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夏之卷
36707600000046

第46章 林妹妹的酒令:惊世骇俗吓死人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读完第四十回,我们会越来越明白为什么在宝玉婚姻问题上,贾府更偏爱宝钗而排斥黛玉:贾母(含大批中国传统家长)更喜欢安安稳稳、懂事省心的孩子,王夫人更喜欢亲姐妹家的孩子;但这都不是最关键的,更为重要的是黛玉的思想行为完全是现代青年的样子,根本不符合贾府少奶奶的标准,根本不符合封建主义接班人的政治要求。(这也是贾政最终同意放弃黛玉的原因之一)

《西厢记》与《牡丹亭》都是提倡自由恋爱的书,在古代一向被视为黄色书刊,不是说不能看,而是不要说。(这也是汶川地震中逃跑的人很多但只有一个范美忠主动发声而遭到卫道士们责骂的原因)

林黛玉的酒令

(注意:破折号左边的均是鸳鸯所提,破折号右边的均是黛玉所答)

左边一个“天”。——良辰美景奈何天。

中间“锦屏”颜色俏。——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剩了“二六”八点齐。——双瞻玉座引朝zhāo仪。

凑成“篮子”好采花。——仙杖香挑芍药花。

第1张牌是“天牌”,所以黛玉顺口说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著名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笔者译为:春光美好、景色美好,可我怎么才有心情赏看?快乐的心境、快乐的事情,都在谁家庭院?)

昆曲《牡丹亭》因为白先勇先生一人之力而重新焕然,蜚声海外,但我还要说句实话:中国传统戏曲的结构松散、线索单一、延伸生硬、时间冗长的弱点在此剧中亦暴露无遗。

黛玉与杜丽娘的爱情观是相似的,黛玉脱口而出,既是真情所至也是勇敢所使。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边,林妹妹接着又说了一句更露骨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以黛玉的智力,她不可能不知道《牡丹亭》《西厢记》被社会视为“淫书”,然而她还是说了!各位,在当时,一个年轻姑娘能当众说出这话,不啻chì今天的艳照门。

外出旅游时,我发现,山区导游一见路边毒蛇就惊慌,倒是来自平原的游客不听劝阻抢着给毒蛇拍照,让导游惊骇不已。同样,黛玉如此真实而率直,是不知封建制度的厉害啊。黛玉是瘦弱的也是勇敢的,是真诚的也现代的:林妹妹不仅是才女,更是中国脊梁。

各位能明白古人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媒妁之言”而坚决反对“自由恋爱”吗?(直到“文革”后,有些地方仍把自由恋爱定为流氓罪)答案是:培养听话的奴隶。(大力宣传“孝敬父母”而较少提倡“爱护孩子”的目的与此相同)

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必定也看过或听过《牡丹亭》《西厢记》,那么,她们能对黛玉有好印象吗?

宝钗的表现最有趣,“宝钗听了,回头看黛玉”——啊,黛玉,你竟然看黄色书刊了,太可怕了!我听出来了!当然我没有看过。

第三句引自杜甫的差诗《紫宸殿退朝口号(随口吟诗)》,“户外昭容(女官名)紫袖垂,双瞻玉座引朝仪(即“双引朝仪瞻玉座”:引导百官双双入殿来朝拜皇帝)。”我们不能由此得出黛玉有忠君思想、封建意识的歪结论,恰恰相反,黛玉深受封建文化影响却能有自由思想、平等意识,奇迹!

最后一副牌的组合,如绿篮中的一朵红花。“仙杖香挑芍药花”——很美的形象、很美的情感,但林妹妹向往的美好爱情终归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迎春本来就不擅长文艺且头脑反应慢,又加上故意出错受罚以便给刘姥姥做出个样子,所以只答了一句不伦不类的“桃花带雨浓”。化用的是李白《访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道士不遇》中的“桃花带露浓”。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桃花“带雨”与“带露”是不一样的:“带露”则更娇艳,“带雨”则易飘落,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优秀军官孙绍祖,早早被折磨而死。

曹公不想一直让读者们悲下去,终于到了刘姥姥了,终于可以笑一笑了,当然不要嘲笑:

原是凤姐儿和鸳鸯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故意都命说错,都罚了……下便该刘姥姥……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吧)。”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的好,就是这样说。”刘姥姥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南瓜或北瓜)。”

我认为,刘姥姥的酒令,是典型的农家本色,不必深挖。老人也是逗大家、逗读者乐一乐。逗你玩儿。

刘姥姥的数学能力很强,能把七八十斤的螃蟹价格瞬间口算出来;现在看来,她的语文能力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