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战而胜:以小博大的竞争战略
36711000000053

第53章 市场上的第一个为什么在中国不灵?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观点:“第一”在国外很灵,在中国不成。比如中国第一个做彩电的企业,第一个做VCD机的企业,第一个做手机的企业,这些企业后来都被淘汰出局,均未成为这个领域的“生力军”,更谈不上行业上的“龙头老大”。有些产品还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就早早地被淘汰出局,眼看着别的企业利用自己的发明赚大钱,自己却成了“蹚地雷”的牺牲品,根本谈不上什么先行者优势。那么这种现象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有没有办法避免它的发生?企业应当追求创新还是等别人发明之后再设法仿制?先行者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不妨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也许对大家有些启示。

让我们回顾一下有关市场竞争四阶段的概念。第一阶段是初级竞争,大多数厂家实力还不强,竞争者也不多;第二阶段是无序竞争,厂家实力依然不强,但竞争者大大增加;第三阶段是完全竞争,经过淘汰,剩下的都是实力强的厂家,同时竞争者数量依然较多;第四阶段是垄断竞争,经过艰苦的拼搏,绝大多数企业被淘汰,每个细分市场仅剩下三至五家有实力的企业,竞争进入稳态。通常说来,一个产品刚刚问世时,可能仅有极少数厂家参与竞争,如果发明产品的企业在推出产品之前并未考虑好如何尽快从初级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竞争阶段,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就必然会导致没有战略的随机经营。如果运气好,可以赚几年钱;如果运气不好,市场很快被跟随者侵占,当然有些是合法的竞争,有些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是最终结局都是导致先行者血本无归,令很多企业寒心,对创新逐渐失去兴趣,似乎企业的兴衰完全是听天由命,企业控制不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路可走,但是无论走哪条路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经营战略和市场战略,有一整套实施方案,绝对不能“跟着感觉走”。

道路之一:如果发明产品的企业认为可以独霸一方,企业靠自己的实力有足够的把握迅速进入垄断竞争状态,就要加快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的步伐,发挥出先行者优势。同时企业要动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如申报专利、控制销售渠道、利用品牌和服务优势拉开距离,打消潜在竞争者加入竞争行列的念头。建立起进入壁垒,提高进入难度,可以是技术方面的,也可以是政策方面的,或者是原材料方面的。当然企业不能追求暴利,否则必定会招来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不惜代价参与竞争,很容易进入无序竞争和完全竞争的阶段,到那时想把对手挤出市场就难了。

道路之二:如果发明产品的企业认为无法阻止其他企业的加入,更不能抵抗大企业的冲击,就要考虑协同竞争的战略,也就是说将产品设计公开,以许可证方式和优惠的价格转让给其他有兴趣的企业共同协作开发市场。一来可以把“馅饼”做大;二来可以打消其他企业独立开发类似产品的念头,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等到“馅饼”做大以后,各企业之间通过品牌竞争,扩大市场份额。这在理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流行的方式,也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模式。

不管是哪一条路,都要注重企业生物链的营造,从整体资源上占有优势,使企业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按有利于本企业的游戏规则生存与发展。这样就可以真正享受先行者优势带来的诸多好处,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市场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