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灾人祸。上面讲了人祸,下面再说天灾。
公元1931年,人称是民国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如用“天灾人祸”四字形容,丝毫不能说是夸张。
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整个东方海岸线成了炮火连天的战场。短短几个月,东三省沦陷,民族处于危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国将不国。
这一年的7月汛期,神州的上空又飘来一块不祥之云,驱而不散,祈之不走。狂风暴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湖塘瀑溢,沟壑爆满,江河溃堤。
中国两条大河流,举世闻名,先是长江告急,后是黄河决口,全国发生了大面积的水灾。
有史志记载:
——7月20日,苏、皖两省告急,暴雨成灾;几座名城,如南京、镇江、无锡、扬州、芜湖等尽成泽国,街头撑舟;南京长江水位已超过警戒线3.7米。三个区街面水深1.2米。芜湖全城汪洋,最高建筑仅见楼顶……
——7月25日,长江上游告急,湘、鄂两省暴雨成灾。灾民无法安置,有的地方已经断炊。
——7月28日,汉口江堤溃水,整个古城和百万市民生命受到威胁。
——8月2日,暴雨连下,江汉水涨,江堤决口,汉口全镇被水吞没,死者不计其数。
——8月9日,长江水标达50.5尺。
——8月17日,水标增达53.7尺,达历史最高记录。陆地即可航行50吨位的船舶。
——8月18日,河南、山东暴雨成灾,黄河水涨决口,8000万亩农田颗粒无收。
同日,浙江全省暴雨成灾……
……
一封封告急电报如雪花般飘落到南京政府的办公桌上,忙坏了政府的工作人员;平时“火上房不着急”的官员也绷紧了高度紧张的神经;机要室接收电报的小姐们,也一抹往日的微笑;有的在偷偷抹眼泪,许是她们的家乡已变成泽国。
经过工作人员统计核对,这次水灾面积共达八省;受灾良田达1.6亿亩;灾民达6000万人。面积之大,灾情之重,属民国史上空前。
此时,蒋介石正在江西大规模地“剿共”,形势不明,自不暇顾,而且还一个劲儿地向宋子文要款要粮。电函混在水灾告急的电报中一封封发来。在天灾人祸面前,宋子文着实上火。
宋子文平均每天要收到16封来自全国各地的告急电报,要他答复要他处理。他的工作人员和他一起陷入了忙乱之中,宋本人已经有一周没有与家人团圆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这众多的电报中,有一封来自宋子文家庭的急电,那便是他的老母,于7月23日在青岛溘然去世。
国难未理,家难又来。对宋子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宋子文对老母有无限的内疚,在六个兄弟姊妹中,他是长子;在母亲病重时,他没能在身旁服侍,如今在国难当头之际,又将是忠孝两难全。难道真应了古训了吗?
宋子文心中的天平倾斜了。
在同事的说服和催促下,宋子文为奔丧告了假。他把手头上的工作简单交待一下,便回到家里动员妻子张乐怡一同前往,殊不知妻子正患重感冒无法前行,又与孔祥熙商议,先孔早走一步。
宋子文一行坐飞机径直青岛,大姐宋霭龄、小妹宋美龄和宋子良、宋子安正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他——这个家庭的长子拿主意。
“妈咪走了,我来晚了。”说完宋子文大哭。
宋子文瞻仰完母亲的遗容后,问:“二姐通知了吗?”
宋子安说:“大姐不让通知,我认为不合适,向莫斯科发了电报。到现在她也没有回电,不知收到没有?”
“事不宜迟。先把母亲送往上海再等她。小弟,你再给二姐发一封加急电报。”宋子文交待道。
这样,宋老太太的遗体便由青岛运往上海,停放在西摩路宋家老宅。在那里设下灵堂,整个宽敞的房间布置得庄严肃穆。花圈摆满四周,一直延伸到外面的院子里。它们分别写着:孤哀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孤哀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婿孔祥熙、蒋中正。
从这些名字上看,有这些显赫地位的子、女、婿的母亲,实属中国近代史上独有。宋母,您该安息啦!
宋老太太遗体到达上海的当天,孔祥熙已到上海。这时宋子文想把母亲的丧事搞得体面一些,知道老蒋在江西“剿共”,不知能否来到,便把小妹召来问:“中正通知了吗?”
宋美龄回答:“通知了。”
“他能来吗?”
