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务实高于一切(上)
37487800000014

第14章 浮躁是缺少务实的根源(2)

“眼高手低”是相当多毕业生共同的现状。毕竟是第一次走上社会,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以为自己本领在手,天下尽在掌握中。不过真正做起事来,若是心浮气躁些的人,就难免不知轻重深浅,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如果谦虚好学,过几个月一两年也就好了;但很多人往往就是眼界太高,拿不起又放不下,悬在空中。现在找工作总是要求工作经验,其实这里的所谓“工作经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被社会现实打磨出来的直面现实的心态。你现在能做的也许就是像小猴一样,能够摘香蕉,可以给松鼠修门,给小白兔上课,但是,你却只是向高处张望,忘记了身边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那你自身的价值如何实现?

人生无小事,每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素养、品行、学识进行一次修炼。千万不要因为小或者低微就鄙视它,放弃将使你失去了一次修炼的机会,也减少了一次提高的可能。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他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时写了传记。传记里说,他开始时的第一份工作是进一个大公司当清洁工,因为他是牙买加人,而在这种大公司里牙买加黑人只有一个工作可以做:清洁工。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很快,他就找到一种拖地板的姿势,能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人还不容易累。老板看见了,观察一段时间后就断定这个人很有潜力,是个人才,然后很快就破例地对他进行了提升。这就是鲍威尔人生的第一个经验: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有人说主动承担打扫卫生、整理办公室、泡开水等具体琐事,是大学毕业生走上岗位的第一课、必修课,不无道理,往往就是这类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小事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通常,领导之所以不放手让你单独做大事,是因为他还不能肯定你是否具备这样的实力。有时候,一些精明的主管在提拔你之前往往会用几件小事来考察你的工作作风、办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这其中有一个从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古人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说“于细微处见精神”;现代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的人,他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呢?更何况,许多“大事”不都是由那些琐碎的小事组成吗?

年轻人容易好高骛远,不屑于做日常工作中的琐事。其实领导考察你,正是从小事开始,所以无论领导交给你的事多么零散,或者根本不是你分内的事,你都要及时地、充满热情地处理好。即使领导不再追问,也不可不了了之,一定要对这件事情有个交待。只有逐渐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肯定,才会有“做大事”的希望。我们现在需要另外一种“眼高手低”,即眼界要高,心怀大志向,却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以事小而不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开步伐,一步步向前走!

我们之所以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原因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在西点军校,当军官向学员问话时,学员的回答只能有四种:“长官,是!”“长官,不是!”“长官,不知道!”“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便不能多说一字。

“没有任何借口”,这是西点军校200年来所奉行的最为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入校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学员都应该尽全力去完成每一项上级交待的任务,而不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便向长官陈述各种借口,即使是听上去非常合理的借口。也正是秉承着这一理念,无数的西点毕业生在人生奋斗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总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

“老板,我是准时出门的,路上实在堵车堵得厉害。”

“我可以完成的,要不是外人来搅局。”

“这些东西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做起来有点不习惯。”

“再给我3天我就肯定完成了。”

“可是,老板,那时候我应该休假的啊,这不是公司的规定吗?”

“老板我也是人啊,要休息的,不是机器,机器还出错呢,何况是人?”

也许借口可以让我们能暂时逃避责难。但是我们要知道,短期内你也许能够从各种借口中得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借口的代价如此的高昂,它给我们个人带来的危害其实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正如西点军人所遵循的传统一样,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公司中最缺少的也正是那种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的员工。在这些员工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种服从和诚实的态度,一种敬业和负责的精神,一种超出常人的执行能力,他们也永远是最易成功的员工。

人们曾经把借口归结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它们是:

一、这段时间我比较忙,但我会尽力的

如果你够仔细和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在每个公司的每个角落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员工: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忙得不可开交,一刻没有清闲,很是尽职尽责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们是把本应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故意拖延得很长,往往需要半天甚至更多的时间。找借口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这些人不会拒绝任何任务,但他们只是不努力,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逃避。这样的员工很难让人找到他的什么毛病,甚至会使主管认为他在很卖力地工作,蒙蔽住上级的眼睛。

二、我以前从没这么做过,什么都要重新摸索

任何一个新的任务都需要一定的创新和进取精神,而喜欢寻找借口的人往往趋于守旧,他们缺乏的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热情。现在流行一句俗语叫做:民工性格。我要强调一下,这并不是对我们的农民兄弟进行贬低和攻击,我在这里只是说明这种现象。就像现在在城市里打工的一些民工一样,干什么都要人在后面督促。期望这种人在工作中会有什么创造性的发挥是徒劳的。

三、他们作决定时我不在场,他们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怎么会有责任

“这事与我无关,我不应该承担责任。”正是这些人想说的。而这些责任却恰恰是他本人应该承担的。在一个团队中想到更多的应该是这个集体而不是个人。如果一个员工没有责任感,就不可能得到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老板的器重和赏识。人人都要付出寻找借口的代价,就是使整个团队运行效率下降,并最终摧毁这个团队。

四、赶上对手?不可能!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超出我们一大截

想判断一个员工是否具有进取心,一个有效的测试方法就是问问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如果他不思进取,必然会寻找这样的借口。这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便是让人变得更加消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的懒惰和灰心找理由。他的言下之意就是“我不行”、“我干不了”,这种心态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尽职尽责 永不放弃

汤姆是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他自认为业务能力很强,所以对待工作十分随意。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个广告宣传方案。

汤姆觉得自己才华横溢,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方案做完了,交给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汤姆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问道:“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吗?”汤姆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了他,汤姆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了。

然后,汤姆调整了一下情绪,又花了两天时间,把自己的方案修改了一遍,重新交给老板。老板却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吗?”汤姆心中还是忐忑不安,没有信心给老板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仍然请他拿回去重新斟酌,认真修改。

这一次,他费尽心思,苦思冥想了一个星期,把新的方案交了上去。老板看着他的眼睛,依然是那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吗?”汤姆自信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一次经历之后,汤姆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尽职尽责,才能尽善尽美。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应该尽职尽责地对待。在工作的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求得不断地进步。

在工作中无法尽职尽责的人,人格也具有相同的特质。他不会培养自己的品格,也不会拥有坚强的意志,当然就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假如一方面想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又想炫耀自己,注定会失败的。

职场上就是这样,有些人本来具有出色的能力,却因为不具备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而另外一些人,刚开始在工作中表现得并不出色,但他们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结果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难以估量的潜能,万事“差不多就行”,就是辜负了自己的潜能。只有以“完美主义”的态度投入工作,才能把自己潜在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工作中除了尽职尽责,还应学会永不放弃。

丘吉尔一生最精彩的演讲,也是他最后的一次演讲,是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会堂有上万个学生,他们正在等候丘吉尔的出现。这时,丘吉尔在他的随从陪同下走进了会场并慢慢地走向讲台,他脱下他的大衣交给随从,然后又摘下了帽子,默默地注视所有的听众,过了一分钟后,丘吉尔说了一句话:“永不放弃。”丘吉尔说完后穿上了大衣,带上了帽子离开了会场。这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分钟后,掌声雷动。

“永不放弃”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永不放弃!”第二原则是当你想放弃时回头看第一个原则:“永不放弃!”

在现实工作之中,往往有许多员工对失败的结论下得太早,当遇到一点点挫折时就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甚至半途而废,那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唯有经得起风雨及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如果不到最后关头就决不言放弃,永远相信:成功者不放弃,放弃者不成功!

当然,永不放弃并不代表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们在不放弃不灰心保持旺盛的斗志的同时,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时刻回顾并更新自己的目标,这一点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