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炼当下的幸福
36774000000012

第12章 给欲望“减减肥”,平衡生存杠杆

欲望与生俱来,人人都有。我们知道,适当的欲望与追求可以激励人们奋进,并获得自己想要的,由此得到满足,过着快乐的生活。然而,如果欲望过剩,就会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所以,适当的给欲望减减肥,才能让幸福的天平平衡一些。

不要被欲望蒙蔽眼睛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次,孙子和祖父进林子里去捕野鸡。祖父教孙子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他们隐蔽的灌木丛中。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了。

祖孙俩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有一群野鸡飞来,共有九只。大概是饿久了的缘故,不一会儿就有六只野鸡走进了箱子。孙子正要拉绳子,可转念一想,那三只一会儿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三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三只。

孙子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孙子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着还会有野鸡要回去的,所以迟迟没有拉绳。

结果连最后那一只也走了出来。孙子一只野鸡也没有捕到。

贪婪总是幸福的大敌。要想真正获得幸福,就要学会淡定,学会知足。正是因为贪婪,孙子才会一无所获。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塞得兹说:“一个忘掉自己身份的人是可耻的。”人必须时刻警惕自己欲望的烦扰,免得被它侵蚀,让自己沦为不能准确认识自身的傻瓜。

有一对即将结婚的未婚夫妻,兴奋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的日子,因为他们中了一张高额彩券,奖金是7.5万美元。

可是,这对马上要结婚的新人,在中奖后隔天,就为了“谁该拥有这笔意外之财”而闹翻了。两人大吵一架,并不惜撕破脸,闹上法庭。为什么呢?因为这张彩券当时是握在未婚妻的手中,但是未婚夫则气愤地告诉法官:“那张彩券是我买的,后来她把彩券放入她的皮包内,但我也没说什么,因为她是我的未婚妻嘛!可是,她竟然这么无耻、不要脸,说彩券是她的,是她买的!”

这对未婚夫妻在法庭上大声吵闹,各说各话,丝毫不妥协、不让步,所以也让法官伤透脑筋。最后,法官下令,在尚未确定谁是谁非之时,发行彩券单位暂时不准发出这笔奖金!而两位原本马上要结婚的佳偶因争夺奖券的归属而变成怨偶,双方也决定取消婚约。

有人说:“结婚,经常不是为了钱;离婚,却经常是为了钱!”

由此可见,欲望,永不满足的欲望,一方面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原动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另一方面也诠释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人性弱点。

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认为欲望是痛苦之源,烦恼之根。人的痛苦是从生命的欲望中产生的,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痛苦与生命是无法分离的。

欲望容易蒙蔽人的眼睛,使其是非难辨,幻想与现实不分,过度的欲望,只能令人陷于痛苦的深渊。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同理,我们也可以说欲望越大,就越容易致祸,的确,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壑难填,多少人被贪婪打败,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减轻欲望,懂得舍弃,只有这样才能从贪婪中解脱,从而获得心里安宁。

贪得无厌是幸福的劲敌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封他公爵还怨恨没封侯,这种人虽然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穿粗布棉袍也比穿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身为平民,但实际上比王公更快乐。

一天,有一个老头在森林里砍柴。他抡起斧子正准备砍一棵树,突然从树上飞出一只金嘴巴的小鸟。它求他不要砍倒那棵树,并答应送给他柴烧。

老头空手回到家,他对老伴说:“明天家里会有许多柴的。”

第二天,老伴发现院子里多了一大堆柴,就叫老头:“快来看,快来看,谁在我家院子里放了这么一大堆柴。”

老头把遇到了金嘴巴鸟的经过告诉了老伴,老伴说:“柴是有了,可是我们却没有吃的。你去找金嘴巴鸟,让它给我们点吃的。”

老头又回到森林里的那棵树下。这时,金嘴巴鸟飞来了,它问:“你想要什么呀?”