“他没说能来也没说不能来。”
“小妹,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让他一定来!”宋子文下了死令。
兄长有令,宋美龄自有她的招数,及时拨通了蒋介石的专线电话交涉。那边传来了老蒋的声音:“狡猾的共军已经从我的眼皮子底下溜过,我正在牙痛呢!”
“我不管你牙痛不牙痛,你一定要来。”
“我要不去呢?”
“还记得当年吗?你为了我,不远千里漂洋过海到日本,向老太太求情。要不是老太太,还有我们的今天吗?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你也可以不来,我并不求你。”宋美龄一下子讲到老蒋的痛处。
老蒋缓了一下口气说:“祥熙到了吧?”
“他在等你哩!就缺你这个孝顺的女婿了。你可以不来。”宋美龄激将道。
“庆龄从莫斯科回来了吗?”蒋介石又问。
“电报已经来了,今晚要是不回来,明天就到上海了。”宋美龄回答道。
“好,我就去。庆龄那边还有事吗?”
“你到底是为母亲奔丧,还是找我二姐而回来?你说清楚。若是找二姐你就不要回来了!我也不让二姐见你的面。”宋美龄较起了真。
“你不是要叫我当个孝顺的儿子吗?好,我回去,我听你的命令,可以了吧?”
“这还差不多。”宋美龄道,“你什么时间回来?”
蒋介石回答:“最迟明天下午5点。”
宋美龄又向宋子文通报了情况,宋子文点了点头:“知道了。”
宋老太太病逝时,因宋庆龄尚在国外,葬礼不得不延期举行。8月13日,宋庆龄从欧洲回到了上海。宋老太太的治丧委员会全是南京政府的要员组成,他们决定,8月17日“开吊”,18日“引殡”。
8月17日,为宋母倪太夫人开吊之期,灵堂设在西摩路宋家老宅的外客厅中。厅外悬挂着南京政府颁给的“孝忠报国”四字横匾一方,灵堂内置满花圈挽联,备极庄严。宋老太太躺在万花丛中,面目安然,等待来人的凭吊。
这天,丽日中天。
上午8时到下午6时,中外宾客前往吊唁者,络绎不绝。他们是:赵晋卿、张群、王晓籁、王一亭、杜月笙、日使重光葵及各国领事等,约数百人,尽是名流显宦。
12时30分,公祭开始。
南京政府特派参谋杨啸天、田沛卿二人主祭。二人分立灵柩两旁。上海市长张群,西装革履,代表南京政府致祭于宋母倪太夫人之灵柩旁致辞:
鸣呼,猗惟贤母,系出汉儒,毓灵珠浦,钟秀罗浮;幼著柔嘉,长称淑慎,刈葛知勤,采菽识敬;相其夫子,经营四方,比翼万里,联璧一堂;教有义方,既周且至,封鲋敦廉,丸熊励志;令仪令誉,遐迩无间,鱼轩就养,鸠杖看出;九点烟青,二陵峰碧,一旦仙游,遽归真宅;人怀懿范,国褒女宗,陇罔纪德,彤史扬风;一代哀荣,始终有则,酹酒陈词,灵其歆格。
张群的祭文不乏溢美之辞,亦是南京政府对宋母的最高评价。试问当今还有哪一位母亲可与之相比?宋母养育的三姐妹、三兄弟,个个天生丽质,聪明过人,皆是国家栋梁。难道这不是一位做母亲引以自豪的吗?
