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第一
博恩·崔西认为,工作中第一重要的是效能而非效率,而非事情的数量,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首先做正确地去做最重要的事。换句话说,效率重视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效能则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这包括做或是不做某一项工作。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是要事第一理念的精髓所在。“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这两种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只对过程负责,还是既对过程负责又对结果负责;是等待工作,还是主动地工作,同样的时间,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产生的区别是巨大的。
“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失去目的性,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理念。
要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就要时刻站在企业的立场,坚持“要事第一”的原则,时刻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情。
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他用弹钢琴比喻处理好全面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关系,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既要学会全面地推动工作,又要分轻重缓急。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非常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为此,他十分忧虑。后来,他找到管理大师杜拉克请教解决的办法。
杜拉克思考了一下,说:“这样吧,你每天上班的前5分钟,把你想做的事情写下来,标题叫《今日主要事项》,然后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所谓重要性是根据你对目标的理解来定,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第二重要的事放在第二位,依次排列。然后你开始做第一件事,在完成第一件事之前,不再做其他任何事情,如果有一项工作要做一整天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请把这种方法作为每个工作日的习惯做法。你自己这样做之后,让你公司的员工也这样做。”
卡内基依照杜拉克先生的建议去做,每天如此,经过一段时间,他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效率极高。5年后,他成为全美的钢铁大王。于是,他为杜拉克的5分钟建议签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
杜拉克的方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全力以赴地行动,这样才能成功。
在安排事情的优先顺序前,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将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我们遇到的事情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象限,即重要且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如下图所示)。
第Ⅰ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诸如应付难缠的客户、准时完成工作、住院开刀,等等。
第Ⅱ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长期的规划、问题的发掘与预防、参加培训、向上级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等等。
第Ⅲ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既然不重要也不紧急,那就不值得花时间在这个象限。
第Ⅳ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为迫切的呼声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算重要也是对别人而言。电话、会议、突来访客都属于这一类。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这个里面打转,自以为是在第Ⅰ象限,其实只是在第Ⅳ象限徘徊。
现在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上周的生活与工作,你在哪个象限花的时间最多?请注意,在划分第Ⅰ和第Ⅲ象限时要特别小心,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误认为重要的事。其实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这件事是否有助于完成某种重要的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应归入第Ⅲ象限。
要学会把时间花在第Ⅱ象限,做重要而不紧迫的事。那样才会减少重要的事进入第Ⅰ象限,变得紧急。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怎样做才是创造最高工作效能的最佳方式?找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之后用上全部的智慧、最恰当的方法去做好它,你的工作就能够保持高效而平衡了。
只有在工作中时刻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才能把自己有限的工作时间都运用到最有价值的工作中去,促使自己成长为公司里创造最多效益的人,即高效能人士。
把精力放到最重要的任务上
二八法则又叫做“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二八定律”、“最省力法则”和“不平衡原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所提出的,即要把80%的时间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工作上,这是高效工作的必备法则,掌握这个法则,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根据二八法则,在一家公司里,通常是20%的高绩效的人完成80%的工作。你也许会感到很惊讶,但这却是事实。比如在销售部,通常是20%的人带来80%的订单;在开会时,20%的人通常会提出80%的建议。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优秀员工一致认为: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的技巧,源自于将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任务上。
