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夏之卷
36707600000053

第53章 薛宝钗是优秀的封建主义接班人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黛玉在行酒令时,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是古代黄书《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宝钗一听,暗叫:不好,黛玉看黄书了;哈哈,黛玉,我知道你看黄书了。现在刘姥姥也回家去了,大观园里一时也没有事了,那宝钗就要小小地、不软不硬地找点事了: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黛玉一想……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jiāo给我(你教育了我,北方习语),再不说了。”

以上是薛宝钗版的“拷红”(《西厢记》中的老妇人令小红娘下跪逼其交待张生与莺莺的最新情况),宝钗占了主动,首先点明对方从不出闺门但熟读黄色书刊。伶牙俐齿的黛玉有些慌神,竟然前言不搭后语,“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怎么可能?!本人也通读过这两本戏,也通看过全剧,我怎么就随口说不出来?林妹妹撒谎!不读个几遍是背不下来的。

但是,宝钗这一招并不高明,她能听出来黛玉有问题,那就等于证明自己也看过。一旦意识到此,宝钗可能也有点慌神,也说得不是个正理:

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

真是笑死我了,宝钗这是胡扯淡,她究竟是听着“怪生的”还是听着“怪熟的”?她还强调“我也不知道”,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阿二不曾偷”。但宝钗毕竟是宝钗,依然半坦诚、半开导、半威胁地侃侃而谈:

宝钗……款款的告诉他(她)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悲欢故事)以及‘元人百种’(即元杂剧)’,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绩的事才是……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的以上一段话,很真实可信,很有逻辑关系,也很有杀伤力。首先她承认自己确实也看过黄书,但是自己当时年龄很小,不懂事,属于淘气,属于好奇,属于盲从,而且已经被家长教训过了;可是你林黛玉现在年龄已大,应该懂事了,应该有鉴别力了,应该有自制力了,怎么还能主动看黄书呢?你我虽然都看过黄书,但年龄不同,目的不同,情况不同,性质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所以我要继续教育你,你要仔细反思自己的错误。

宝钗做思想工作的方式,有点像当年的团支部女书记。宝钗讲了一通,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女人最好是文盲。我估计,黛玉内心实在不能苟同宝钗的分析!这就是二人不会成为真正知心朋友的最重要原因。

细品宝钗一席话,方知最好不读书,“知识越多越反动”。宝钗的思想与别里科夫(《套中人》主人公)相似。

中国古人为什么大力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一旦有了思想,男人就无法控制她们了。她们甘心在最底层,社会就稳定了。

中国古人为什么大力提倡无条件尊重父母?一旦怀疑父母成了习惯,就会怀疑上级,就会怀疑上级的上级、上级上级的上级……天哪,我不说了,再说皇帝就要找我了。

中国老百姓特别认同统治阶级的思想,世界少见。

薛宝钗的爷爷一代还爱藏书,但到了薛蟠这一代,只爱吃喝、嫖赌、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