老头回答说:“我的老伴让我来对你说,我们家没有吃的了。”

“回去吧,明天你们会有许多吃的。”金嘴巴鸟说完又飞走了。

老头回到家,对老伴说:“上床睡觉吧,明天家里会有许多食物的。”

第二天,他们果真发现家里出现了许多肉、鱼、甜食、水果、葡萄酒和想要的食物。饱餐了一顿后,老伴对老头说:“快去找金嘴巴鸟,让它送我们一个商店,商店里要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往后我们的日子就舒服了。”

老头又来到了森林里的那棵树下。金嘴巴鸟飞来问他:“你还想要什么?”

老头对它说:“我的老伴让我来找你,让你把她变成王后,把我变成国王。”

金嘴巴鸟冷漠地望了一下老头,说:“回去吧,明天早上你会变成国王,你的老伴会变成王后的。”

老头回到家,把金嘴巴鸟的话告诉了老伴。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发现自己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也是山珍海味,周围还有着一大帮的侍臣奴仆。

可是,老伴对此仍不满足,她对老头说:“去,找金嘴巴鸟去,让它把魔力给我,让它来宫殿,每天早上为我跳舞唱歌。”

老头只好又去森林找金嘴巴鸟,他找了许多时候,最后总算又找到了它。老头说:“金嘴巴鸟,我的老伴想让你把魔力给她,她还让你每天早上去为她跳舞唱歌。”金嘴巴鸟愤怒地盯着老头,它说:“回去等着吧!”

老头回到家,和老伴一起等待着。

第二天起床后,他们发现自己被变成了两个又丑又小的小矮人。

不去掉欲望就不会知足,一个过于贪婪的人永不会满足。时时处在渴求和痛苦之中。

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虽然我们渴望成功,渴望能在有生之年画出优美的轨迹,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快乐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轰轰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种揭天地之奥秘、救万民于水火的豪情,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但这就足矣!

贪婪是人性的鸦片,吸时过瘾戒时难

普陀山下有个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他整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但仍然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老婆天天到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脱离苦海。

真是苍天有眼,大运降临。有一天,他突然在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成了百万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好不热闹。亲朋好友都像是一下子冒出来似的,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总算知道荣华富贵是什么滋味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就又犯起愁来,吃睡不香,坐卧不宁。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在发愁?就是贼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了:“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怕人偷只不过是小事,关键是十八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一个,那十七个我还不知道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

说完便又像只被烤熟了的鸭子,瘫软在床上。

结果,这个樵夫抱了个金罗汉还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最终与幸福擦肩而过。

什么是贪?“贪”为人生三毒之首,贪名、贪利、贪感情,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属于贪。

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越加满足,胃口就越大。贪婪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的算计中,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走极端。而贪婪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是无法知道贪婪的结果的,因为贪欲早已迷惑了他的心,遮住了他的眼,他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停下来,他就像一头拉磨的驴,只顾一个劲儿地往前走。

贪的邪恶力量是无穷的,它所引起的欲望阴云会遮蔽幸福,甚至彻底覆盖一个人的本心,一个人如果沾染上贪的习气,就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人最忌讳的就是失去光明的心智,渐渐被黑暗的罪恶所包围;最可怕的是步上贪婪、暴力和痴迷之路。这使人失去理性和情性,最后心灵完全黑暗。欲壑难填,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知足常乐,才是得平安,收获幸福果实的道路。

不要被金钱吞噬了良心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散步。这时一位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了出来,两位朋友见状,便问那僧人:“你为何这样惊慌失措,到底碰到了什么?”

僧人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苗,却突然挖出了一坛黄金!”

两个人感到好笑:“这人真蠢!挖出了黄金,还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有意思了!”

“你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两人喜不自禁。

僧人说:“这东西会吃人的,难道你们不怕?”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你就赶快告诉我们黄金在什么地方吧!”

僧人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小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一坛金子。

两个人一见到黄金,不禁眉开眼笑:“黄金会吃人?哈哈!哈哈!”

