身毛刺,时时刻刻武装着自己,把内心的友善深深埋藏。殊不知,如此一来,会把身边的人都当成了敌人,没有了朋友和伙伴,又何谈建立自己的人脉网?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人,学着为他人着想,身边才会聚集越来越多的朋友,这样,棘手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友善,就是多为他人着想,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用善待他人之心去与人相处,尊重人、爱护人、同情人,不只对自己熟悉的人,如亲戚、同学、朋友、邻居等要友好相处,对那些自己虽不熟悉,但我们必须与之交往、相处或需要我们关心的人也应友好相待。

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当心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绝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子女多为他人着想而举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例子。

我们应当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人格、意愿,不要故意去伤害他人。当自己无意间伤害了他人的感情、自尊心,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时,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切实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而当他人不小心或出于不太高尚的理由说出了一些对不起自己的话、做了一些对不起自己的事的时候,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来自别人的“对不起”,以宽容、理解、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而不能针尖对麦芒,更不能冤冤相报。

友善之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见到别人有危难而生恻隐之心,同情他人,帮助他人。如对贫困地区贫困者、失学儿童的救助,对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儿童的捐助等等。友善可以创造和睦相处的生活环境。

其实为他人着想,并不一定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时候一点方便、一些提示、一句真心的话、一个安慰的眼神,就会成为别人跨越障碍的动力,成为别人成功的关键所在。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哲学家莫尔在《乌托邦》一书里说过,金银远远赶不上铁的用处大,道理很简单,为他人着想的人,即便自己给出的只是铁,于别人来说则会成为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他人着想,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睿智。因为为他人着想,就好比你种了一盆花,经过细心照料,花儿开了,它回报你的不仅是五彩的斑斓和满目的生机,它带给你的,更是一片春天。

替别人着想,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二十几岁的男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奉献,学会与人合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多替别人着想。因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冲突,我们才会真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2.变换角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男人资本箴言: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一边慨叹人心不古、真情难觅,一边却比谁都更加吝啬,将自己牢牢包裹在带刺的壳中,以此来对抗伤害与攻击。这样的人往往很可怜,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危险,人人都是敌人,社交活动毫无快乐可言。可是,假如换个角度看看,他们一定会发现,其实很多的“攻击”并非出于敌意,只是别人在传递某种讯息、表达某种需要而已。

许强从小生活在一个家境很好的家庭,备受父母宠爱。后来考上了大学,读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也没费什么周折,进了一家大型企业。那年,他才20岁,尚是一个毛头小伙子。

他满怀希望,也满怀信心地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让他始料未及,单位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而他却是那么单纯,甚至有些天真,他说话做事都率性而为,不懂得收敛。渐渐地,他听到了一些议论,说他年轻气盛,做事毛糙等等。从小就养尊处优惯了的他,那一段日子很是沮丧。

许强回家,把在单位遇到的种种不愉快告诉了父亲。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双腿,那个人的朋友和亲戚都来慰问,表示了极大的同情。而他却回答道:“这事的确很糟糕,但是,我却保存下了性命,并且我可以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原来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现在,你们看,我不是一样顺畅地呼吸,一样欣赏天边的云朵和路边的野花吗?我失去的只是双腿,但却得到了比以前更加珍贵的生命。”

父亲说:“这个遭遇车祸的人是个智者,他知道失去了双腿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哪怕再痛苦也改变不了。所以,他换了一个角度,同样一件事情,他能够找到它积极的那一面。而你,”父亲顿了顿接着说,“和同事之间相处得不愉快,作为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新人来说也是正常的,单位毕竟不是家庭,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你应该换个角度,把这种不愉快看作是对自己的砥砺,通过这种磨炼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从这个角度看,你现在所面临的境况,恰恰是你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

父亲的一番话使许强豁然开朗。回到单位之后,每当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想,换个角度,这是一件好事情,它至少说明我有不足甚至不对的地方,我得改正自己。如果确实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气恼,而是想,换个角度,说明别人对我的要求比较高,我得加把劲儿。同样的一件事情,过去给他带来的是烦恼、苦闷,而现在带给他的,则是积极向上的动力。

