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务实高于一切(上)
37487800000013

第13章 浮躁是缺少务实的根源(1)

浮躁心态的几种表现

当听到有人说“浮躁是国人的致命伤”时,心里颇有不服,理论上最讲中庸的国度,怎会被浮躁征服?仔细一想,感触颇深,上述也不无道理。

正是因为浮躁,一家企业赚了钱,同类企业便一哄而起。以影碟机为例,从1995年到1998年,全国影碟机生产企业由十多家发展到数百家,竞争到了白热化,以至有的企业刚开张就开始准备“后事”。

由于浮躁,企业不愿苦练内功,而是把赌注押在广告上,于是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价位扶摇直上。一家酒厂曾以天文数字夺得标王的称号,企业效益曾立竿见影,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也正是由于浮躁,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在有的长途汽车站附近,10元钱就能买到3包高档香烟:玉溪、中华、红塔山各一包。

下面是浮躁心态的几种表现:

一、虎头蛇尾: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完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虎头蛇尾的情况,一件事往往开头很好,甚至很精彩,结尾却无处可寻了,追踪下去却也只得到一些借口和含糊不清的回答。即开始噼里啪啦,结尾稀里哗啦。

譬如许多单位年初开列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1、2、3、4、5……排序了。但是到了年底,这些目标、计划、任务完成的如何?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离目标值还有多少距离?无法完成计划的原因何在?要么统统没有下文了,要么只有包含着大量“大约”、“可能”等词汇含糊不清的总结。

如果每件事都要等人来督促才能有积极地反馈,那么工作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二、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努力

周围我们能看到很多很有才能的人,见过他的人都理所当然地预想着他的成功,可结果却往往是他事业上的不尽人意,原因何在?

原来他们自恃自己的聪明,习惯于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却不愿意经过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作出牺牲。投机取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成功者的秘诀恰恰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些,让它轻易地爬了出来。然而不久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因为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只会让其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或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你受到的伤害远不止此。

三、凡事只做到最低标准

最近掀起了一股“考证热”。很多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毕业好找工作,在校期间,疲于考各种各样的证件。当然其中也不乏弄虚作假之流。他们似乎是在为自己贴金,殊不知,他们是样样通、样样松。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有机会施展,现如今已一文不值了。”企图掌握好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

因此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做的更多时候是“精”而不是“通”,所以我们需要不停地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地训练,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你的同行知道得更多。如果你无法比他人做得更好,就别想超越他人,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核心能力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

四、应付了事: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

每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尽职尽责。对他们来说,工作只是一种应付:上班要应付;加班要应付,上司分派的工作要应付;顺理成章地,工作检查更要应付;甚至就连睡觉时也要忙着应付——想着怎样应付明天的工作。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在应付中生活,与应付相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从不打算去认真、踏实地做好一件事,没有奋斗目标,没有成就感,终日心思惶惶,过着辛苦的生活。

应付了事,是员工缺乏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是隐藏在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时机一到,就会轰然爆发,贻害无穷。

五、偏离目标: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对目标。

在工作中,找对方向是一种智慧,一种责任。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目标是统一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你的工作偏离了企业的目标,偏离了团队的要求,你的工作对团队将没有任何意义。而你又占用了公司的资源,这时你的工作将会给公司带来双重的损失。

六、眼高手低: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

有个聪明但自负的学生参加考试。试卷一发下来,他大致浏览了一下,除了试卷上头一行“请先看完所有题目之后,再开始作答”的字样之外,有100道是非题。以他的实力,大约30分钟可答完,他满怀自信地提笔开始答题。

过了两分钟,有人满面笑容地交卷,这个聪明的学生心中暗笑:“又是交白卷的家伙。”再过5分钟,又有七八个人交卷,同样是笑容满面,看来不像是交白卷的模样。这个聪明学生看看自己只答到20道题,连忙加快速度,埋头作答。

待他答到第76题时,赫然发现题目写着“本次考卷不需作答,只要签上姓名交卷便得满分,多答一题多扣一分。”他满脸狐疑地举手欲向监考老师发问,只见同时有数名考生迷惑地四处张望。

聪明的学生看着试卷第一行的说明:“请先看完所有题目之后,再开始作答。”他不禁痛恨起自己答题的快速。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不难看到类似的情形,自视过高,不听意见,这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尤其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务实的心态是我们必须首先拥有的。只有将自己心中那杯已长满青苔的死水倒掉,方能承接学习过程中新注入的甘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成功不一定是做大事,把一件小事做好,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这也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一个人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论工作大小均全力以赴,才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以高效结束。作为一名员工,你必须真正了解“平凡”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平凡小事,并尽心尽力地认真做好它。