“别管那么多了,我们还是想办法把这坛黄金运回去吧。”其中·一个人说,“不过现在把它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会儿再说吧。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半夜再把黄金运回去。”另外一个人就去准备饭菜了。

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所有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自然就全归我了。”

回去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那位朋友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打死了。然后那个人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我这样做的。”

然后那个人就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一般,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僧人说的话真的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想明白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贪念惹的祸,对黄金的欲望把最亲密的朋友变成了敌人。

黄金岂会吃人,是人的贪欲之心在吃人,人一旦有了贪欲之心,便会产生恶念,就会作出不顾一切的举动,最终自己也会走上不归路。

金钱并不是能够满足人心灵的东西,虽然它能为人心灵的满足提供多种手段和工具,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却不能只顾享受金钱而不去享受生活。享受金钱只能让自己早日堕落,而享受生活却能够使自己不断品尝人生的幸福。

享受金钱会使自己被金钱的恶魔无情地缠绕,于是自己的生活主题只有“金钱”两字,整天为金钱所困惑,为金钱而难受,为金钱而痛苦,生活便会成为围绕一张钞票而上演的闹剧。这样,金钱就是一只张大血盆大口的魔兽,遍地游走,随时准备吞食贪婪金钱的人。

享受生活的人则不在于自己有多少金钱,多可以过,少也可以过,问题是自己处处能够感悟到生活。享受金钱的人最后会被金钱妖魔化,很难会有好的下场。享受生活的人会感觉人生是无限美好的,于是越活越有味道。

正确的选择令生活充满愉悦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他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

禅师于是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有越来越累的感慨。”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他:“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来的东西,但是你拾得的太多,如果不能放弃一些,你的生命将承受不起,现在决定了你的选择吗?丢下什么,留下什么?”

中年人反问禅师:“这一路上,您又丢下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禅师大笑道:“丢下身外之物,留下心灵之物。”

人在世上,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外界的诱惑,一旦有了功名,就会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会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会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会对事业放不下。当得到的东西太多了,超过生命的承载力,就会无力负荷。

此刻,你该怎么办?留下什么,舍弃什么,选择变得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幸福就会从你身边溜走。

功名利禄就好像是背篓里的石子,得到的越多步履越沉,反倒是心灵之物,装得越多,越有智慧,看待事物也简单而幸福。就像故事里的禅师一样,身无一物,却智慧满怀。可见,在缤纷的社会中,学会选择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正确的选择,可以使心灵获得解脱,让自己活得洒脱;正确的选择,可以让生命清净而从容,幸福如细水长流;正确的选择,能让生活简单而愉悦,承载起满满的幸福。

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心自远

一天,释尊禅师在寂静的树林中坐禅。太阳斑驳的影子撒在地上,即使闭着眼睛也能感觉到它的晃动。微风轻轻地拂过树梢,发出悦耳的声音。

突然,从远方传来隐约的嘈杂声,声音越来越近,在寂静的树林中听得十分清楚,原来是一对男女在林中争吵。

过了一会儿,一名女子慌忙地从树林中跑了过来,她跑得太专注了,从释尊禅师面前过去,居然一点也没有发现禅师。之后又出来一名男子,他走到释尊禅师面前,非常生气地问道:“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女子经过这里?”

禅师问道:“有什么事吗?为什么你这么生气呢?”

阳光透过树叶,在男子脸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阴影。他目光凶狠地说:“这个女人偷了我的钱,我是不会放过她的!”

释尊禅师问道:“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

青年男子没有想到禅师会这样问,站在那里,愣住了。

“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释尊禅师再问。

青年男子眼睛里流露出惊喜的神色,他在一瞬间醒悟了!青年低下头,脸上的怒气早已消失了,重新洋溢着平静的神色。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贪污、腐败者们追求的不外乎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音乐这些东西,到头来仍然是一场空。

怎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刚强?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所喜好的,就非投降不可,人要到“无欲”则刚。所以真正刚强的人是不被任何欲望控制的。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能真正刚正,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当我们处在困窘的处境中,似乎会有更多的渴望,然而,一旦陷进“追逐物欲”的泥淖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来就不容易了。找到自己的本心比寻回丢失的钱袋更为紧迫。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也往往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这时候,如果你能够让你的心平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抵制诱惑,别让贪欲肆虐

