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早、最根本的经典,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宪章和立法依据。“古兰”系阿拉伯文音译,意为“诵读”,过去也译作“可兰”。《古兰经》有55种名称,其中以“读”、“真理”、“智慧”、“训诫”、“启示”等为穆斯林所常用。中国旧称“天经”、“天方宝经”、“宝命真经”等。
《古兰经》对于伊斯兰教的建立与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以它作为指导宗教生活以至社会活动的准则,东、西方学者把它视为研究伊斯兰教的主要和首要的必读文献。
《古兰经》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社会历史原因的。
《古兰经》于公元七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也就是现在的沙特阿拉伯地方。为什么当时在阿拉伯半岛上,会有以反对崇拜偶象、多神、宣扬“信主独一”为主要教义的《古兰经》出现呢?这是因为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已经瓦解,阶级对立已经形成。社会上已经有了贵族与贫民之分,私有制已经确立,农牧业之间的交换和贸易已相当发达。当时的社会特征是:由于氏族部落的割据对立和延绵不断的战争,引起流血仇杀,使社会生产受到破坏,剧烈的阶级分化,使广大群众陷入贫困的深渊,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社会秩序动荡紊乱。由于氏族贵族占据了宗教、商业中心和大量的牧场、沙漠中的绿洲以及山战俘而变成的奴隶,并通过贸易和高利贷攫取了大量社会财富,农民和手工业者处于残酷剥削之下,时伟出现反对氏族贵族的暴动,弱小的氏族部落对于较强大的氏族部落的剥削压迫极为不满,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古兰经》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产生的。《古兰经》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现实情况和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反映了下层群众要求缓和当时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统一的愿望。因而在《古兰经》的内容中,百先提出了要人们放弃造成思想上不统一的多神崇拜,要人们只信一个“大能”的主宰——真主;要人们打破氏族或血统的界限,而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团结起来;要人们放弃祖先和部落酋长的崇拜,来拥护“自己民族的使者——穆罕默德圣人”;要人们远离欺诈和压迫,以宗教的伦理道德观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由于《古兰经》是在沙特阿拉伯诞生的,因而,它带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点。如《古兰经》对“后世”、“天堂”的描述是:
他创造了许多园圃,其中有蔓生的和直立的果木,与果实各别的海枣和百谷,与形同味异的榟橔和石榴。(6:141)①
《古兰经》规定“不信者”,和“犯罪的人”死后进“火狱”受惩罚,并形容他们在“火狱”里“享受不到凉爽的饮料”、“遭受毒风沸水”、“火焰扑脸”、“形如渴驼”、“除荆棘外无任何食物”、“只有脓水和沸水”。这样来形容“天堂”和“火狱”,不能不认为与阿拉伯半岛的自然条件是有关的。
《古兰经》是穆罕默德传向广大穆斯林的。这位真主的“使者”、“钦差”、“至圣”于公元571年4月21日(伊斯兰教历3月初9)②诞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里古莱氏族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在他诞生前两个月就逝世在异乡。穆罕默德诞生后,他的同族人都叫他为“艾敏”,意为“忠实的人”,他也曾叫艾哈迈德。穆罕默德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声望很高的人”。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的男孩用这个名字的比用其他任何名字都多。穆罕默德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逝世了,由他衰老的祖父抚养。他伯父为人通达好义,但家境清寒,自己的子女很多,无力供养他,于是让他去替人牧羊。数年间,他随商队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他在青年时代,曾替人赶过骆驼,后为麦加古莱氏人的一位富裕孀妇赫蒂彻做伙计,替他管理骆驼,经营商业。
