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编社会学大纲
37518500000053

第53章 社区(1)

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要求学习和了解社区的涵义、类型、构成要素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起源、特点等,并在分析城市化概念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对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做最一般意义上的探讨。通过本章的学习,还可以了解现代社会中社区的意义,学会运用社区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认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为实现社区发展、发挥社区功能提供科学的解释。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不仅组成各种各样的群体,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中,而且还在地缘基础上形成各种守望相助、相互关联的生活共同体,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几乎都是在这个共同体中进行的。这种共同体构成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社会学中,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特定的名字,那就是社区。

第一节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涵义

社区一词的最初涵义是指在传统的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这种解释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Ferdinand)。滕尼斯在1880~1881年所著的《公社与社会》一书中,把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建立在亲密的、不分你我的私人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共同体;另一种是建立在目的、利益、契约及以此为条件的人们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的社会共同体。他把前一种类型的共同体称之为“公社”,把后一种类型的共同体称之为“社会”。滕尼斯的这一思想引起了一些西方社会学家的兴趣,特别是引起了美国社会学家的重视,他们在接受滕尼斯观点的同时,对其使用的“公社”一词进行了改造,用英文的“社区”一词取代它。自此以后,“社区”一词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通用概念。

社区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所以有必要先从词汇本身进行简要的探讨。社区的英文词汇是community,其词义有下面几种解释:(1)由同住一地区或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2)团体、社团,如华人社团、妇女社团;(3)公众;(4)国家间的共同体,如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5)共有、共享、共同责任;(6)共同性、同一性、一致性,如利益的一致(community of interests);(7)社交活动、群居状态、社区的,也可作形容词;(8)同社会的、公众的、团体的,如社区活动中心(community house),社区教堂(acommunity church),指各教派的联合教堂。

正因为社区在词义上有多种理解,不同的社会学家对社区也有着不同的定义。滕尼斯认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体。在这种社会联合体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人的或个体的意志被感情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这就是礼俗社会,即社区。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帕克是最早对社区下定义的社会学家之一,社区能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中心概念,以帕克等人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帕克指出:“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它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第二,这些人群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第三,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菲利普在《社会学概念到应用》中指出:“社区是居住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在社区中,每个成员可以过着完整的社会生活。”他强调特定地域、共同实现的多元目标、群体三个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区在世界各地作为公民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蓬勃发展起来,社区发展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现实生活层面,人们也从如下几个侧面对社区进行中性但却包罗万象的理解。

侧重群体或组织——人们往往这样理解社区:社区是一群人,其外延包含范围广阔的利益和活动;“参与”指的是全体人的参与,而不是部分人的利益和活动。因此,可以说社区是一群变化着的群体经历,也可以说是具有同一种信念和利益的人的一种组织,是一系列不同的群体和行动所借以依托的单位。

所有的社区都是用契约联系在一起的。社区中的人具有共同的信念和命运,具有个人的同一性、归属感以及支持其行为和关系的结构。其成员参与和相互利益接触的途径越多,社区的经验就越丰富。社区是一种综合性的组织,在这里有一种共同的、多样性的生活。侧重地理空间——人们通常这样描述社区:有一群人,居住在一定的地方,并在这个地方组织他们的生活并行使一定程度的自治,在组织社会生活时以地方为基础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社会需要。

侧重功能——人们往往认为社区包括一群人,他们享有共同的利益和功能,如福利、农业、教育、宗教,这些利益并不包括住在社区地域内的每一个人,仅包括那些在公共事物中有着特殊利益和功能的人。

侧重感情——无论社区所描述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还是一种提出来的形式,它都有一种温暖和劝说性的意味。社区一方面有一种情感上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是一种对于地方的、发生在身边的、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归属感。

社区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组织?一种社会关系?或者是一种感情?它很难用一种言简意赅的话语来概括。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社会科学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在涵义上往往是最含糊不清的;第二,社区的形式在今天的确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

希勒拉利在1955年就收集了94个不同的社区定义,其中有69个都强调下列三个要素:社会互动、地域、共同约束。对于这些众多的定义,有些学者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功能主义观点,认为社区是由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组成的共同体;另一类是地区性观点,认为社区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机组织的人群。所以,社区一词表达着两种不同的意义和概念,一是一般的共同体,一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区。

