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罗斯福哥说:“人们总是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幸灾乐祸。”的确,在这样的时刻,所谓的朋友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冷笑。除了把你遇到的麻烦和困难告诉他们,或者,毫无保留地向他们袒露你的个人隐私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更好办法能保证他们高兴起来。这是人类特有的本性!无论你多么不情愿承认,疏远和长时期的分离,总会损害友谊。
我们无法见面的朋友——即使曾经是最亲密的朋友——患难之交——或死生挚友——虽然时常萦怀于心,可时过境迁,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牵挂将会慢慢变淡,最终成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对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理智——甚至仅仅作为一种惯例而维持下去。与此相反,我们对那些不断出现在眼前的人却抱有强烈而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们只是些供人玩赏的小东西。歌德在《塔索》中关于当时的作用范围所作的评论是何等正确:
“当下时刻乃是一位威力无比的女神。”
所谓房屋朋友是极其形象的称呼,因为他们只是房屋而非房屋主人的朋友。换句话说,他们不像忠于主人的狗,倒更像依恋房屋的猫。
你的朋友将会向你表白他们是多么地真诚,你的敌人更是如此。把敌人的责备当作一帖灵丹妙药吧,它会使你具有自知之明。
常言说得好,患难之交最珍贵。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你只要一交上一位朋友,他就说是患难朋友,并且立刻开口向你借钱。
韬光养晦
按语: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古人说:持盈保泰,总需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锋芒是独特的,具有个性,如你额上角,有角便会触人,惟有磨平之,方是上策。
一个想凭借其才华和精明跻身于社会名流之列的人,定是一个未经世故的人。这种品性很容易引起多数人的忌恨和不满,而他们不得不隐瞒甚至不承认自己愤恨的真正原因,这实在让人不堪忍受。
事实如此,倘若一个人感到或认为他的对手比自己要有才华。那么,他便会不知不觉地暗自断定:那对话者一定相应地对自己的本能评价较低,这是一种省略推理法——它常常导致推断者满腹忧愁或一腔怒火。格雷西安的话是完全正确的,他说:“若想赢得别人的好感,惟有自己显示得和牲畜那样愚蠢、粗蛮。”
炫耀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学识,只不过是在旁敲侧击地嘲笑别人愚钝和无能。而且,任何形式的流言蜚语都会使一个普通平民的心理受到严重的纷扰,这是很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妒忌心将使他产生敌意。因为人们从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中获取极大的喜悦,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倘使没有与他人攀比的心理,则虚荣心就无从满足。一个人最能引为自豪的莫过于他的理智能力,正因此,才使他在这个动物世界中保持威严的地位。如果让某个人看到你的才智绝对地优越于他,或者让其他人看到这一点,是极轻率鲁莽的。因为他会渴望报复,并会伺机伤害你。在这里,理智被意志所掌控。因此,财富和地位在社会上总能获得他人的尊敬,总能引起别人的羡慕,然而,理智才能却从不能有此企望。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很可能谦卑恭顺,但只要他的才智出类拔萃,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大逆不道而很难得到人们的宽恕。萨迪在《蔷薇园》中评论说:“你应当明白——智者固然不愿与傻瓜为伍,而蠢人更是一百倍地厌恶与聪明人交往。”
与智者相反的是,愚钝倒真正有其可取之处。正如温暖使身体感到舒适一样,这种舒适感对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二个人感到寒气袭人而想取暖,那么,他会自然而然地靠近壁炉或走到阳光下,他在找寻同伴时,也可能产生这种感觉。但是,这就意味着他将因为自己的优势而招人讨厌。一个人若想讨人喜欢,他就必须在才智方面逊人一筹。这种情形也同样适用于女人的美貌。
想一想,一个相貌还可以的姑娘是多么热情而又诚恳地欢迎一个显然要丑陋得多的姑娘。对男人来说,一般不会对肉体的美考虑得那么多。这便是为何在男人中,对肉体美的关心常是愚钝的和无知的,在女人中,相貌丑陋则是受欢迎不可缺少的原因。那些俊俏的姑娘都没有很好的同性朋友,她们甚至很难找到与之交往的同性伙伴。美丽的女人应当永远不要做他人的陪伴,因为只要她一跨入人家的屋子,她未来的女主人就会因她的美貌而对她有不悦之色。并且,她会找理由将美丽的女人当作傻瓜“辞退”。但是,倘若姑娘身份高贵,则情形就大为不同了。因为,身份不同于个人的品性——后者只能通过对比而使低劣者相形见拙——它是通过一种影响过程而发挥其效应的,就像一个人的衣着装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所流行的色彩和样式一样。