二八法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收获;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
二八法则之所以这样神奇的力量,关键在于它把着眼点放在关键的少数部分上,把每一项资源用在刀刃上。
因此,当你面临很多的工作,不知如何着手时,当你耗尽全身的精力,工作效率仍然提不上去时,当你为花了太多的精力做没多大意义的事而懊悔不已时,那么,就应该及时审视一下自身,看看自己是否在依照巴莱多的“2/8法则”来进行工作的。
比尔是纽约某油漆公司的销售员,在工作的第一个月,比尔仅挣了1000美元。比尔很气恼:“为什么别人都能赚那么多,而我却这么少?”分析销售图表后,比尔发现他的80%的业绩源自于他的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比尔恍然大悟,拍着脑袋直喊“笨”。第二个月工作开始后,比尔把他手中最不活跃的36位客户搁到最后,把80%的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20%的客户身上,到第二个月月底,比尔赚到的钱是第一个月的10倍。
把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任务上,你才能高效率地运用有限的精力,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个人的潜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这是二八法则的精髓。优秀员工都是以分清工作主次来统筹安排精力和时间,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的。
了解到了“二八法则”的重要性之后,你还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排定日常工作的优先顺序。建立起优先顺序,然后坚守这个顺序,工作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鉴于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你还必须学会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一个员工如果只知道工作的轻重缓急,但在处理最重要的工作时却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仍然不会取得好的成果。就如同一个人知道该做什么,但在行动时却总为无关紧要的事分神,结果总是一无所成。
对于任何员工来说,假如你不能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任务上,注意力分散的话,是十分不利于任务的完成的。要想切实地提高工作效率,你必须专注于重要的事务。
如果你正备受注意力分散的折磨,无法高效处理事务,不妨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建立一个“行动一览表”,把每天要干的工作依照重要顺序依次记录下来,与此同时,再放上一个能提示自己专注的物品,以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二八法则就像是一个执行力魔方,如果你手法娴熟,就会像优秀员工一样高效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最终获得令人惊讶的好成绩。如果你缺乏这种技能,也许再怎么努力,也跳不出低绩效的“魔掌”。
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把80%的时间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工作上,这是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的必备法则,掌握这个法则,才能摆脱忙碌紧张的状态,使工作高效有序地得到落实,成为高效工作的受益者。只要你能永远先做最重要的工作,你不想成功都很难。
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在准备失败
提起准备,每个人都懂得“有备无患”、“不打无把握之仗”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有因准备而获得意外的收获,亦因准备而失去绝佳机会的经历。虽然准备无处不在,又如此成败攸关;但奇怪的是人们却普遍忽视它。即使有人认识到了准备的重要性,也很少能对它保持长久的热情。于是,效率低下,差错不断就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工作得以完成,而且做起来更容易。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会把准备工作做得越扎实;不重视做准备的人,往往成功的几率很小。优秀者总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已经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了各种准备,并且采取有效的手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俗话说:“春耕莫等东方明,插秧莫等鸡开口。”成功的杰出人士往往都是比别人早走一步的人。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对有准备的人来说,遍地都是机会。其实,充分地做准备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薛文与陈亮在同一部门——销售部做销售助理。两个刚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工作都很积极卖力,但成绩却有天壤之别。
有一次,薛文预约的一个客户按时来到公司,找到正在忙碌的薛文。此时的薛文正低头埋在一大堆客户资料中,焦头烂额地分类。看到已经到来的客户,才想起这宗早已预约好的签单业务。
薛文满怀歉意地请客户来到洽谈室,这才发现应该复印的文件和资料以及产品的说明书都还没有准备好,不禁大惊失色,连声道歉,匆忙跑去复印。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发现客户已经十分不耐烦了。
当薛文满怀歉意地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性能时,又发现在慌乱中,他把产品说明书复印错了。这次客户没有再等待,直接转身离去了。
薛文的懊丧可想而知,但经理没有过多地批评他,只是告诉他,明天陈亮也有一个签单业务,让他去看看陈亮是怎样做的。
第二天,陈亮按照预约的时间,笑容可掬地站在洽谈室门前等待客户的到来。客户没有迟到,但还是对陈亮的等待多少有些意外。可以看得出来,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客户心里很满意。
只见陈亮不慌不忙地打开文件夹,里面的产品资料、使用说明、文本合同一应俱全。陈亮有条不紊地一项一项地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情况,并把近期公司举行的优惠活动详细地告诉了客户,并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提出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建议。
