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这些天赋的人生活于两个生命之中,一个是自身的生命,一个是睿智的生命。后一生命而且会逐渐看作真实的生命,前一生命只是当作导致睿智生命的手段而已。其他人则把这类肤浅、空虚而充满困难的自下而上的自身的生命当作生命的目的。智者会让睿智的生命获得优待:由于洞察力的不断增长,睿智生命就像缓慢形成的艺术品一样,需要持之以恒、长久的强烈感情,一种越来越完整的同一性。与这一生命相比,专注于达成自身安乐的生命,纵然范围可以加宽,但绝对无法深刻化,它毕竟只是拙劣的表演。然而,通常人把这类卑下的自下而上的、自身的生命当作了生命的目的。
平庸与才智
按语:
当才智低劣之人掌握局势,智者通常都会遁入荒野,此类人一旦增多,平庸之人便更加不可一世。
人与人之间,在品行和才智上,上天所设定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但人类社会总是忽视这些差别,甚至要将这些差别消灭,或者说,社会建立了人为的差别——阶级和地位的划分——来代替它。后者与上天建立的高下次序,往往完全颠倒。这样安排的结果就是将一些才智低劣的人往上提升,把少数天赋卓越的人压下去。遇到这样的情形,智者通常都会遁入荒野,这类人一旦增多,平庸之人更加不可一世。
在一个社会中,令智者恼怒的是“权利平等”,因为这些权利直接导致人人都可以自命不凡,那是大家喜爱的;而在自然情况中,才智上的差别就意味着所拥有的社会权力应该有相对的不同。理想的社会承认任何类别的要求,可就是不重视才智,把才智视为违禁品。人们对于各式各样的愚蠢、乖戾和鲁钝都表现出无限的耐心,具有才华需要获得他人的赞同,否则需要完全深藏起来。
保持心境平静
按语:
保持心境的平静,才能达到人生幸福的坚实基础之上,才能窥见人生幸福的全貌。
心境的平静越少受到恐惧的扰乱,就有可能更多地受到欲念和期望的鼓励。这就是歌德的那首非常受人欢迎、名叫《我不作任何寄望》的诗歌的真正的意义。我们只有先排除一切虚荣炫耀,置身于简朴无华的生活中,才能做到心境平静,也就是到达人生幸福的坚实基础之上。心境平静是享受此刻的必要条件。除非我们能享受一个个的片刻,否则就无缘窥见人生幸福的全貌。
我们应当永远记住:“今日”只出现一次,不会再度回来。我们易于忘记,每一天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也是无从补偿的一部分。我们不免把生命看作一个集体的意念或名称,其组成的某个分子遭受损坏,对整个生命没有伤害。这样的观念将是致命的。
心灵的内在财富是真正的财富
按语:
心灵的内在财富是真正的财富,其他的一切可能弊多于利。具有内在财富的人,无需外界的帮助便能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之开花结果,也就是他得以享用自己的财富。
经上天给予更多智慧的人是最快乐、幸福的,所以主观因素比客观条件对我们的关系更为密切。客观作用无论是哪种,对我们的作用都是间接的、次要的,而且必须经主观因素,才有着落——这一真理,鲁西安表达得最为完美:
心灵的内在财富是真正的财富,
其他一切都可能弊多于利。
具有内在财富的人,无需外界的帮助便能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之开花结果,也就是他得以享用自己的财富。总之,他需要在一生中的每天每时,能够保持“真我”。如果他有天分给全人类留下他的独特思想,那么只有一个准绳决定他是否快乐——他能否充分发展他的才智,完成他的作品,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古今的伟大人物,都不受打扰的闲暇,看作跟自身那么同样有价值。
自负与自豪
按语:
自负的人通常好说,惟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学问。自豪的人常缄言不语。但表面看起来很骄傲的人并不是自豪的人。装扮的个性都会放弃的,其他假扮的个性同样如此。
自负的人通常多话,而自豪的人常常缄言不语。但是自负的人应该记住,倘若想得到他人的好感,最容易而且肯定能得到的方法便是坚持不说话,如果整天说个不停,卖弄自己的学问,尽管你有满腹经纶也很难获得他人的好感。
表面看起来很骄傲的人并不是自豪的人。装扮的个性都会放弃的,其他假扮的个性同样如此。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卓越的才干和特殊的价值具有坚定的信念,才能称为骄傲自豪——人们据以自豪的信念也许是错误的,或者是建立在偶然的各个传统的优点之上。然而,自豪毕竟是自豪,只要它是诚挚的。因为自豪是植根于信念,它就像所有其他形式的知识一样,不在我们自己能加以裁决的范围之内。自豪的最大敌人——也就是它的最大障碍——是骄矜。骄矜就是要博取他人的喝彩,以便获得能肯定自己高度价值的必要基础,而自豪是基于原来已经存在的信念。
