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夏之卷
36707600000051

第51章 谁不说俺刘姥姥好(贾巧篇)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兰言:喻指心意相投的话。)

赤贫的刘姥姥总算幸运了一回,贾府热情地接待了她。并不是所有的农村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所有的官府都有这样的心情,贾府也不可能对所有穷人都这样怜贫惜老。

在另种意义上说,刘姥姥是一个以很自然得体的示穷示弱的方式而让贾府所有人都更加意识到自己是“高等华人”的聪明者。她并无骗人之意,也无低三下四之举,她甚至很开朗很随和很善良,她只是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了自己的劣势。当刘姥姥告辞时,贾府所有人都真诚地帮助她,套用《沂蒙山小调》唱一句“谁不说俺刘姥姥好”:

刘姥姥带着板儿,先来见凤姐儿,说:“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敬称王熙凤)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的照看我。我……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

凤姐儿笑道:“你别喜欢。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我们大姐儿(我女儿小贾巧)也着了凉……”刘姥姥听了,忙叹道:“老太太有年纪的人,不惯十分劳乏的。”凤姐儿道:“……大姐儿因为找我去,太太(王夫人)递了一块糕给她(他),谁知风地里(风大的地方,北方习语)吃了,就发起热来。”

刘姥姥道:“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哪)个坟圈子里(坟场,北方方言)不跑去……他(她,贾巧)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她)瞧瞧‘祟suì书本子(解除鬼神冲撞的书籍。书本子:书,北方习语)’……”

一语提醒了凤姐儿,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有关黄道吉日的书),着彩明来念……“八月廿五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凤姐儿笑道:“果然不错,园子里头可不是花神!只怕老太太也是遇见了。”……命人请两分(份)纸钱来……送祟(送鬼神)……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以前走亲访友出远门是无法与家人联系的,刘姥姥这么几天不回家,当然担心家里人着急挂念,所以向王凤姐告别并表示了真心的、一万个感谢,刘姥姥像个成熟的新闻发言人,把应该感谢的人一口气说了出来,一个也不落:感谢领导,感谢所有领导。她恨不能立刻把佛祖请到贾府,保佑贾府所有人长命百岁。贾府对她太好了,贾府人是她的大救星。读者们不要误会,我绝对不会因为王熙凤伤天害命,就阻止刘姥姥感谢她;我也绝不会以阶级斗争理论,别有用心地挑起刘姥姥对贾府的仇恨;相反,哪怕贾府有些人后来必定要站在被告席上,我也支持刘姥姥感谢贾府,这是个人道德问题;我只是提醒刘姥姥最好能知道贾府的另一面、制度的另一面。

贾母一天到晚搞保健,但还是远不如刘姥姥健康。刘姥姥风里来雨里去饥一顿饱一顿,抵抗能力强,虽然拉肚子,但屙完就好了。但是,假如有人得出如下的结论:宁可做刘姥姥也不当贾母、刘姥姥比贾母幸福指数高。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位医学保健专家大讲:北京的三轮车夫最幸福最自由。真是胡扯淡,你坑爹啊你!大家都争当公务员,没见争当车夫的。富人的平均幸福指数远高于穷人,城市市民的平均寿命、健康情况远远高于农村人。

王熙凤的女儿体弱多病,小家伙娇生惯养,娇贵得很啊。刘姥姥说的倒是很有意思,“只怕她身上干净”。太干净,免疫能力可能就差些,“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虽不能提倡,但有时也有一点道理。小家伙在风地里吃了块糕就不消化就发热了,体质弱也。她最好能天天吃些三聚氰胺牌奶粉、地沟油、苏丹红,慢慢就会百毒不侵,身康体健。据说美国一家餐厅出现食物中毒,但中国人不仅没有反应,还积极参与救人,让世界惊叹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

什么是“眼睛又净”呢,就是说小家伙平时不出门,易受到惊吓。怎么办?烧点纸钱送祟,即送走鬼神。这当然是迷信,但有时也有效,作家韩少功就亲眼看到某风水师在灶台边念念有词烧了张符,那只受惊忧的鸡就轻松进窝睡觉了。老太太打旋风脚——神了。友情提醒:生病莫忘去医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王熙凤成了刘姥姥的粉丝,对刘姥姥大加崇拜,差点请刘姥姥签名留念,转念一想,刘姥姥不认字,自己也不认字,唉,算了。那就让刘姥姥为孩子起个名吧。王熙凤说得很实在,请贫苦且健康的刘姥姥为女儿取名,能压得住多病多灾的邪气:

凤姐儿笑道:“……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易生病,北方习语),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缘故)。”刘姥姥道:“……以后姑奶奶少疼他(她)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她)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她)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它,坏运气)。”

刘姥姥……笑道:“不知他(她)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她)必长命百岁……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凤姐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她)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中国的传统迷信认为,女孩子生在重要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等等,要么大贵,要么有灾。贾元春就是春节生的,属于大贵型。王熙凤一直因女儿生于七夕且体弱易病而苦恼,刘姥姥真有经验,就为她取“巧”字。小名“巧哥儿”,加点男孩儿气。

农历七七,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之时,是传统的“七夕节”,中国的情人节。因为织女是优秀纺织能手、纺织界学科带头人,所以女孩子往往也希望手巧,以便做女红gōng,故又名“乞巧节”。牛郎其实是农村流氓无产者,他以无耻手段拿走了洗澡的织女的衣服以至织女无法回天宫,只好嫁给他。这很像著名的石光荣。中国好事者将流氓恶行改编成激情燃烧的美学,很能说明我们心中也有隐秘的恶,很能说明中国人善恶标准、是非观念模糊。

巧姐生于乞巧节,巧,于是叫她贾巧。(贾琏与王熙凤相见,那就叫“巧她爹遇上巧她娘——巧了”)

贾巧,这名字很土,土得掉渣,中国人往往潜意识里认为人生的总收支是平衡的,名贱则命贵。小名为狗剩、狗蛋、臭蛋,即是此意。

原来已经讲过,北方常常把幼小女孩子叫作“大姐儿”,当然,长辈或年长者也可以把成年女子或中年妇女叫作“大姐”(如中年仆女称晴雯为“大姐”),所以读者一定要知道,书中的“大姐”年龄可能极小,“小姐”年纪却未必小。

所以我认为,王凤姐的女儿应该叫“贾巧”,小名“巧姐”(或巧哥)。如果大名叫“贾巧姐”,那就译为“贾巧妮妮”、“贾巧妞妞”,未必合适吧?

有研究者说,曹雪芹本来设计的是板儿与贾巧最后结婚。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