信任与怀疑
按语:
我们信任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本身的懒惰和虚荣心。被人怀疑,往往心虚到想要结束生命,这种不正常正是“恐高症”的表现。
我们信任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本身的懒惰和虚荣心。懒惰,因为我们不去打听原委,不积极谨慎行事,而宁愿信任他人;自私,因为受到事情的压力,我们就找人倾谈心中烦恼;还有虚荣心,因为要求他人保密,正是自己感到骄傲的事。尽管如此,我们期望别人忠实于我们所加诸他们的信赖。如果别人不信赖我们,我们不应该发怒,因为那就是说,他们诚心地赞美“忠实”,认为它少之又少——其稀少会让我们怀疑“忠实”的存在只是虚幻的。
我们有时这么想,人们完全无法相信有关我们私人的话,可他们从未想到要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但如果给了他们一丝丝怀疑的机会,他们就会发现绝对不可能再相信它了。我们时常透露什么事,暴露自己,只是因为我们猜想别人一定注意到了——正如同人会从高空跳下,因为他慌张,换句话说,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再也站不稳当,他所处的位置给他的痛苦很大,他认为不如立刻把生命了结。
礼貌和尊敬
按语:
对人有礼貌和尊敬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美德。但,讲礼貌并非易事,因为礼貌要表示我们对每个人都尊敬,可这世上有些人确实不值得尊敬,所以说,把尊敬和礼貌相结合,实是智慧的杰作。
待人彬彬有礼是非常明智的,而举止粗鲁则完全是愚蠢之极。由于有害无益且固执任性的粗野言行而造成对立面,就像把房子建立在火上一样,简直是精神错乱。
蜡——就其天然状态而言,既硬又脆,然稍微加点温则会变得柔软如泥,可随心所欲捏成各种形状。同样,尽管人在本性上很容易变得乖戾、刻薄,但只要对他们温文尔雅,和善友好,你就能使他们变得柔顺谦和。因此,文雅之于人性如同温暖之于蜡块。
当然,要做到举止文雅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们对每个人都表示出极大的尊重,而有些人却不值得我们这样做。而且,它还要求当我们为摆脱与某些人的关系而兴高采烈时,还要装作对他们仍有极大的兴趣。将文雅与自尊结合起来真是智慧的一大杰作。
我们应当尽量不要动辄就对一种伤害大发雷霆——伤害这个词在严格意义上是我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一方面,如果我们并没有对我们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作如此言过其实的评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并没有倨傲自大;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已经弄清一个人私下里将传给另一个人的意见究竟是什么,假如人们偶尔听到自己的熟人在议论自己,假如他们可能受到非议,哪怕是极微小的可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心情。你决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即温文尔雅不过是一张笑容可掬的面具而已。倘使这张面具稍微变换一下位置或挪开片刻,定会让人惊得大叫起来。此时,一个人若的确粗鲁无礼,那么,拿掉面具的他就仿佛脱得一丝不挂,赤裸裸地站在你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他像大多数人一样一扫往昔之斯文,留下的只是令人厌恶的面孔。
该做与不该做
按语:
思维不同,看法有异。别人眼里一定要做的事,于你或许可以无需理会,做与不做,主要取决于你自己,与他人无关。
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决不应当以任何某个人做典范,去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不可能有完全相似的地位和环境,性格的差异也使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出独特的风度。因此,同样的事两个人做,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一个人只要对他所谋之事三思而后行,就会顺其本性而为之。
结果旨定是,每事各有其独特之处,否则,一个人的言行必与其本性不符。
不可辩驳他人的见解
按语:
决不可辩驳任何人的见解,因为他相信所有荒唐事物,即使你智商再高,也不可能一件件纠正他。
不要反驳任何人的意见,也不要试图纠正别人在谈话中的错误,无论你的用意是如何善良。因为这样做极易冒犯他人,并且,即使不可能得罪人,想要纠正其错误也难乎其难。
假如你偶然听到两个人的交谈,并为他们荒谬的评论感到恼火,你就应当想象自己是在听一出喜剧中的两个傻瓜的对话。
一个人一来到世上就带着这样的观念,即惟有他才真正负有至关重要的使命,如果你安然无恙,就会认为自己的运气好。
意志的亢奋
按语:
意志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所以人们更愿相信你满怀激情发表的意见是由于你的意志亢奋所致,而不是由于你的意见本身就是热烈的。
倘使你希望别人接受你的判断,就应当冷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它表达出来。
意志是一切曲解冒渎所寓之处,如果你充满激情地表达你的判断,人们将认为这种判断完全是意志所为,而非知识的结晶——知识在本质上是冷静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
意志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理智仅仅是派生物,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你满怀激情发表的意见是由于你的意志亢奋所致,而不愿认为意志的亢奋是由于你的意见本身就是热烈的。
洁身自好
按语:
人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忘记别人的坏德性和扔掉辛苦赚来的钱一样困难。
虚荣是如此平庸粗俗,而美德极为非凡杰出。假如一个人看起来好像是在自我炫耀,尽管他做得十分隐蔽巧妙,人们也极可能认为他纯粹是出于虚荣心而夸奖自己,并且还会认为他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多么像一个十足的傻瓜。
虽然如此,培根的话不无道理:如若你身遭诽谤时,你若反唇相讥,恶语相还,则会招致报复。自我炫耀同样如此,结论便是:稍有点自我吹嘘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倘若你怀疑是一个人在对你撒谎,对此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是真的,但你看起来又仿佛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你的这种表现将会怂勇他继续撒谎,他将更加振振有词地坚持自己的说法,到最后终逃不掉玩火自焚的下场。
倘若你察觉一个人正在试图向你掩饰着什么,但又不小心露出了蛛丝马迹,你的样子表现出你并不相信他。你的这种敌对情绪促使他向你和盘托出事情的全部过程,会竭尽全力以打消你的不信任和疑问。
若有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当感到仇恨和憎恶。用心观察、体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以便衡量评判其价值——无论怎样,仅与你自己有关——你会因此而以他的行为方式为楷模。但是,绝不要忽略以下事实,即品性是很难改变,忘掉一个人品性中的瑕疵如同扔掉辛苦挣来的钱一样万分困难。因此,你应提防那些不明智的亲密和愚蠢的友好可能造成的后果。
既不屈从于爱,也不臣服于恨,这也只能算得上是半个处世智慧,还需加上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才算得上完整。的确,这个世界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准则,一个人惟有依赖这两条准则,才能幡然醒悟而不为所蔽。
为表示你对所说之事或所见之事不平而怒气冲冲地对人说话,这样的举动是多余的、危险的、愚蠢的、可笑的和粗俗的。
绝不应当对他人流露出生气或憎恨的情绪,除非施之于你自己。感情会对行为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表现它们。因为只有其蜇刺有毒的冷血动物才会这样做。
精明人处世惯用的计谋便是说话模棱两可。它意味着让别人去揣摩你的意思,倘使听话者反应迟钝,则根本把握不住你说的话。与此相反,倘使你说话意思明确,则能抓住听话者的注意力。但结果往往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倘使你举止文雅,语调柔和,那么,你可以公然非礼,甚至间接地冒犯听话者也没什么关系。
守口如瓶
按语:
是秘密,就不要予以公开,如阿拉伯谚语曰: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你应该对你的个人隐私保密,在这一方面,无论你面对的是你最亲密的朋友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让他们,也只能让他们知道他们看得见的东西,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你将会发现即便让他们知道你的有关无伤大雅的事,也是极为不利的。
一般来说,沉默不语比高谈阔论更能显示你的智慧。因为沉默是老成的感觉,而多言则给人以轻浮之感。但是,愚蠢的人们往往愿意享受畅言所带来的瞬间满足,而不愿选择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精神旺盛、生气勃勃的人能从高谈阔论中体验到一种宽慰,但不应沉湎于其中,更不能使它变成一种习惯。凡自称能教人以人生智慧者,无一不极力推崇沉默寡言,并列举各种理由证明这一点,有几条阿拉伯谚语对这个问题有过很好的总结:
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秘密受我监管,我为主人;秘密遁我而去,则我为囚徒。
缄默之树结出宁静和平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