最后,陈亮对客户说:“听说贵公司最近又要开设一个分公司,我想,贵公司一定在短期内还要引进我们公司的设备。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在这次订货中一起购置所需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因数量多而有更多的优惠,而且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装运费用,你看怎么样?”客户显然是动心了,马上给总公司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将最初要订的货物增加到了一倍。
薛文在工作前没有做相应的准备,以至于工作起来毫无头绪,最终使自己的工作漏洞百出,差错不断,也因此丢失了重要的客户。而陈亮则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使自己的工作进展稳步推进,最终得到了大笔的订单。此二人的工作习惯、效率相去甚远,假如你是老板,你更喜欢哪一类型的员工,答案不言自明。凡事多做准备,可以让你对工作有着清晰的计划,带着目的去工作,而不至于像薛文一样毫无头绪,差错百出。
“波尔图奇迹”和“切尔西神话”的缔造者穆里尼奥,从一位籍籍无名的教练登上了欧洲足球之巅。当问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说:“当别人喝茶的时候,我却在努力工作。我的生活便是要时刻做好准备,走在人前。”看来,热爱工作,善做准备,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凡事多做准备,主要体现在高效能人士工作的这些方面:
1.制定备用计划
很多人对备用计划存在着误解,以为备用计划就是“备份计划”。备用计划不是指对手头“A计划”的一份简单复制,而是指除了“A计划”之外,再制定一份应对意外情况、突发事件的“B计划”。制定一份备用计划绝非只是改动几个词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对现有计划的修改,它的意义在于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备用计划面向各种潜在的风险而制定,应对了未来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2.处理好杂事
处理好杂事的目的是已防我们在做正事的时候被不必要的事打扰。如果一个人频频被不必要的事打乱工作计划,那么高效能就容易变成空谈。因此,我们应该有预见性,在开始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前,要有预见性地将一些可能会影响我们正事进程的杂事处理好。
凡事多做准备可以让你成为计划性更强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善做准备的员工比一个聪明的员工做事更有目的性,从而更有效率。常言道: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上帝永远只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人们常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问题是,当东风来临时,你万事俱备了吗?
做好规划,优化时间管理
关于时间的价值,最直截了当的话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时间就是金钱。”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利用好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在商业中尤其如此。工作时间无疑只能用来做工作,这个道理相信所有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好的人恐怕并不多。因为有效利用的时间的实在是太少了。
拿破仑·希尔曾说,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白白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就会一无所成。经验表明,成功与失败的界线在于怎样做到从现在开始。人们往往认为,等几分钟、几小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它们的作用很大。时间上的这种差别非常微小,可能在短时间内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但这些时间长期累积起来,你拖延的时间就绝不只是几分钟、几个小时。它所产生的后果使你有你片刻的安逸,还会使你有长长的一生的无所作为。
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但区别之处在于时间的单位价值。因此,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是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这有两种办法,一是在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二是在单位时间内做更重要的事情。
在单位时间内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求我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每一件事情都要马上行动,杜绝拖延;今日事,今日毕;培养快速的节奏感,更要求我们控制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
我们可以制作一张卡片,第一栏是制定一天所需要完成的事情,第二栏是一天实际完成的事情。两栏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在什么事情上面浪费了时间,以此来加强自己的时间感。
要控制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预先限定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也在工作卡片上写下,你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加强你工作的节奏感。再次,你可以要求自己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不要留下其他残余的东西,更不要使工作留下缺陷,等待下次抽时间来解决。你只有做第一件事情时百分之百的做好,你才能给第二件事情留足百分之百的时间。
那些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注重时间的管理。他们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管理好自己的生理节奏,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身体,享受更轻松、更简单的工作和生活。
安德鲁·伯利蒂奥从来不浪费一秒钟的时间。每天,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和研究上,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很多方面的事务,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忙人。他风尘仆仆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因为他太负责了,以至于不放心任何人,每一件工作都要自己亲自参与了才放心。时间长了,他自己也感觉到很累。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显得不够用呢?”他笑着说:“因为我要管的事情太多了!”