穆罕默德体格健美,性格温顺,秉性善良、忠实,因而博得了大他15岁的赫蒂彻的爱慕。穆罕默德25岁时,赫蒂彻向他求婚,他欣然接受了她的要求。婚后,他仍然从事商业,稍有积蓄。
穆罕默德从小孤苦贫穷,没有读过书,年龄稍长,又为生活奔波,更没有机会读书识字。25岁至40岁这个阶段,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表现。40岁起,他开始以热烈的情绪,献身于传教的使命,在麦加传教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他教导麦加人不要迷信鬼神,不要崇拜偶象,不要放高利贷,不要互相残杀,不要偷盗劫掠,不要嫖赌,不要虐待奴隶。教他们只崇拜唯一的造物主——真主,教他们团结互助,优待奴隶,释放奴隶,尊重妇女,怜恤孤儿,救济贫民,努力学习,积极生产,讲究清洁卫生等。可是,最早信奉伊斯兰教的还只是少数人:他的妻子赫蒂彻和他的弟子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栽德等人,而古莱氏族里有势力的支派,却坚决反对他。但是慢慢地也就有一些人归信了伊斯兰教,他们主要是奴隶和下层社会的人。穆斯林的行列壮大了起来,麦地那人信奉伊斯兰教的也逐渐增多,甚至一些基督教徒也改信了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宣传伊斯兰教,就必然和麦加地区的统治势力发生矛盾。他们唯恐影响其部落贵族、富商的领导地位,影响麦加城作为宗教活动的中心地位,因此,千方百计地对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进行威胁、迫害,甚至企图秘密谋害穆罕默德。有一些男女信徒被迫避难于阿比西尼亚,另外一些人迁移到麦地那。公元622年9月24日,穆罕默德和艾卜·伯克尔也被迫从麦加出走到麦地那,这就是著名的希吉拉(迁移)。十七年之后,哈里发欧麦尔决定以希吉拉的那一年为教历纪元的正式起点(公元622年7月16日),是为伊斯兰教历。
希吉拉是穆罕默德生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以一个被轻视的先知的身份,离开了他的诞生地——麦加,却以一个受尊敬的领袖的身份,进入他寄居的城市——麦地那,受到热烈的欢迎。
在麦地那,穆罕默德继续宣传和教育众人,实现了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化与民族化,统一了周围地区,建立了神权国家,进而和麦加的贵族进行斗争。他于630年1月底(教历8年)征服了麦加。穆罕默德入城后,捣毀了麦加克尔白神庙里的360个偶像。他一面捣毁,一面高呼:“真理已经来临,荒谬已经消灭。”除了几个为首的罪大恶极的坏人外,其余的人都得到了穆罕默德的宽恕。许多人为穆罕默德伟大的人格所感动,不久都信奉了伊斯兰教。古代史上胜利的入城式,没有任何一次可以与这次相提并论。
教历9年(公元630-631年),被称为“代表团之年”。在这一年里,有许多代表团从远近各地先后来到麦地那,表示他们对于这位宗教领袖和民族领袖的忠诚。成群结队的代表团,来自遥远的阿曼、哈达拉毛和也门。主要的部族,都派遣了代表团。从来没有服从过任何人的阿拉伯人,现在自愿接受穆罕默德的统治,他们放弃了原先的拜物教,皈依了认主独一的伊斯兰教。
教历10年(公元631-632年),穆罕默德率领着每年一次的朝觐团十多万人胜利地进入麦加城。但这却成了他最后的一次朝觐,故称为“告别的朝觐”。他返回麦地那后3个月,就身染重病,于公元632年6月8日不幸与世长辞。
在穆罕默德长达23年的传教过程中,按照传统的说法,《古兰经》是真主依照临时发生的事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陆续下降给穆罕默德的启示。
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的言语,原先是记在“经典之母”或称“仙牌”上,而后降示给穆罕默德的。真主降示《占兰经》的说法,在《古兰经》的许多章节中都曾提到,如:
这本经典是万能的、至睿的真主降示的。我降示你这本包含真理的经典,你当崇拜真主,而且诚笃地顺服他。哈一,米目。这部经典降自万能全知的主。(39:1-2、40:1-2)
这部经,其中毫无可疑,是敬畏者的、向导。(2:2)
伊斯兰教所信仰的真主是玄妙的、高尚的。真主如何把自己的语言降给穆罕默德呢?据《古兰经》说,它是通过“默示”的途径降下的。因此《古兰经》指出:
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所启示你的经典,……我所启示你的,确是真理,足证以前的经典是真实的。(18:27、35:31)
