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编社会学大纲
37518500000020

第20章 个人社会化(2)

第二节社会化的基本知识

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现实社会生活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社会化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致于要全面描述社会化的每一项具体内容,或以若干类目来概括它,几乎成为不可能。由于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社会化过程,从而导致对社会化内容的不同认识。

1.从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

从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可以把社会化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种:

(1)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人要在社会中生活,首先就要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它包括两个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和谋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我料理能力。刚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体,什么都不会,他们虽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却没有获取的能力。随着他们逐渐长大,社会也逐渐通过父母、家庭、老师、学校等机构和成人,将自理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一点点地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够逐渐面对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除了学习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外,个体还必须学会谋生的能力,即作为一个正式成员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自谋生路、自食其力的能力,或者说是一个人长大后能从事某种工作、劳动或职业的技能。因为人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谋生手段,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

(2)掌握基本社会规范。任何社会要正常运转,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社会规范,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向其全体成员所提出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个体如果不掌握这些规范,就会与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就无法与社会良性互动。相反,个体只有掌握这些行为规则和方式,并按其行事,才能为社会所接纳。因此,个体除了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既包括强制性规范,如法律规范,又有范围极为广泛的道德规范,还包括各种各样具体明确的生活规则。

(3)确立生活目标,内化价值观念。社会化过程中,社会除了教给新成员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规范外,还必须在更深的层次上向他们提供一种价值观和生活目标。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既包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看法,也包括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如何确立生活目标以及确立什么样的生活目标,涉及到人的价值观念,因此确立生活目标与培养价值观念密不可分。由于人在幼儿时期还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因此,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和老师就告诉其应该怎样做人,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其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确立生活目标。一般而言,个体最初确立的生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父母和老师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社会接触的日渐增多,个体的能动性逐渐增大,开始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并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目标。

(4)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角色,并按照相应的角色规范行事。因此,社会角色的学习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角色学习是社会化目标的集中体现,也是个体所要达到的一项基本要求。即使是在成人以后,人们也始终要对许多新的社会角色进行认识、了解、学习和掌握。

2.从社会化发生的领域来看

从社会化发生的主要领域来看,可以把社会化的内容划分为以下几种:

(1)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被现有政治制度接受和采用的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形成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在于将个体培养和训练成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利、承担应尽义务以及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政治社会化对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或政府的稳定、巩固和发展。如果一种政治制度得不到社会成员的信任和支持,法律就无法遵守,税收就无人交纳,政府也就无法进行统治和管理;如果一个政治团体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纲领就无法实施,领袖就无人拥护和追随,团体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正因为如此,各政治集团都非常重视政治社会化,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给公民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各项政治制度,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操的培养是公民政治态度与政治意识形成、发展的重要部分。

(2)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完善道德观念的过程。道德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行为的准则。人们有了道德观念,才能够控制自己做出正确的行为,因此,把道德内化为人们自身的意识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个体是怎样内化道德观念的呢?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后面将对这三种派别做详细介绍。

(3)两性角色社会化,也称性别道德社会化。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理特征方面,而且还表现为社会特征的不同,如不同的态度、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男女之间的这种社会性差别,正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任何一个社会,对男性和女性都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性别角色社会化使男性认同男性的角色规定,表现出符合男性身份的行为;也使女性认同女性的角色规定,表现出符合女性身份的行为。毫无疑问,在这种性别价值取向的影响下,男孩和女孩都各自向着自己的性别角色方向发展,从而产生出社会差别。人类学家米德(Margaret. Mead)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新几内亚的三个部落的观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男女的人格特征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性别角色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受文化影响,是对文化中性别行为模式学习和认同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化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群体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则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一种社会化主体,就是指对社会化作出贡献的一种群体或机构。主要的社会化主体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社区以及工作单位等。

1.家庭

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机构。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家庭始终都是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童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和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其以后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家庭在这一时期则正好担负着最主要的社会化责任。儿童在家庭中建立起他们最初的亲密的感情联系,开始学习语言和基本生活技能,并开始接受和内化社会的文化规范与价值标准。另一方面,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化场所。儿童一来到这个世界,家庭便是他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不论他是否愿意,他在客观上就具有了某种阶级、民族、宗教、地区和文化的先赋地位和特征,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起点和特殊位置,从而对他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今后的社会生活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尽管儿童的社会化主要在家庭中进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年龄的增长,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化主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已变得日益显著起来。

2.学校

儿童在幼年期的主要活动天地是家庭,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便逐渐增强。有史以来,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儿童社会化主体是学校。作为一种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正规化的学习机构,学校的首要作用是进行正规、系统的教育,给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学校教育还灌输政治思想,为现成的社会制度服务,它所提供的内容、信息、概念和各种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态度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具有独特的结构。每个学校都是一个小社会,有其独特的地位、角色、亚文化、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等。儿童在这里第一次面对次级群体中的社会权威,并要学会服从那些带有强制性的非个人的规则和权威;儿童在这里扮演着学生、同学和朋友等社会角色,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体验人际交往,不断增长社会经验,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为他们进入成人世界奠定基础。最后,儿童在学校里还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评价,这对他们了解社会价值观念、发展自我与人格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3.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由地位、年龄、性别、兴趣和价值观念等基本相同的人所组成的一种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正如家庭和学校一样,同辈群体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化主体。随着儿童期年复一年地过去,同辈群体越来越多地影响其社会化。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置,因此,它对个体的影响日趋显著,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同辈群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化主体,主要在于:第一,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个体可以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互动,而在家庭和学校中,个体往往处于服从的地位,是非平等的互动。第二,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在兴趣、爱好上相近,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但在家庭和学校中,他们常常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接受成人安排的活动。第三,同辈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往往以此要求自己,并指导自己的行为。第四,同辈群体注意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使成员可以相互倾吐自己的思想、看法和情感,并从中得到安慰、支持和同情,使心理上获得极大满足。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同辈群体的价值取向。如果一个同辈群体积极上进,与社会导向的价值观念一致,就会对成员的社会化产生正向影响;相反,一个同辈群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要求相反,则会对其成员的社会化产生负向影响。

4.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指的是以印刷媒介(报刊、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网络等)为工具,面向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信息传播手段。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每天迅速地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以及向人们提供、宣传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角色评价、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对人们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成为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主体。毫无疑问,大众传媒对个体社会化有着积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学到一定的技能,也可以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培养政治意识,帮助人们确立生活目标,提高人们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等。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众传媒也有其消极作用。近年来,由于视听媒体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之中,与其他媒介相比,更日趋显著地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因此,许多社会学者都对视听媒体对人们社会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当前,这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视与人们的行为,尤其是电视暴力与青少年的侵犯行为之间的关系;二是电视对人的认识的影响;三是电视对家庭的影响,特别是对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四是电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社区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规模大小不一,社区内的各种机构有多有少,最基本的包括家庭、学校、商店、医院和行政机关等。由于人们在社区中经常地与家庭成员、邻里以及其他社区成员发生交互作用,社区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儿童来说,社区的范围比家庭大得多,社区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如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工人和商人等,通过在社区生活中见到和接触他们,儿童就可以逐步学习和了解到人与人在性别、年龄、职业和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儿童还可以从社区生活中逐步了解人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如人们什么时候上班、下班和休假,可以逐步认识社区中各种机构的职能和要求。对于成人来说,社区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社区成员,就要努力适应它的文化、规范和要求,既要关心社区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又要履行公民的职责和义务,要在社区生活中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一个具体的社区有着它独特的社区文化和社区意识,社区常常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社会心理、价值标准、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等,来控制和影响社区成员的行为,使人们不断在新的生活条件下继续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