换个角度不是很难的一件事,转个头,调整一下目光焦距就行,难的是愿意不愿意“不一样”,习惯不习惯“看得开”。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类似的“想不通”的事情:明明没打算跟别人对立,却偏偏有人要专门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去,有一搭没一搭地向自己“乱放冷箭”。这种时候,我们常以为他们又强悍又无礼,于是要么以牙还牙地回击,要么敬而远之地回避,无法与他们建立轻松正常的关系。然而,如果有机会深交,我们会发现:其实,在他们强悍的外表之下,有着比别人更加脆弱的心灵。换个词想想看:不是“攻击”,是“防御”——其实脆弱而敏感的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攻击谁、伤害谁,只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怕受伤,所以才会在感觉到威胁的时候,用“攻击”来防卫自己而已。所以说,与他们缓和关系的最佳办法,不是反击或回避,而是理解和包容。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近脆弱的心灵呢?

在人际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人有种本能的逆反心理:你要我向东,我就偏要向西。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局当然总是掌握在当权者手里,而弱势人群唯有通过不断地攻击和否定当权者,才能获得某种阿Q式的心理平衡。

换个词想想看:不是“攻击”,是“反抗”——不是别人真的那么讨厌我们、想要伤我们的心,而是我们的某些做法让别人感到压抑和不解,因此通过指责来反抗罢了。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可能只是一只替罪羊、一个出气筒,那些指向我们的攻击其实本来另有所属。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了解对方到底为什么要反抗、又究竟想要反抗什么呢?

如果你的老搭档善良勤奋,什么都好,但不知为什么,就是一张嘴老是不饶人,每天不是说这个不好,就是讲那个太烂,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似的。你很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怨妇”,但又不知该如何制止他的攻击行为。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因为有不少的家庭在代代相传地制造这样的“特产”——从父辈的父辈开始,一家人彼此就习惯了把攻击当作沟通的唯一方式。不幸继承了这份“遗产”的人,除非有人特别点拨,否则不会意识到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可供选择。

换个词想想看:不是“攻击”,是“表达”——如果可怜的他或她只学会了“攻击”这样一种表达方式,那么,让我们来尝试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吧——如果他攻击公交车的司机,那么他其实只是想表达对交通状况的不满而已。以此类推,我们将成为他们最感激的人!

人生路上晴时多云偶阵雨,在生活上、工作上、感情上,一旦遇到挫折和意外,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风景会有所不同,感受也不一样,说不定你还会有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3.不要忘了刚刚分开的同窗好友

男人资本箴言:

二十几岁的男人刚刚走出校园,不要认为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其实,与同学保持联系,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的事业发展,都会有好处。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成为同学,实是缘分不浅。虽相处不过短短几年,但是同学之情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

同窗之谊,情如手足,在某种程度上又胜过手足之情。同窗之谊,犹如朋友之情,但一定意义上又有别于朋友之情。同窗之间的友谊非常纯洁。因为在学生时代,人们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窗间共同追求的目标。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袒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窗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等能够深入了解,从而惺惺相惜。这就如同酿酒,日久必醇。

再好的同学关系,如果彼此很长时间不去联系,关系还是会淡下来的,甚至有时相对时,也认不出对方来。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当你有需要时,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当你去托他办事时,如果涉及关乎他自己利益的事情,他就不会帮你。

三国时蜀国的创建者刘备的一段经历就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好的朋友。石全读完书后,回家继续侍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融洽,刘备与石全的友谊也不断地加深,情若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带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于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有他一人被石全隐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危急关头能帮上大忙,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需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你在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系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你的人际网会更加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所以,当你坐在电视前的时候,不妨拿起你的手机给你的同学发个信息,问候一声现在过得还好吗?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不妨拿起你手中的笔,为你在远方的同学写封信,寄张贺卡,也许你不久也会收到这样一份意外的惊喜;当你上网冲浪的时候,不妨打开你的邮箱,为你的同学发去一封问候的E-mail。和你的同学联系并不需要浪费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你快乐或忧虑时,在你闲暇无事时,不妨与同学主动联系一下、问候一下都可以完成,也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只言片语,但是当同学收到你的问候时,同学认为你并没有把他忘记,自然会为你的惦记而感动和高兴。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男人资本箴言:

二十几岁的男人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如果你想在人生和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小心谨慎地结交朋友。

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其实是虚荣心作祟的一种表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总希望自己能独占鳌头于群体之中,获得大家的称羡。为了赢得这种名实不符的赞扬,他们甚至不惜与不如自己的人们结交。如此一来,就将使自己的层次降低,可能再也不愿结交出色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