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古兰经概述
37504500000003

第3章 《古兰经》的产生(2)

《古兰经》每次降示的多少也不一定,有时一节、两节,有时十多节,有时一短章,也有一次两短章的,最少的一次只降了半句,这正如《古兰经》所说:

这是一部《古兰经》,我使它意义明白,以便你从容不迫地对众人宣读它;我逐渐地降示它。(17:106)

在当时,这种零星“降示”的方式正反映出了《古兰经》降示的原因。因为《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处理在传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主要依据,每次降示《古兰经》都是说明或解决某一问题与事件。具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具体来讲,《古兰经》的下降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为了判断或调解人们的争执而降示的。如当时有个孤儿成年后,要收回被叔父代管的财产,叔父不答应,他们到穆罕默德跟前请他判断,真主就降示了“古兰”:

你们应当把孤儿的财产交还他们,不要以〔你们的〕恶劣的〔财产〕,换取〔他们的〕佳美的〔财产〕,也不要把他们的财产并入你们的财产,而加以吞蚀。这确是大罪。(4:2)

于是穆罕默德便根据这段经文解决了因为孤儿财产发生的争执。

又如,艾布格斯亡故,他的儿子穆哈逊以继承权而娶了他父亲的一个老婆——温母·欧拜德,但他既不管她的生活费,又剥夺了她对丈夫的继承权。温母·欧拜德到穆罕默德跟前,请求他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真主就降示了下面这段“古兰”:

你们不要娶你们的父亲娶过的妇女,但已往的不受惩罚。这确是一件丑事,确是一种可恨的行为,这种习俗真恶劣!(4:22)

穆罕默德据此将“父亲娶过的”列为禁婚对象之一,废除了原来的旧习。

一种是为了解决当时发生的问题。如穆罕默德在一次旅途中,住在一处没有水源的地方,他们也没带水,晨礼到来了,需要洗水礼拜,这时便降示了《古兰经》:

如果你们有病,或旅行,或入厕,或性交,而不能得到水,那末,你们可趋向洁净的地面,而摩你们的脸和手。(4:43)

伊斯兰教便根据这段经文规定了以土、砂石代替的土净办法。

一种是当别人向穆罕默德提出问题而要他解答时时而“降示”的。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相信穆罕默德的犹太教人或古莱E人,由于穆罕默德在传教时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能接受真主的默示,并能够通过默示而知道许多事物,他们便以刁难的态度向他提出一些问题要他回答,目的在于要挟穆罕默德和探测他的知识。譬如《古兰经》第12章和第18章中关于祖勒改雷改尼和山洞人的故事、关于复生(7:187,33:63,79:42)、关于山(20:105)、关于灵魂(17:85)等问题的经文都是在这种情况下降示的。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信徒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请穆罕默德解决回答,为了便于回答这类问题,真主就降示了有关的经文。比如《古兰经》中关于“酒、赌博”、“施舍什么”、“禁月作战”、“孤儿财产”、“妇女月经”(2:215-222)、“新月”(2:189)、“可食的猎获物”(5:4)以及“战利品的处理”等经文,都是由于信徒对这些问题根本不明白或因伊斯兰教刘某些问题已作了新的规定,他们尚不理解其理由而请教穆罕默德的情况下降示的。

因而,我们从《古兰经》降示的一些原因中就可以了解到当时穆罕默德传教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概况以及他与多神教人、犹太教人斗争的情况。这对我们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是有帮助的。