后来,一位教授见他整天忙得晕头转向的,但仍然没有取得令人显著的成绩,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大可不必那样忙!”
这句话给了安德鲁很大的启发,他发现自己虽然整天都在忙,但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管理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上,真正有价值的事做的实在是太少了!这样做对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大梦初醒的安德鲁除去了那些偏离主方向的分力,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很快,他的一部传世之作《建筑学四书》问世了。该书至今仍被许多建筑师们奉为“圣经”。
德国哲学家歌德说过:“如果我们把时间用在对的事情上面,我们永远都会有时间。”当你陷入琐碎事务中时,觉得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一定要自我反省。问问自己:我现在使用时间的方式是否最优。
把时间用在对的事情上面,换一个说法就是,掌握好时间节奏,减少例行公事,着手重要的事项。重要的事项通常是指制定目标,规划未来,发展新的关系,学习新技能,开始新的项目等。短期内这些事情也许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是用长远的眼光去看,你一定会从这些事情中收获很多。
“你的成就绝对不可能大于你完善的计划。”拟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才对执行具有指导性。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会让执行者锲而不舍地去完成它,无视别人的说法和遭遇到的任何阻碍。没有实际有效的计划,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无法成功致富或做成其他任何事情。
要知道,整天忙碌并不一定有效率。效果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成正比。强迫自己工作、工作、再工作,只会耗损自己的体力和创造力。不如想办法用在提高工作效率上。如何规划才能掌握合适的时间节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计划每一天的时间
每天早上或晚上花十分钟,写下当日或次日你需要完成的事,依重要性前后排好次序,并做好时间安排:重要的事情安排多一些的时间,次要或没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少安排时间,或者让其他人帮你完成。
2.了解自己效率最优的时间
每个人似乎都有“生理时钟”,重要的是认识你的生理时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能发挥工作效率,这便于你在计划中,尽可能地把有效率的时间安排给最重要的工作,然后把时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极限。
3.安排一个“绝对”时间
“绝对”时间就是不被打扰的时间。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并把这个时间用来解决那些最紧要的事情,或者最耗费精力的事情。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高效工作”的主旨,就是 “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保证了做事的效率,“做正确的事”保证了将事做对,二者结合在一起,也就保证了我们任务的高效完成。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或者不能正确地去做事,将是非常浪费时间、又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的。所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保证工作高效的前提条件。
每一位高效能人士的目标,都应该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对”。要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要知道什么是“对”,掌握正确的标准,并且清楚达到做“对”事情这个标准的正确方法。
不少年轻人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其中一个年轻人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毫无疑问,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其实,这个被录用的年轻人就是在正确地做事,做了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保证了方向的正确性,要高效完成任务,必须在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正确的做事。“正确地做事”指的是方法正确,是完美执行的保障。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认为,即使决定有偏差,那我们也有可能通过执行来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再回头讨论。这就充分肯定了正确做事的作用。而他的确也在方向错误的不利前提下,发现了新大陆,最终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做的并非正确的事情,那么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直到发现正确的事情为止。由此可见,做事的目的性是至关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的商业行为,还是个人的工作方法,都应该以保证工作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正确为前提,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
师傅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而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却没有问。
于是,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师傅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要在工作中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就必须首先保证把事情做对,否则就只能像故事中的小徒弟那样不明就里地白跑了一趟。“不但要做正确的事,更要正确地做事”,这并不是每一个职场人都能做到的。这样的情境也许正在你的身上上演:你正机械地奔跑在自己的航道上,忙碌着老板既定的任务,等待着监督和检查。但目标是否正确,如何才能最快地抵达终点,你却并不清楚。
当被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时,许多人会反驳:“我很忙。”因为很忙,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做事吗?其实,返工的浪费最冤枉。第一次没做好,再重新做时既不快,花费也不少。忙要为效率忙,而不是在忙中出错。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正确地做事呢?
