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星罗战场——国际象棋(课外雅致生活)
36930300000002

第2章 国际象棋概述(2)

1956年,国际象棋与我国传统项目象棋、围棋一起被列为国家正式体育竞赛项目。1975年,我国加入国际棋联。1977年,我国男队首次参加国际象棋亚洲团体赛,获得亚军。1988年,我国男队继3次获亚洲团体亚军之后,首次获得冠军。1986年3月,我国国际象棋协会单独成立;同年12月,国际象棋国家集训队正式组成,并开始在北京长期集训,这为我国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和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

1990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上,在108个男队和66个女队的角逐中,我国男队获第6名,为中国和亚洲国家在历届该项赛事中最佳名次;我国女队获第3名,为该项赛事自1927年创办以来,亚洲棋手首次获得团体奖牌。

1991年和1993年,我国青年棋手谢军两次获女子世界冠军,震动了世界棋坛。1994年和1996年,我国小将诸宸两获女子世界青年冠军。1996年,在亚美尼亚举行的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上,我国女队在继3次获得第3名之后,首次获得亚军。

目前,我国已拥有6名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和8名女子国际特级大师,在世界上堪称一支劲旅了。

[第二节下国际象棋的意义]

1987年南斯拉夫一家最大的通讯社评选世界十大新闻人物,与里根、撒切尔夫人、邓小平等政治风云人物同榜而名列第六、第七的竟是当代两大棋王——卡斯帕罗夫和卡尔波夫。此前不久,西方的一家大通讯社在上千条新闻中遴选十条今日要闻时,紧挨着“两伊开战”的竟是“两卡开战”。

国际象棋为何如此受世人青睐,甚至被放在与军国大事相提并论的位置上呢?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历史名人已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德国大诗人席勒说过:“惟弈方成完人,惟完人方善弈。”美国政治家兼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国际象棋不只是一种娱乐……人生是一局棋。”至于革命导师列宁的名言“国际象棋是智慧的体操”,那更是众所周知的了。

国际象棋首先是有教养的人们之间高雅的搏斗。这种搏斗需要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所谓文学和美学等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力),需要客观判断局势、严密制订计划和精确计算变着的能力(所谓数学、军事等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所有体育项目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和强健体魄。据医学测定,一场五六个小时的大师级比赛,棋手所消耗的心理能量相当于一场拳击赛中拳手所消耗的体力能量。对于高级棋手之间的对抗赛,与其说是对局双方在棋盘上六十四个格子上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比试棋艺水平,不如说是两个各具个性的人的智力的冲突,感觉和情感上的较量,毅力和意志上的交锋。可以说国际象棋既是一门文化艺术,又是一种思维科学,更是一项体育竞技。正因为国际象棋兼具体育、艺术、科学数方面的特质,它才得以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实际上,国际象棋不仅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德国大诗人歌德语),它也是人类智慧的“磨刀石”。对于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下国际象棋尤有价值和意义。作为一种思维科学,国际象棋既受空间、时间和棋规的制约,又为人们的思想提供了广阔的、主动因素多于被动因素的、具体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活动范围。因此,那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时易于出现的神思散漫现象在下棋时极少遇到,学生们经常表现出的是兴奋和激动的面部表情。而因这种情绪激发出的大脑中形态各异的众多“棋局材料”的扫描、选择过程,正是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力、想像力、辨别力、判断力的智力开发的过程。

“棋局如人生”,通过弈棋,学生们可以学到生活的规则,诸如条理性、系统性和客观性,从而领悟人生应有的纪律性、忍耐性和自我反思精神。然而,国际象棋作为一门文化艺术,它与其他艺术一样,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犯了错误,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认识到。而人们在弈棋中犯错误,一局终了,立即就能醒悟。通过分析发现真实,这就是国际象棋的优雅品质之一。有时候寻求正确的结论比实际对局所费时间更长,这是发扬自我批评精神的途径,如果棋手不致力于改进自己的弱点,过高估计自己和过低估计对手,那么,他的失败是不足为奇的。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国际象棋具有锻炼发展深思熟虑、当机立断、勇于进取、顽强拼搏、沉着冷静等多方面意志品质的竞技功能。小至班级、学校、学区、城市,大至国家、国际、洲级、世界级比赛,都各有取胜的喜悦和失利的烦恼。要取得棋艺的不断进步和不断突破,就必须不断地“超越自我”。另外,弈棋是学生们很容易掌握运用的一种“准交际手段”,学生们通过弈棋活动,能够无拘束地结识许多新朋友,这无疑将扩大他们的社会接触面,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并且有助于他们集体意识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原苏联科学院教育学院士苏霍姆林斯基,在其1969年出版的,已被译成十多国文字的名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中,具体地阐述了国际象棋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或者称智力开发功能)。他写道:“男生和女生经常久久地身不离棋盘。下棋使思维条理化,促使思想集中。但这儿最主要的是增强记忆力。我在观察小棋手们时,发现他们如何在思想上重现棋盘上方才的阵势,并想像将要出现的阵势……棋盘帮助我发现柳芭和巴维尔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下棋之前,我并没有发现他俩思想的灵敏性和倔强性。”他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借助国际象棋,难以充分开发学生们的智能天赋和记忆力,国际象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而他的这一观点已日益广泛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前苏联勃良斯克市的一所中学在开设国际象棋课程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而且遵守纪律的风气也蔚然形成。乌克兰共和国某市一所中学的教师们普遍反映,开设了国际象棋课程后,学生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都增强了,特别是外语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成绩提高得更快。