《古兰经》是在穆罕默德归真后的19年才搜集起来的。如前所述,穆罕默德本人不识字,不谙书写。因此,每当他领受经文后,就立刻口授让身边的人背记下来或录写下来。在当时,阿拉伯社会的一切文学艺术大都是靠人们的口授心记来保存的。他们曾有这样的谚语:“典籍是心房,家谱史志是思想,记忆力就是我们的诗章。”因而当时保存古兰的主要方式还是靠圣门弟子们背诵记忆。穆罕默德对《古兰经》的保存也是十分注意的,他积极鼓励记“古兰”的行为,说它是一种讨得“主喜”的功课,是获取进“天堂”的一种手段。因而每当他口授《古兰经》后,圣门弟子中许多人便认真地传诵背记,并将它传授给当时不在场的其他信徒。当时,背诵《古兰经》之风颇为兴盛,每逢集会礼拜时,都有人传诵《古兰经》。至于追随穆罕默德左右的“迁士”和“辅士”更是著名的《古兰经》传诵者和背记者。“迁士”中除了历任哈里发的四位弟子外,还有托勒哈、赛阿德、伊本·迈斯欧德、胡宰法、艾布·胡宰法、艾布·胡莱来、伊本·欧麦尔、伊本·阿拔斯、阿木尔、伊本·阿木尔、穆阿威业、伊本·祖拜尔、伊本·撒一卜、阿依莎、哈福赛、温姆·赛莱迈等人;“辅士”中有伍板业、穆阿兹、栽德、艾布·代尔达、艾奈斯、艾布·栽德等人。这些人中能书写的人在背记的同时便将所得到的经文记录下来,其中有些人为穆罕默德作记录《古兰经》工作,如栽德、穆阿威业、伍板业、阿里、奥斯曼、艾奈斯、伊本·迈斯欧德和哈立德都是著名的记录者。而栽德和穆阿威业二人是当时专门作“启示”记录的,除此而外无别的工作。据说他们得到穆罕默德口授的经文后,就把它记录在一块皮子上,或一片白石板上,或椰枣叶柄上,或驼、羊的肩胛骨上。记好后,每人又照抄一份留作自用。据伊斯兰教法学史记载,无论他们记录或背记的各章中哪个节次,都是按照穆罕默德的指示排列的,而且通过穆罕默德在礼拜和集会上的诵读帮助他们排列或改正节次。所以《古兰经》各章的节次在穆罕默德时代就已编排就绪。

至于各章的次序,伊斯兰教学者一致承认,是后来圣门弟子们排列的。编排不是根据时间顺序,也不是根据内容,主要是根据各章的长短。除“开端章”外,一般将长的排在前面,较短的放在后面。但也不完全是这样,阿里编排的《古兰经》,各章的次序,是以年代的先后,伊本·迈斯欧德和伍板业所编排的抄本另有其特殊的次序。这些抄本都因奥斯曼定本的出现而被焚烧了。

《古兰经》的章数因抄本的不同而有不同,据传说有的将第8、9两章合并成一章共编为113章,伍板业的抄本则为116章,伊本·迈斯欧德的抄本为112章。现在通用的奥斯曼本则编为114章,共有6210多节。并根据穆罕默德先后在麦加和麦地那两个时期,分为麦加章和麦地那章两类,麦加降示的有86章,麦地那降示的有28章。由于《古兰经》是零星降示的,在当时没有按降示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是临时根据穆罕默德的旨意分别搁置的,同时一段经文有时在麦加、麦地那两地重复降示过,所以在许多麦加章中有若干麦地那节,在许多麦地那章中也有若干麦加节。

由于穆罕默德在麦加和麦地那所处的时间、地点、传教的对象等情况的不同,这两类章所反映的内容和用词等方面都有些特征,了解了这些特征,对于了解《占兰经》经文的先后次序和宗教制度的演变等都是有帮助的。譬如说麦加章的内容主要反映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如关于“真主”、“天仙”、“后世”、“复活”、“天堂”、“火狱”的说法,并严厉地谴责了那些与此主张不相符合的多神崇拜行为,反映了穆罕默德在初期传教的道德、伦理主张,如“孝亲”、“敬邻”、“善待孤儿”、“守信”、“公正”等。而且为了要人们信仰自己的宗教是“正统”的真主的宗教,并让人们从古人遭受不信教的“恶果”中吸取教训,便提及了许多古代圣人的传教事迹。对于宗教的仪式和制度甚少具体规定。而在麦地那的章节中便规定了一些宗教仪式和不完全的刑法、民法与战争的条例。同时由于当时面对着他的主要是犹太教徒,故在麦地那章中反映了与他们的争辩和斗争,有许多经文就是谴责犹太教徒的行为的。另外麦加章和麦地那章在用词和章节的划分上也有不同,例如麦加章中被呼唤的对象多称为“世人呀”,麦地那章中则多用“信教的人们呀”或是“教徒们呀”的词句。麦加章中的节一般比较短,麦地那章中的节一般比较长。譬如由麦加章组成的第20本为570节,而全部麦地那章的28本则仅有127节。一般较长的章多为麦地那章。《古兰经》中麦加章占三分之二,占全部节数四分之三,麦地那章占三分之一,在节数上只占四分之一。

《古兰经》每章都有一定名称,大都用本章开头的字母或名词命名,其中有35章的名称都是以中间提到的事物命名。如黄牛章在67节才提到“黄牛”一词。仪姆兰章在第32节中才提到“仪姆兰族”一词。筵席章在110节后才提到“筵席”一词等。

