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务实高于一切(上)
37487800000011

第11章 空想是务实的最大敌人(2)

PDI的刘女士表示:“上述工作都是执行的核心,而且无论组织大小,都不应该将其交付给其他任何人。如果一支球队的教练只是在办公室与新球员达成协议,而把所有的训练工作都交给自己的助理。人们可以清楚地预料到会有怎样的后果!”

执行对企业如此重要,以至去年上半年,全美企业经理人协会将“执行力”评为经理人必须提高的技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经理人的“执行力”呢?

首先,经理人在企业内应建立一种“执行文化”。哈佛商学院教授拉姆查兰指出:“经理人培养‘执行力’的目的在于为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从而使组织形成一种执行文化,进而促使各级经理人的执行水平得到改善。”

在建立企业执行文化的过程中,经理人的示范作用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经理人的行为将决定其他人的行为,从而最终其将演变成为该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员工执行力的强弱都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工作态度。要提高员工执行力,就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能力的提高。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可能按照领导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提高员工能力,企业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1.员工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企业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手段帮助员工进行自我提高。3.企业进行现有员工价值的开发。如果用“冰山”来比喻人的价值,它有90%都是沉在水面下未被开发的,而漂浮在水面上的10%就是展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企业一定要让员工明白,要学会发现问题,并在发现之后主动思考问题,思考之后要会解决问题。企业要重视普通员工解码能力,才能不断挖掘员工的自身潜力和价值。4.选拔合适的人,让他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对不称职岗位的人员进行调整或解聘,这也有助于员工整体能力的提高。

第二,工作态度的转变。态度不够积极,是造成执行力较弱的最主要原因。关于态度,我们往往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良好态度的缺乏是下属员工的问题,是这个下属不合格的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要求下属主动地改变工作态度。其实,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管理者应该进行改变,而不仅仅寄希望于下属员工态度的改变。管理者要做到让态度不佳的员工改变,也具备执行力,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1.了解员工个人自我发展规划,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使员工真正安心于企业工作。2.企业管理者应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如果员工什么事都被管理人员蒙在鼓里,就会影响员工的情绪及工作态度。3.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管理者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明确指示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所期望完成的时间,并与下属员工验证大家的理解是否一致。只有做到这一点,执行力才有可能实现。否则,下属对执行的内容和你的理解都不同,你当然会对他们的执行力不满了。4.督促下属员工制订工作计划,将年度目标分解到每月、每周,工作计划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了工作计划,不管员工态度如何,自然会自觉地对工作计划和任务开始进行思考,想办法去完成工作任务。5.严格、合理、有效的监督检查、控制机制及公开、公平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当充满热情、激情的员工面对嘲讽他们努力的奖励系统时,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人是很难特立独行的。表现不佳者被纵容,坏习惯也会像“瘟疫”一样四处扩散传播复制。

总而言之,要让员工做到有执行力,管理者本身的改变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不断提高员工执行能力,执行就会成为一种优秀文化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说话最多的人,往往是地位最低的人。真正的智者,应该是大智若愚型的;真正的成功,应该是行动的结果。真正伟大的人,是由行动中使他人见识其不凡之处的人。

想法太多等于没有想法

这个世界总是为那些有目的的人准备着路径的。如果一个人有目标、有对象,知道他自己是向着何处前进;那么,他就比那些游荡不定、不知所从的人来得更有成就。没有对象,就不能有迅速地进步。曾经有人这样说:“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往何处去,便不会达到什么特殊的目的。”但是想法太多等于没有想法。

褐色皮肤、英俊潇洒的泰生从小就是游泳健将,经常参加比赛,也总是因为比赛成绩而获得夸奖。

于是泰生不断追求成就。他的事业从一幢建筑物开始,然后变成两幢,最后名气愈来愈响亮,业务不断扩充发展。

最后,泰生的事业扩张到自己都弄不清楚究竟涉足了多少生意。

“我兼营营造业、掮客业务、管理事业、旅馆经营、公寓改建等,每一种行业我都想插手。我非常兴奋,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所以想试探自己能力的限度。我常在早上起床看见自己的名字登在报纸上,感觉很舒服。然后再看一遍,感觉更舒服。凡事问题愈大愈多就愈好。”

有一天,银行打电话通知他的公司已过于膨胀,缓付款也已到期,要求偿还贷款。小神童泰生就这样垮了。刚开始泰生责怪每一个人,把错误归咎于银行、社会经济情势或公司员工身上。最后,他仍简单地认为:“我知道自己太自私了,我走得太快、太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面对新机会时我不说:‘这类生意我不做。’反而说:‘为什么不做?我什么生意都做。’我就是太好大喜功。由于每一件事都想做,结果无法把精神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面。哪一个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就成为我的当务之急。我错把时间上最紧急的事当做最重要的事。”

泰生没有分辨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他的解决之道是重定目标,选择擅长的行业,然后重新集中精神去做。

泰生最擅长的是房地产开发。经过几年的拮据与苦撑,由于他专心地经营,终于逐渐有了起色。现在他再度成为纽约的百万富翁,只不过对自己能力的限度了解得更清楚了。

他认为:“如果现在我有这样的想法:‘经营健身俱乐部的生意好像挺不错?’我会马上阻止自己说:‘谁要去做这种生意?我有我的赚钱行业,根本不需要做这种生意。让别人去做好了。’”

泰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想法太多,或者要想实现的目标太多,跟没有想法、没有目标其实是一样的有害。

只有用分析家冷静的眼光,而不是情绪化的埋怨责备,才能把我们从失败之中解放出来。为什么聪明的人会失败?原因有一大箩筐,它无疑比我们在此所提到的更多。失败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即使最棒的人也在所难免。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才是了不起的事。

目标比幻想更贴近现实

目标比幻想更贴近现实,因为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而幻想的可实现性几乎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