任何人踏上工作岗位后,都需要经历一个把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时不要抱怨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而不得不接受的微薄的工资,你需要从一些简单的工作开始这种实践,并从实践中不断学习,这样你才能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接近自己的理想。所以,面对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你要一丝不苟地扎扎实实做好,并虚心向他人请教,积累经验,为后来的成功作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峰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峰有着不少优势,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峰一边抱怨命运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他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了兴趣。峰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换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峰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峰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没有一个接纳他。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峰一直想改变的命运。

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峰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峰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峰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了多长时间,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峰粲然一笑,那是成功的喜悦。

刹那间,峰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从此以后,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峰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峰的头上。业余时间,峰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峰已被调至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诱人的果实。完成小事是成就大事的第一步。伟大的成就总是跟随在一连串小的成功之后。在事业起步之际,我们会被分派到与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相称的工作岗位,直到我们向团体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渐渐被委以重任和更多的工作。将每一天都看成是学习的机会,这会使你在公司和团体中更有价值。一旦有了晋升的机会,老板第一个就会想到你。任何事,任何目标,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达至成功彼岸的。

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康·尼·希尔顿对他的员工说:“大家牢记,万万不要把忧愁摆在脸上!无论饭店本身遭遇何等的困难,大家都必须从这件小事做起,让自己的脸上永远充满微笑。这样,才会受到顾客的青睐!”正是这小小的微笑,让希尔顿饭店遍布世界各地。

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理查德·瑞恩说:“所有的成功者,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务实首先从脚踏实地开始

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其实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务实、踏实、做事严谨、不好高骛远的人。与以往只知顺从、唯唯诺诺的人身依附式的态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其实是一种“不卑不亢的对平等契约的严格遵守”,包含了“从小事做起”的智慧、勇气和人生态度。

务实,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后脚踏实地,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答案绝不是思考,而是实践。尽力去履行你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明白你的价值。

小猴喜欢读书,喜欢学习,老师告诉小猴说多读书会很有用。但是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小猴,那就是它究竟能做什么。自己做什么才能算是有用呢?

于是小猴就去问妈妈:“妈妈,妈妈,我能做什么啊?”猴妈妈笑着问小猴:“你想做什么呢?”小猴回答道:“我就是在想这个问题!”猴妈妈说:“那你就好好想想吧!”

“小黄牛可以耕地,奶牛可以产奶,可我能做什么呢?”想了一整天,小猴一无所获。第二天,小猴着急了,它怎么也想不出自己究竟能做什么,猴妈妈建议小猴到处去走走。

于是小猴走出了家门。当它路过松鼠的家门口时,松鼠的房门破了,想请猴子帮帮忙,给它弄一下门。可小猴说:“我忙啊,我正在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呢!”

过了一会儿,小猴又走到了大白兔的家门口,大白兔也想请小猴给小白兔上上课,可小猴还是说忙,把补课的事情推脱了。在森林里呆了一天,小猴还是没有想出来自己能做什么。

到了第三天,小猴更加着急了:“怎么办啊?”小猴决定去请教智慧老人。当小猴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智慧老人后,智慧老人说:“我现在想吃水果,如果你把树上的香蕉摘下来给我,我就告诉你你能做什么。”小猴非常高兴,轻而易举地把香蕉给摘了下来。

智慧老人笑着对小猴说:“现在你知道你能做什么了吧,你能摘香蕉!”智慧老人继续说道:“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给松鼠修门,给小白兔上课,可是你放弃了尝试。如果你不知道你能做什么,那你就多尝试一下,而不是一直只想不做!”

很多人渴望发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成功,但却总是在苦思冥想,而不是从简单的小事做起,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

如果你去问今天的学生,工作好不好找,相当一部分会说不好找;如果你去问今天的企业经理们,人才是不是很易得,同样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说找个合适的人才并不易。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信息不对称”所能解释的。

我们以前强调干一行爱一行,强调奉献,像一颗螺丝钉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结果是压抑了不少人个性、才能的发挥和人生价值与权利的实现。也许是压抑得太久,反弹得太厉害,如今的人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自身的价值,过分索取,却忽视了责任和义务。一些大学生初出茅庐,实际经验和业绩没多少,但是却在待遇等方面很是不满,认为自己很委屈,总是抱怨没有遇到伯乐,认为自己这匹千里马没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