心智的优越性
按语:
智者总是沉醉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并从中获得心智上的优越性,此外万物在他们眼里均不复存在。
心智上的优越性在于建构理论,也就是把若干事实进行新的组合。这些事实的种类各不相同,但是,事实越是大家都明白,越是在日常经验的范围之内,如果把这些事实加以理论化,所能获得的名声就愈为广阔。例如,要是有关的事实是数字、线条或是某专门学科,诸如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或是疑难史科探索,学者们正因为正确地运用有关材料而获得这类名声,大多不会超出各个学术范围——人数不多,其中大部分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对于在其他专业享有盛名的人从不感到羡慕。
心灵的贫瘠
按语:
心灵贫瘠之人其行为总和其所想相差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人的精神空虚以及心灵的贫瘠,将会造成另一种不幸。当一些比较优秀的人集会结社以便提倡某一高尚或理想的目标的时候,结果总是无数的大众蜂拥而来。所有地方都是如此,后者的目的在于祛除烦闷寂寞,或是他们天性上的其他什么缺陷。什么事情能让他们生活快乐些,他们就毫不考虑地立刻去攫取。他们有些人会偷偷摸摸地溜进去,有些人则会拼命挤进去,然后就完全把它摧毁,或是放肆地改变它,到最后它的目的变得跟当初正好相反。
独善其身的好处
按语:
在社会中,大多数独善其身的人总能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因为它能避免与人交往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智者来说,独处的好处是双倍的。第一,他能获得清静;第二,他不必与其他人在一起——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和世人打交道需要我们抑制自己,需要面对厌恶甚至是危险。正如拉·布鲁耶所说:“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于不能独处。毫无疑问,喜欢和人交往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因为它意味着要跟人们接触,而其中大多数是道德低劣的,而且智力低下或是刚愎自用。倘使不爱社交,你就可以无须理会那些人。自身有足够的条件,不需要跟那些人在一起,实在是太幸运。跟人交往会破坏我们心境的平静,而心境平静,是幸福要素之中仅次于健康的。没有相当时间的独处,要做到心境平静是不可能的。
社交的主要理由是彼此有所需要,彼此的需要满足之后,人们本来要分手,烦闷寂寞又把他们驱赶到一起。倘若并非为此,人们极其可能都独居自处。这是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心目中都觉得自己是世上惟一的人,这种绝对重要的感觉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充分领略,而在熙熙攘攘的真实人生中,这种感觉很容易受到令人痛苦的否认,不久就会萎缩而消逝。从这一观点来说,独处是人类最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都像亚当一样,快乐是无限的。
一个人若能面对自己,独立自处,好处是无穷尽的。西赛罗说:“一个能完全自立,且具备独特才能的人,不可能生活不快乐。”一个人愈有独立的才能,别人对他的重要性就愈小。
内在丰富才能幸福
按语:
一般人把毕生的幸福寄托在财产、地位、配饰、朋友、社团之上,一旦那些身外之物有所丧失或令人失望,他们的幸福基础就被毁了。这就像失去健康的人,他试图用补品和药物来恢复健康,而不想发展自身的生命力,也就是未顾及他失去健康的真正来由。
一个人,从外在世界所能获取的东西非常有限。外在世界充满悲哀和痛苦,倘若你想离开,那些烦闷又在各处等待你。不仅如此,邪恶一般都占尽上风,愚蠢的叫闹声最为洪亮。
命运是残酷的,人类是可怜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内在丰富的人好比圣诞节之时一间明亮、温暖、充满乐趣的屋子,而外边是结冻下雪的隆冬夜晚。
毫无疑问,世上最快乐的命运是个性丰盈的珍贵禀赋,而更为特别的是具有可羡的才智。这是最幸福的命运,虽然也可能不是最光辉璀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