我国上海在1996年底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市中小学生课余爱好人数最多的文体项目是棋类活动,而其中名列前茅的是国际象棋,该市中小学的国际象棋“人口”已逾10万。北京市朝阳区有8所小学把国际象棋列为正式课程,有6千名学生下国际象棋。此举得到了区政府、区教委、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天津实现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国际象棋“一条龙”。天津市体委与天津外国语学院共建该市国际象棋队,队员都是“龙头”天津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当他们“退役”和毕业后又分配到“龙身”和“龙尾”的市重点中小学任国际象棋教师。广东中山市由市教委牵头,用“政府行为”要求每所小学都开设国际象棋课程。在该市的一所师范学校,国际象棋是一门必修课。并且,该市跟上高科技发展的步伐,让国际象棋与电脑接轨,起点高,形成了学生争学国际象棋的规模效应。

1981年夏天,16个国家的教育学家和国际象棋大师聚会巴黎,研讨国际象棋和智力开发的关系。他们确认,学习国际象棋,在提高一个人的智力方面,其功能不亚于音乐和美术。现在,不仅在独立国家联合体,而且在欧美各国,在中小学里普遍把国际象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收到了提高学生智能水平的效果。国内外开设国际象棋课程的实践证明,国际象棋是一种投资微小、成效显著、影响久长的智力教育。它集如下五种功能于一身:竞技功能、教育功能、科研功能、文化交流功能和娱乐功能。有人把它的意义归纳为十六个字:“增进智力,培养意志,调剂身心,交流文化。”

[第三节国际象棋在中国]

约在20世纪初,国际象棋开始传入我国沿海城市,但是新疆、内蒙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由于同阿拉伯民族有相同的宗教信仰,接触国际象棋要比汉族早得多。在具有蒙族人民民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上,国际象棋是群众喜爱的活动项目之一,但是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文化体育活动十分落后,国际象棋运动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提倡下,国际象棋运动在我国才有了发展。1956年,国际象棋和我国的传统项目中国象棋、围棋一起被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1957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修补象棋比赛。1958年苏联一支由两名国际象棋大师和一名修补大师组成的棋队来华比赛和讲学,共举行了三场表演赛,中国棋手以0∶9失利。此后,中国棋手勤学苦练,棋艺水平提高很快。到了1963年,中国棋手黄金斋(已故)就战胜了曾获世界通讯赛冠军的苏联国际象棋大师扎弋洛夫斯基。

1956年,中国棋手刘文哲、张东禄又先后击败苏联国际特级大师克罗基乌斯,引起了国际棋坛的重视。

正当我国国际象棋运动呈现出一派生机之时,十年动乱,国际象棋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停顿了八年之久。虽然在1974年恢复了国际象棋运动,197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象棋联合会,但国际象棋运动在我国真正获得新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77年,我国棋队首次参加国际象棋亚洲团体赛,获得亚军。1978年,我国棋队首次参加国际象棋世界团体锦标赛,获男子并列第十八名。在这次团体锦标赛中,我国棋手刘文哲以弃后妙杀战胜荷兰特级大师唐纳的一局棋,轰动了当时整个比赛大厅,被国外报刊誉为“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

1980年,我国有了第一批国际大师(国际象棋联合会授予棋手的等级称号,次于特级大师,高于棋联大师)——北京刘文哲、广东梁金荣。同年,我国女子棋队首次参加世界团体锦标赛,获并列第五名,并且战和了世界冠军队——苏联女子棋队。1982年,我国女子棋队再度取得世界团体锦标赛并列第五名。同年,我国青年女棋手刘适兰进入冠军候选人赛的八强行列,并晋升为女子国际特级大师。她是我国、也是亚洲第一位女子国际特级大师。

1983年8月,我国青年棋队获世界青年国际象棋团体赛第五名。其中,我国国际大师李祖御产在第一台战胜苏联国家青年队队长、特级大师尤索波夫。同年10月,我国棋队继三次获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亚军之后,第一次获得冠军。这次比赛中,我国棋队第一台选手是上海国际大师戚惊萱。他曾多次战胜国外的特级大师,如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南斯拉夫十届冠军格里哥列契、丹麦特级大师拉尔辛、苏联国家棋队瓦卡尼安等。在1981年11月希腊北部城市萨洛尼卡举行的第26届男子和第十一届女子世界团体锦标赛,中国男队获得并列第八名,中国女子队获得并列第四名。

1985年,我国另一名青年女棋手吴敏茜也进入世界冠军候选赛的八强行列,成为我国第二位国际特级大师。同年,我国男子棋队在瑞士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第七名。1986年,我国男女队在世界团体锦标赛的名次提高为并列第五和第四。

但是我们应看到,我国的棋艺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不少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棋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奋力学习和拼搏。同时还需要大搞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力量。

国际象棋源于亚洲,兴于欧洲。今后亚洲能否重新崛起,问鼎世界,国外棋坛的一些评论家正瞩目于中国。有志于祖国国际象棋事业的同仁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相传国际象棋是亚洲人的创造发明,已经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近些年来,英国、南斯拉夫、俄罗斯等国的棋史学家指出国际象棋的发源地在中国,是欧洲人逐渐把它发展成现在这种国际象棋的。我国出土文物中发现,早在北宋以前饰 有琴、棋、书、画图案的织锦上,表示“棋”的就是一个国际象棋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