如果我们把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当作社区来看待的事物略加区分,就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地域上的社区,即建立在某一村庄、某一城镇或某一街道范围内的社区,如上海浦东、武汉百步亭花园,其特征是居民的共同居住。第二,为了某一种特定目的的社区。这种社区指一个群体,他们的成员为了一种特殊的目的组成社区或半社区的组织,他们的目标往往并不狭窄但也不特别明确。它与正式社会组织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纯粹的社会组织有着直接的明确的目标,而这种社区有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却没有特别明确的特殊目的。如20 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兴起的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也有人把它译为社区主义,它来源于社区,其出发点是社群,核心价值在于由社群所蕴涵的集体主义、普遍的善和公共利益。第三,情感上的社区。它强调居民的共同意识、共同利益和归属感,如邻里、家居。

综合上述对社区的不同看法,并考虑到中国社会学界对社区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具有共同意识、利益和归属感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下面,我们结合社区与共同体、社会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社区的构成要素,对社区的定义作一些说明。

社区和共同体是两个涵义各不相同的概念,两者相区别的关键在于:共同体是一个最一般的范畴,它可以用来指人们由于任何共同的因素而构成的集合或整体。它可以由血缘、地缘、业缘和其他各种社会经济潜在或显在的关系构成,如“退伍军人共同体”、“犹太人共同体”等。有时候,如果把这些共同体称为“退伍军人社区”、“犹太人社区地缘共同体”,是一种基于地缘关系而产生的特殊共同体。然而,实际生活中很少单独存在各种单纯类型的共同体。人类的任何社会生活实体,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复合性质。所以,社区又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复合性、综合性的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也是社区区别于其他各类共同体或社会群体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

社区与社会也有区别。从社区定义的外延上看,社区可以看作是地域社会,它是作为社会的一种方式而存在的。但从社区定义的内涵上看,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虽然纷繁复杂,但并不强调“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或共同的社区意识。其次,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而社区则强调地域。再次,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为亲密。与社会相比,同一社区的人际交往频率更高些,而且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通常是建立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之上的。最后,从功能上看,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社会的功能要比社区复杂得多,具有复合性。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从其内部的构成来看,有以下几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第一,地域。一个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一定范围内的地域空间,它是社区居民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依托,离开这一基本的自然环境,就如同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领土一样不可思议。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他们没有共同的居住地区,因而这些民族只能构成共同体,而不能构成社区。如果有些人把这一民族称为“犹太人社区”也只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历史传统的精神社区,这种精神社区在社会学上被称为准社区。

第二,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人口的数量、集散的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是影响社区的重要方面。社区人口与社会人口不同,它以同质性为主,即社区的绝大多数人有基本相同的职业,并形成该社区的人口特点。

第三,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每一个社区由于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因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文化特点,以区别于其他社区甚至邻近社区。中国有句俗语,“入乡随俗”,说明不同社区虽近在咫尺,但语言和风俗习惯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制度也是社区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它主要以控制、调整、干预和指引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发挥它的作用。在生活方式方面,不同社区的居民在人际交往、文化生活、闲暇时间的支配、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由各自社区现实经济、社会条件和历史传统所决定的。

第四,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社区居民在感情或心理上具有共同的地域观念、乡土观念和认同感。英克尔斯认为:“社区的存在是:(1)一些住户比较集中地住在有一定界限的地理区域中;(2)这些居住者表现出坚固的内聚的相互作用;(3)具有不仅基于血缘纽带的共同成员感、共同隶属感。”他还指出:“社区的本质是群体的共同结合感。”而共同结合感的基础无疑是基于地缘、业缘或共同文化特质而产生的共同成员感、共同归属感。这是同一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同一的行为规范、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氛围里形成的共同意识,它是维系社区成员关系的强大精神凝聚力。比如在传统农村地区,村民们世代居住在一个地方,形成了强烈的乡土观念和共同归属感,所以纵然人在天涯,也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五,为社区服务的公共设施。社区居民要生活,社区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它是保证社区居民生存的必要手段和社区发展的必要前提,如社区的各种商业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服务行业及其他社会福利设施。缺乏服务设施或服务设施不齐全,都会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也会影响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衡量一个社区发达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社区分类

社区的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由于人们对社区涵义理解不同以及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对社区进行分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社区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社区划分为四种类型:(1)流动性社区。它指旧石器时代,人类靠捕鱼、狩猎和采集野生食物为生,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式的流动性生活的一种聚居形式。(2)村舍式社区。它指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结束了人类的渔猎和游牧生活,人们定居下来,建起了茅舍、村落的聚居形式。(3)农村社区。它指许多人家永久地居住在一个地方,从事农业生产,形成了农村社区。(4)城市社区。随着阶级的出现和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一部分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摆摊设市,并逐步定居下来。同时,部落首领带领氏族成员为抵御异族入侵筑起城堡,逐渐“城”、“市”合并,形成城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