首先,自然需要一开始就要锁定我们要做的事,对目标的坚定不移能够让我们坚定信念,尤其在我们身处逆境或遇到挫折时。要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必须首先弄明白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有了做事的方向和标准,只要负责地去做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对。
其次,态度决定成果。一个人能否正确做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做事的态度,如果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就无法保证执行过程所有行动的正确性了。
再次,正确的做事需要我们把握好时间,在分清事情要次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事情做对。
当然,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执行过程中的微小细节,否则一切努力都可能因为一个小失误化为零。
此外,善于向优秀人物多学习,利用先进的既有经验来开展自己的工作;多与人交流,听取正确的批评,也是提高自己正确做事能力、确保工作高效的重要方面。
抓问题要抓根本
治病要讲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找对关键,抓住问题的“症结”。当你在工作中遭遇难题时,不妨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问题,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人们都知道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但很多时候,大家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就像动物园的管理员一样。如果问题涉及经济利益,如果不“对症下药”,乱下“药”,那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增加“病情”,甚至可以致“命”,如果是一个职场人,就极有可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企业的利益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工厂的某台机器坏了,负责维修的师傅只是做一下最简单的检查,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了,他们就停止对机器做一次彻底清查,只有当机器完全不能运转了,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这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态度如果不转变,将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正确的做法是深入问题的根部,找出合理的方案,将问题一次性地彻底解决。
实践证明,能够明确目的,抓根本的人,能够迅速解决问题。马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马博是某食品公司的业务主管。有一次,他从一个用户那里考察回来后,敲响了经理办公室的门。
“情况怎样?”经理抬头就朝马博问道。
马博坐定后,并不急于回答经理的问话,而是显得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因为他十分了解经理的脾气,如果直接将不利的情况汇报给他,经理肯定会不高兴,搞不好还会认为自己没尽力去办。
经理见马博的样子,已经猜出了肯定是对公司不利的情况,于是改用了另一种方式问道:“情况糟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挽救的可能?”
“有!”这回马博回答得倒是十分干脆。
“那谈谈你的看法吧!”
马博这才把他考察到的情况汇报给经理:“我这次下去了解到,这个客户之所以不用我们厂的产品,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答应从另一个乡镇食品公司进货。”
“竟有这样的事!那你怎么看呢?”
“我想是这样的,我们公司的产品应该比乡镇企业的产品有优势,我们的产品不但质量好而且价格还很公道,在该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就是,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怎么能和我们相比呢?”经理打断了马博的汇报。
“所以说,我们肯定能变不利为有利。最重要的是,当地的客户多年来使用我们公司的产品,与我们有很好的合作基础,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该客户答应与那个乡镇企业订货,主要是因为那个乡镇企业距离他们较近,而且可以送货上门。这一点,我们不如那家乡镇企业,我们可以直接到每个乡镇去走访,在每个乡镇找一个代理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小马,你想得真周到,不但找到了症结所在,还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你这样有责任心就好了。”
“经理过奖了,为公司分忧是我的责任。”
马博很快就投入到了行动中,首先,他通过走访调查,清楚了解了客户们的需求,然后通过一些考察,在每个乡镇找了一个稳妥的代理商,很快这次的难题就解决了。
不久,马博被调到了销售科专门从事产品营销,公司的建材销量节节上升,马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快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
在问题出现之后,马博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的目的就是在每个乡镇找一个代理商,让他们了解公司产品的优势,打出知名度。正是在这一目的的指引下,他能迅速采取行动,并解决问题。
因此,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要从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所在,找出具体原因,再采取行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找到问题根源,以能彻底根治隐患。
在工作与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能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获得成功。然而有的人能做到,但有的人却做不到。这其中原因有很多,而是否懂得抓要点、抓根本,则是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