穆罕默德在世时,《古兰经》并未整理成帙,在穆罕默德归真后的一个时期内,《古兰经》也没有完全记录整理起来,后来能背记《古兰经》的人先后死于战争,逐渐地在减少着(据说在伊斯兰教纪元12年发生的业麻迈一战役中就牺牲了70多个能背诵《古兰经》的人)。欧麦尔见此情况,觉得这样下去《古兰经》将会失传,于是向当时的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提出搜集整理《古兰经》的建议。艾卜·伯克尔采纳了这一建议,召来当时善于书写的栽德,要他搜集“古兰”,并令伍板业、阿里、奥斯曼三人协助。他们根据所有的文字记录和口头传诵,互相查对,进行整理。譬如他们整理到第9章128——129节和33章23节时,只有背记材料,没有记录材料,于是不能决定取舍,后来在艾布·胡宰迈家中找到了记录材料,才决定了采纳。而欧麦尔单独传述的有关“石刑”问题的经文,因没有见证的资料,故未采纳。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整理出的《古兰经》已非穆罕默德时期的“占兰”全部,起码将一些已经“停诵”的经文没有搜集在内。

这次整理仅仅是将散乱的记录片断搜集起来加以必要地抄录,并按穆罕默德当时安排的节次排列成章,使之成为一套聚合起来的册本。在当时还未提出统一抄本、读法、章次的要求,那些按原来不同方舀的读法和内容略有出入的个人抄本仍在各地流行着、被人们传诵看。

整理成册后,交给艾卜·伯克尔保管,他归真后由其继承人欧麦尔保管,欧麦尔归真后交给他女儿(穆罕麦德的一个妻室)哈芙赛保管。

到欧麦尔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已越出了阿拉伯半岛的范围,传到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北非一带地区,在这些地方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根据《古兰经》来加以解决,伊斯兰教的各种制度需要在这些新传到的地区确立起来,因而《古兰经》作用变得更为明显了。至此,只有背记在个人心头或个人单独记录下来的不完全的《古兰经》抄本,已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而且《古兰经》当时在读法上和内容记录上没有统一起来,各地的传教士均按照自己所背记或手抄的《古兰经》来教授别人、处理问题。由于读法上的不同引起很大的争论,出现了读法的派别,往往由于读字和记录多少的不一致,产生了对《古兰经》意思的不同理解,各派均认为自己的读法和理解最为正确,于是彼此诋毁、相互武断,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局面,甚至出现了流血事件。这种混乱延及各地,在麦加和麦地那的人们也为此争吵不休,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引起了哈里发国家首领的不安。奥斯曼仔哈里发时期,一个教师传授看一个人的读法,学生们接受后就产生了分歧,从而这种分歧涉及到所有的教师,这样互相诋毁,把对方断为叛教。奥斯曼闻讯后,在讲演中就说:“你们在我面前尚且发生如此分歧,距我较远的外地人的分歧将严重到何种程度哩!”情况正如奥斯曼所说,各地均有对《古兰经》的读字读音的记录内容的不同产生了剧烈的争执,不仅影响了内部的关系,也影响了对外作战,形势迫切需要把当时流传于个人的《古兰经》抄本和各个方言的读法统一起来。

据传促使统一《古兰经》工作的直接原因,就是伊斯兰教纪元25年在进攻阿美尼亚和阿赛尔拜疆时从征的伊拉克人和叙利亚人为“古兰”发生了严重的争执,率领参加这次战役军队的侯宰法目击这种情形,深感不安,回到麦地那后建议哈里发奥斯曼,赶快设法统一《古兰经》。他说:“在这个民族为经典发生象犹太徒、基督徒那样的分歧之前你赶快设法补救吧!”于是奥斯曼派人到哈芙赛那里要来艾卜·伯克尔时代所整理的那套《古兰经》,指派栽德、伊本·祖拜尔、赛义德、阿布笃·拉哈曼等人共同从事整理抄录工作,在整理过程中曾发生了方言读字不同等问题,奥斯曼主张以古莱氏族的方言为根据,并且要各抄本在不违背《古兰经》原意的原则下分别反映出已经流行的不同读法,但在文字的内容章节排列方面要求完全统一起来。

整理就绪后,抄写了七部,奥斯曼只将一部留在麦地那,其他六部,分送到麦加、大马士革、库法、巴士拉、也门、巴林各地,作为《古兰经》的标准本(或称定本),并下令将其他个人的抄本一律焚毁。现在世界上所流行的这种版本的章节次序就是奥斯曼时代所确定下来注释:的,所以将这种编本叫奥斯曼本,现在全世界通行的都是这个统一本。

①所引经文为马坚译本《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6:141)为第6章141节。以下引文除庄明者外均同此例。

②关于穆罕默德的诞生日,众说不一,此说所据为〔埃及〕穆罕默德·胡泽里所著《穆罕默德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