一个乞丐每天都在想,假如我有两万元钱就好了,我就可以变成正常人,不用再做乞丐。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他见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了他住的窑洞里,拴了起来。

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这位富翁丢狗后十分着急,因为这是一只纯正的进口名犬。于是,就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还,付酬金两万元。

第二天,乞丐行乞时,看到这则启事,便迫不及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狗又路过贴启事处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3万元。原来,大富翁寻不着狗,又电话通知电视台把酬金提高到了3万元。

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的脚步突然间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了窑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让市民们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这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爱的小狗已被饿死了。

乞丐还是乞丐。

西方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伤人害己。”贪欲是人成功路上的障碍,因为它会自动成长、膨胀,最后喷薄而出时,就会炸伤自己,一切的荣誉、事业、成功也都将随之烟消云散。

要想克制欲望的火山,就要学会自制,别人的控制都是外界条件,只有自己的内心有了自制的意识,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贪欲。

国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群儿童分别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大厅,在大厅里最显著的位置,为每个孩子放了一块软糖。

测试教师对每一个将要走进去的孩子说:“如果你能坚持到老师来叫你出去的时候还没把这块糖吃掉,将对你有一个奖励:再给你一块软糖,就是说,你将得到两块软糖。如果你等不到老师来就把糖吃掉了,那么你只能得到这一块。”

实验开始,孩子们依次走进大厅,结果发现,有些孩子没有控制能力,因为大人不在,他又受不了糖的诱惑,把糖吃掉了。还有一些孩子,知道了刚才提出的要求,认为只要自己能坚持一会儿,就能得到两块糖,于是尽量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唱歌、蹦蹦跳跳,就是不看那块糖,一直等到老师来。这样他就得到了奖励,有了第二块软糖。

专家们把孩子分成两组:能够坚持下来得到两块软糖的和不能坚持下来只得到一块软糖的,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只得到一块糖的孩子普遍没有得到两块糖的孩子成功。也就是说,凡是小时候缺乏自制力的,长大后做事就不太容易成功。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自制,就要克制欲望。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自制。

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了实现目标,也许你必须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放弃一些自己深深迷恋的事,这样就感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目标,我们不能试图摆脱一切“约束”,而是应该在“约束”的引导下,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地前进。

人生不是自由的,有环境束缚着你,道德规范着你。与其去追求绝对的自由,还不如从内心深处去认识这些束缚的必要性。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相对的自由,达到灵魂的升华。

知足的人最富足

希腊哲学家克里安德,当年虽已八十高龄,但依然仙风鹤骨,非常健壮,有人问他:“谁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克里安德斩钉截铁地说:“知足的人。”塞涅卡也说:“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你也不会幸福。”

这不仅让人思考,何为富有?

庄子曾告诫人们:“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清楚地表明了利的欲望让人自累。回顾沧桑历史,人类始终难以摆脱欲望,然而能够对于现今生活知足的欲望却是比较实际而能达到的,于是,他们因此幸福快乐。而被欲望无穷无尽缠绕的人们却永远在失望与挣扎中不得宁静。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岩浆似的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变得贪婪、冷酷。身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

有的受害者做了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指之刑,或乱针扎“死”。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他的兄弟特意将自己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

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由于洛克菲勒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他只能活到50多岁。

医师们建议他必须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

这时,离死不远的他才开始醒悟,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于是,他在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他后半生不再做钱财的奴隶,喜爱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到了90岁,他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

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98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文学家詹姆斯说:“人类的一切罪恶不是源于金钱,而是源于人们对金钱的态度。”

对世间人来说,积累财富从开头到结束都充满痛苦。世人无明愚痴,根本不知取舍善恶因果,陷入了追逐贪欲的迷乱之中,为无常而短暂的快乐,忍受长久的艰辛苦痛,造下了种种恶业,后世更因此而堕落恶趣深渊,在无边无际的轮回里饱受痛苦的折磨。

其实,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知足者温饱不虑便是幸事;知足者无病无灾便是福泽。

只有经常知足,在自我能达到的范围之内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刻意去勉强自己,去强迫自己,而是自觉地知足,才能心平气和去享受独得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