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
一、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因颈椎增生直接或间接刺激并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
二、病因
导致本病主要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主要是由颈椎本身的退变导致的,外部原因是由各种急慢性损伤造成的。
三、表现
颈部疼痛、酸胀及沉重不适感,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有压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视觉障碍、耳鸣耳聋、手指麻木、活动不灵等症状。
四、辨证分型
1.颈型:即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2.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3.脊髓型:颈椎间盘迟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又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是以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以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此两型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4.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
5.交感神经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天柱、肩井、大椎、大杼、天宗及肩背部、膈俞、肾俞、曲池、列缺、合谷。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风池穴、天柱穴、肩井穴、大椎穴、大杼穴、天宗穴、膈俞穴、肾俞穴、曲池穴、列缺穴、合谷穴均匀涂上红花油后,然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风池、天柱、大椎、大杼、列缺、合谷采用角刮法,肩井、曲池采用斜刮法,天宗、膈俞和肾俞采用平刮法。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在进行刮治时要嘱患者尽量放松,术后嘱其进行功能锻炼,以活血通络。
拔罐疗法
取穴: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外关、养老,气滞血淤加肺俞、膈俞,肝肾阴亏加肝俞、肾俞,风寒外袭加风门、合谷。采用刺罐。用梅花针叩至皮肤潮红,并有少量出血点,然后拔罐10分钟,拔出淤血为度。隔3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天。(穴位图参考刮痧疗法)
体穴松筋与按摩
取穴:风池、风府、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小海、合谷、心俞等穴。
操作: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1分钟;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对称用力拿捏颈脊柱旁开1.5寸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以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30秒;在两侧肩胛上分别用拇指按揉法,每侧2分钟;一手托住下颌,一手扶住枕部做颈的左、右旋转活动,每侧转动5~8遍(动作要缓缓而行);一手扶住前额,一手扶住颈肩部,做颈的后伸5~8遍;一手扶住枕部,一手扶住颈肩部,做颈的前屈5~8遍;一手扶住肩部,一手放在头之侧面,做颈的左、右侧弯,分别为5~8遍;用拿捏法施治于两肩胛上3分钟。
2.同上体位,医者双手重叠放在患者的下颏处(不要压迫喉部),患者的枕部紧贴医者的胸部,患者的颈稍前屈5°~10°,然后,托下颏的双手缓缓向上提起,做颈椎拔伸法,持续30秒至1分钟后,再缓缓地做颈的旋转,每侧5~8遍后,再缓缓地放下拔伸颈椎的双手。
3.分别以拇指按揉法于左右侧肩井、肩外俞等穴,每穴30秒。
足部按摩
反射区:斜方肌、颈。
操作:
①推按斜方肌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前半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由足外侧向足内侧推按斜方肌反射区50~100次。
②点揉颈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拇指,另一手用拇指指端在颈反射区点按50~100次,以自觉酸胀为佳。
小偏方
处方一:
白芍30克,甘草15克,酸枣仁、牡蛎各10克,威灵仙、元胡各12克。将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每日分2次饮服。
处方二:
苍术、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桔梗、干姜、厚朴、甘草各10克。制成合剂,每次30毫升,日3次,2周为1疗程。
处方三:
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处方四:
葛根25克,灵仙、鸡血藤各15克,白芍15~30克,甘草6克,炙蜈蚣2条(研水冲服)或全蝎8克。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可随症加减。
处方五:
全蝎10克,蜈蚣2条,鹿衔草、川芎、当归、自然铜、乌梢蛇各15克。将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每日饮服2次。
六、预防与调养
1.避免颈部过度疲劳,避免头顶、手持重物。
2.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注意颈部保暖。
3.颈部不要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位置上,避免不正常的工作体位。
4.慎用扳法。若手法治疗效果不佳或有进行性加重趋势,应考虑手术治疗。
落枕
一、定义
落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春冬两季发病较高。落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为“颈项伤筋”、“项筋急”,又称失枕。为颈部肌肉的扭伤、劳损,同时受风寒侵袭致使某些肌肉痉挛及相应神经受牵累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西医将落枕症候群称为斜方肌综合征或颈肩部急性纤维组织炎等。
二、病因
落枕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致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发生静力性损伤,导致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三、表现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四、辨证分型
失枕型:本型多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过硬或睡姿不良,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发生静力性损伤,以累及一侧软组织为主。症见睡醒后出现颈项疼痛,头歪向患侧,活动不利,尤以旋转后顾不刮为甚,疼痛可向肩背、肩脚区放射,颈部肌肉压痛,触之如条状或块状。
扭伤型:本型多因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致使颈部部分肌肉扭伤,发生痉挛和肿胀所致。患者多有急性损伤史,症见伤后颈部疼痛,有负重感,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颈部活动受限,在痛处可摸到肌肉痉挛,局部轻度肿胀与压痛。
五、治疗方法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法为佳。以下方法可选。
刮痧疗法
取穴:刮患侧风池至肩井,风府至至阳,患侧大杼至膈俞。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采用凡士林油。
操作:患侧风池至肩井,风府至至阳,患侧大杼至膈俞,利用刮痧板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
拔罐疗法
取穴:大椎、风池、阿是穴及患侧颈背。方法:取上穴施以火罐法,以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分钟,或在患侧部位涂以风湿油,然后进行走罐,以患部皮肤潮红为度。另外,可在患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在相对的健侧部施针、在患侧走罐。此病可一次治愈。
体穴松筋与按摩
患者自我按摩或者让家人按摩均能治好此症。具体操作步骤:
1.取阿是穴,患者坐位,将手四指并拢,指腹贴紧痛处按揉8~10遍,力量由轻至重,自感发热为止。
2.取两侧的风池穴用双手的中示指同时按揉10遍,接着用一拇指按揉大椎穴。
3.在压痛点或硬结处用拇指按压弹拨,使其疼痛消失;或者使头部徐徐旋转偏向一侧,加重疼痛,在拉伸痉挛肌肉呈绷紧状态下,同时用拇指按压弹拨痛点。
4.双手交叉用双手掌根抱捏颈部肌肉10遍,起到放松理筋的作用。3~5步骤可以交替使用,手法操作一定要缓慢,力量要彻底。如果家中有会拔火罐者,待按摩后,可以拔火罐10~25分钟,效果更佳。
足部按摩
反射区:颈、脾、心、肾、输尿管和膀胱反射区。
操作:
1.检查心反射区,随时了解心脏的状态。
2.按摩肾、输尿管和膀胱三个反射区。
3.取颈、脾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颈反射区用拇指推法,由外向内,推10~20次。
小偏方
葛根30克,菊花15克,生白芍24克,柴胡12克,生甘草9克。水煎,取药液再加红糖30克调服,一次服下,服药后卧床休息1小时,待出微汗。每日1剂,一般服药2~4次即愈。
六、预防与调养
1.要养成良好的睡姿习惯,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成人以6~9厘米为宜,小儿则更低。而且睡时枕头应将头部和整个颈部都垫着,否则单垫头部而使颈部悬空易加重颈部肌肉的负担。
2.睡时不宜贪凉,不宜将颈部对着风扇吹,在空调环境下应注意颈部的保暖工作。
3.工作时要保持正确的工作姿态,不宜长时间保持低头或抬头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