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成吉思汗的故事
37109400000027

第27章 降服西夏

成吉思汗大蒙古国的建立,给他对外扩张打下了穗固的基础。

作为大蒙古国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与世界上所有的帝王一样,认为自己是世界的领导者,世界各国都应以他为轴心而转动。他曾说:“长生天使我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强大的政权,我之上只有一顶帽子。”他建国伊始就放眼世界,要所有国家臣服于大蒙古国,他的第一个目标是西夏国。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1038年建国,其疆土东至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辖地万里。它东连金国,南接南宋西北边疆,北邻蒙古,西连畏兀儿,西南接吐蕃。西夏经济上农牧两宜,水草丰美,盛产骆驼和毡毯。民风剽悍,善于作战。境内民族由汉族、党项、吐蕃、畏兀儿组成。

成吉思汗把对外扩张的第一个目标定为西夏,是因为西夏不仅是蒙古的邻国,更由于它是金国的附属国,它与金国互为唇齿。拔除西夏,可以折断金国的羽翼,打开通往吐蕃的道路,解除北征林木中百姓的后顾之忧,也是征服金国、南下征宋的战略所需。

成吉思汗先后数次征伐西夏。第一次是在成吉思汗即位前的1205年,克烈部的桑昆兵败而逃,进入西夏寻求庇护,成吉思汗派兵追剿。西夏主虽然派军抵抗,但不敌蒙古军。

被蒙古军攻占力吉里、落思等城堡,掳掠了大量财物、骆驼。夏主李纯祐被迫称臣纳贡,放桑昆逃往花剌子模国。但第二年(1206年),李安全登基,断绝了与大蒙古国的贡赐关系,继续投靠金国,请求给予帮助。因此,成吉思汗决定第二次征伐西夏。

1207年秋,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派哲别为先锋,深入西夏腹地,经黑水城,直奔东西交通要城兀剌海。围城以前,先把途中抓到的牧羊人放回城中,传言“如敢据城为守,破城之后必屠城中之人”,实行攻心战术,以达到不战而屈的目的。但是,夏军民恃(shi)城坚守,蒙古军缺乏攻城经验,围城四十余日而不下。

成吉思汗决定用火攻。他向守城官吏提出,假如城中交出1000只猫和鸽子,蒙古军就解围撤兵。

对这一奇特的要求,敌将很觉惊奇。为让蒙古撤军,他们将城中的猫全捉起来,把能捉到的鸽子也捉来,全部交给蒙古军,而后仍然采取防守战略,闭城门,小心守备,等着蒙古人撤军。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蒙古军在这些猫和鸽子尾上拴了浇透油的麻絮,点火齐放,惊恐的猫和鹤子惊叫着跑回和飞回自己的家里和巢中,引起城中大火。与此同时,蒙古军发起了总攻,终于攻破城池。夏主李安全在蒙古军的压力下,相拒了5个月,最后无力抵抗,遣使求和,将女儿献给成吉思汗,并送大量金银财宝和骆驼,请求归附。成吉思汗撤军返回老营。

西夏归附后,成吉思汗利用汪古部人和畏兀儿商人了解金国和花剌子模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关卡、城堡、民情等各方面的情况。到1209年,畏兀儿人主动来归服。

畏兀儿,是汉文史料中记栽的高昌回纥,国王称“亦都护”,意为幸福之主。畏兀儿在蒙古之前是西辽的附属国。他们之所以归附大蒙古国,是因为西辽派往畏兀儿的监国少监作威作福、鱼肉人民、欺压百官,引起上下的强烈不满。因此畏兀儿亦都护杀死西辽少监,要求归附成吉思汗。这时候,正好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之子忽图等人带着父亲的头颅前来归附,乃蛮的古出鲁克也一同前来,被亦都护拒绝,并驱逐出境,忽图、古出鲁克等人逃往西辽。这一举动,很受成吉思汗的赏识,因而得到成吉思汗的嘉奖,允许亦都护人纳贡。

1209年秋,成吉思汗第三次征讨西夏。自从1207年夏主李安全表示臣服后,暗中仍与金国联系,所以他决定南下征讨。但这次蒙古军遭到激烈抵抗。蒙古军仍从黑水城入境,直袭兀剌海城。夏主李安全派世子李承桢为主帅,大都督高令公为副帅,领5万大军进行抵抗,但未能抵住蒙古军强大的攻势。城破后,副帅高令公被俘不屈被杀。在城内巷战中又俘获西夏太傅西壁讹答。李安全得报,急命5万精兵守住阿剌筛山(贺兰山)险隘,想在这里挫败蒙古军。险隘地点是克夷门,这里两山对峙,崖壁峭立,易守难攻。双方相拒两月,蒙古军不能破。于是,成吉思汗改变战法,采取诱敌离阵战术,设计歼敌。敌军将领嵬名令公中计,企图追击游兵,结果被擒。克夷门被攻破,蒙古军迅速围逼中兴府,李安全亲督西夏军守城,坚决抵抗。中兴府用石块垒城,坚固难攻。蒙古军使用射石机、撞城器、喷火油器等武器都不起作用,围城月余,仍攻不下。到9月,成吉思汗下令筑坝提高水位,引黄河水灌城。这一招,使中兴府告急。10月李安全派使臣突围向金国求援,但金国无力救助。西夏都城日渐不支,城内被水淹死者无数。正当城墙将要倒塌之时,突然河水决堤四溢,蒙古军营也被水淹,无法继续围城。成吉思汗派俘将西壁讹答入城劝降。李安全此时也正在求金无望、中兴府危在旦夕之时,正求之不得,便纳女称臣,归附大蒙古国。

西夏的臣服,解除了成吉思汗征金的后顾之忧,下一步将征讨大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