1931年8月18日,历史应该记住,这是为一位中国最伟大的母亲举行葬礼的时刻。
葬礼是隆重而奇特的。
由于宋母是虔诚的基督徒,清晨6点举行了宗教仪式,宋氏家人亲友齐集宋宅花园草坪上,开始听牧师讲述太夫人生前恩德和为人。
牧师开头引用了几句《圣经》中的话,接着就宣读手中事先准备好的稿子:
先妣生前待人宽厚忠诚,遇事忍让,心底善良,吃苦耐劳,治家有道,竟享誉四邻八舍。其亡故天候有象,滴雨数点,遗体三日不僵。虽为普通人,却存伟大精神。勤劳之魂千秋流芳,养育之恩百代永唁。
……
在教徒们的带领下,儿女们齐唱赞美诗,使悲恸的气氛变得轻松。
“让老夫人的灵魂在我们的祈祷下升入天堂吧!”随着牧师的一声祈祷,出殡开始。
蒋介石带领他的政府代表团如期赶来。声势之大,人员之多,前呼后拥,着实令人大开眼界。蒋介石下车时,着青色长衫,戴着草帽和墨镜。抵宋宅后,即改换黑衣布袍,黑袜黑鞋以示哀悼。
灵柩原定清晨5时由西摩路宋宅出发,而参加的政府部长及执绋亲友均于4时30分前就在宋宅集合。但因蒋介石来沪奔丧,5时40分才到宋宅,故改迟至6时30分出发。
军乐队鸣锣开道。宋子文等三兄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三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以及女婿孔祥熙、蒋介石依次前行。宋家三姐妹都是“黑纱旗袍、脚履黑色纱袜,面罩黑纱,垂首饮泣。蒋、孔两氏亦是黑纱长衫的克尽半子之礼。”
随着一声“灵起”,宋庆龄哭声尤烈。联想到政治把亲情分开,她犹如一只离家的孤雁,痛不欲生:“妈咪呀,我在这里,你到哪里去了?!”一声哭泣一声泪,连声哭泣泪满襟。
在灵前灵后,参加和保卫葬礼的部队,有上海警备司令部宪兵一个营和军乐队;海军陆战队一个连和军乐队;公安局第一大队机车队和军乐队,以及英法两租界中西巡捕,总数不下千人。显示出死者的崇隆地位。
队伍从西摩路出发,至万国公墓。十里长街,警备森严。
公安局机车队及捕房探捕为先导,沿途巡视,上海市公安局长陈希曾为总指挥。执绋来宾,有何成浚、贺耀祖、连声海、杨杏佛、虞洽卿、张群、马福祥、朱培德、王正廷、杜月笙、黄金荣、陈绍宽、王柏龄、蔡元培等。此外,于凤至女士、于右任夫人、戴季陶夫人等亦亲自乘车送殡。
上午9时许,灵车缓缓驶至万国公墓中央礼堂,宋子文三兄弟及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还有蒋介石、孔祥熙等恭站灵前,由江长川牧师主礼举行一次约五分钟小小的仪式。当灵柩伴着祈祷送入墓穴时,宋家人的泣声变成了嚎啕大哭。
宋子文悲痛地哭道:“我们没有妈咪了!”
宋庆龄扶着小妹哭喊:“妈咪,我在此,你在哪里?”
哭声传染了姊妹们,一个个泪流满面。这时,不少目光,投向蒋介石,只见他亦频频以巾拭目。
接着十名身着蓝色长衫的彪形大汉,盖棺定论,并在棺上盖以青天白日党、国旗两面,对灵柩加封。9时50分,葬礼完毕。
墓穴在左首,即宋子文父亲宋查理旁西侧,穴深五尺,穴内铺以水泥,墓外四周铺以青草。宋子文等依次在墓前最后行三鞠躬礼向母亲告别,一场隆重的葬礼就这样结束了。
母亲的葬礼过后,兄妹姐弟又重新回到母亲的住宅。对母亲住宅的如何处理,大家又发生了分歧。宋霭龄坚持把住宅交给教堂,因为母亲一生信仰基督;宋美龄坚持保留下来,作为姐妹兄弟的感情的纽带。宋庆龄首先站起来支持宋美龄。大家也同意宋美龄和宋庆龄的意见。此事才算达成共识。
亲情使他们团聚,政治又把他们分开。倪老夫人的葬礼过后,宋家姊妹由于不同的政见,又使他们很快地分离。宋庆龄不满蒋介石对中外进步人士的镇压,着手筹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美龄支持丈夫转返江西,指挥“剿共”军事;而宋子文、孔祥熙返回南京,应付急救水灾事宜。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不禁想起宋老夫人生前的遗嘱,子女们辞世后都要安葬在她和父亲的墓周——生前是骨肉,死后是同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只有她的二女儿宋庆龄归孝了,而已故的大女儿、大儿子、三女儿、二儿子、三儿子却遗憾地落葬在异国他乡,未能回到父母的身旁。
宋子文回忆:当烟雾消散的时候,我发现同我并肩走的唐秘书,肚子、臀部和胳膊都中了枪弹。子弹是从两侧打进他的身体的。他的帽子和公文包弹痕累累。我比他高好多,可我哪儿也没伤着,简直是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