所谓“启示”,也释作“默示”,在文字方面原是“领会”、“感悟”的意思,而按照伊斯兰教经典的说法,则是指“真主把自己的意旨,不假别人的前提及思考,而直接注入圣人的心灵,使其获得一定的知识”而言。根据《古兰经》说,圣人和真主在“精神境界的接触”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的启示,一是间接的启示,一是幕后的显示。伊斯兰教认为,绝大部分的《古兰经》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降示的,即以哲伯勒依来“天仙”作中介传达给穆罕默德的。
又据《圣训》说,最初降示的《古兰经》是穆罕默德通过梦境中的默示直接由真主那里得到的。由阿依莎传来的一段传说中曾将这种直接和间接降示《古古兰经》的情形作了这样的描述:
最初显于圣人的默示为真梦,他在梦中所见犹如晨光。后来圣人喜欢僻静,他常到麦加郊区的希拉山洞独自办功,数夜不回家,他为此预备食物。然后回到赫蒂彻处,再预备同量的食物,直到真理来临。当他正在希拉山洞时,天仙忽然来临了,并说:“你读!”圣人回答道。“我不会读。”他(指穆圣)说:“天仙抓住我,紧紧地搂我,使我精疲力尽,而后放开我,他说:‘你读!’我答道:‘我不会读。’天仙第二次又抓住我,紧紧地搂我,致使我精疲力尽,他又放开我,他说:‘你读!’我答道:‘我不会读。’天仙遂第三次抓住我,紧紧地搂我,而后又放开,他说:‘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圣人便心神不安地回家了……(《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在《古兰经》中说到真主降示古兰经文约有200余节。《古兰经》所以要用许多文字一再地强调《古兰经》是真主所降示的,而不是穆罕默德的言语及其“私意”,其原因就是当时人们不相信《古兰经》,更不相信它是真主的默示降示于世人的说法,这在《古兰经》中是有明文记载的,如:
不信已降临的教诲者,我要惩罚他。那教诲确是坚固的经典,(41:41)
他们的主的迹象不降临他们则已;每次降临总是遭到
他们的拒绝。当真理已降临他们的时候,他们则加以否认。(6:4-5)
这些是天经的节文。从你的主降示于你的经典,确是真实的,但众人大半不信。(13:1)
同时,为了回答当时人们提出的问题,包括真主为什么不把经典降给每个人而要通过什么使者呢?既通过使者为什么不降给别人,不降给麦加和塔邑府两镇的首领,而偏偏降给穆罕默德呢?以及为什么和常人一样既吃饭又走路上市场的穆罕默德能得天独厚地接受真主的默示呢?等等。《古兰经》故一再宣称穆罕默德是真主派遣的使者,是被选拔的,是蒙真主恩惠的。
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共有12年零5个月又13天(从他诞生后的41年9月17日——54年3月1日),在麦地那传教10年(从他诞生后的54年3月1日——64年3月2日,约计10年),合计共为22年8个多月,一般称之为23年。但有人说合20年,有人说合25年,这是因为对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的开始年代计算不同的缘故。
至于《古兰经》各章降示的具体年月,现在很难确定,这主要是因为《古兰经》绝大部分都是以节为单位而降示的,也有些短的章是以章为单位而降的,在降示时尚无章名,穆罕默德令圣门弟子们大致按问题将所降示的节文搁在一起,后来的人按此再编之为章,这些在先后不同时间降示的经文编成的章,很难具体分清它是在什么具体时间降示的。只是根据圣门弟子.的传述和《古兰经》的具体内容,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往麦地那为标准,将迁往以前降示的称为麦加章,以后降示的称为麦地那章。但是我们根据穆罕默德传教过程中重大事件和他去过的主要地方作线索,尚可找出一些章节的大致年代来。比如说在准备传教时在麦加降示的有96章;公开传教前夕降示的有73和74章的部分节,这些《古兰经》的经文大约是在穆罕默德40岁时降示的;公开传教后成章降示的据说是第53章,那大约是伊斯兰教纪元前10年的事,迁往前在麦加最末降示的是第29章,到麦地那后最初降示的是第9章。
穆罕默德在全部传教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麦加、麦地那度过的,但其间也去过别的地方。因此,一般人则称麦加和麦地那所降的为居家所降的,将除此之外降示的为旅途所降的。居家、旅途当然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空间的概念。
总之,《古兰经》的降示,从时间上说,就是穆罕默德全部传教的过程,降示地点南起塔邑府,北至台布克,未超出阿拉伯半岛的汉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