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不要让对方没面子,否则你会更没面子
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
可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不给他人面子。
现实生活中,他人面子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但是我们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孩子或雇员,而没有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所以才造成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某大型企业一名职员谈到了发生在他们公司的一段插曲:
“有一次开生产会议的时候,副总裁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有关生产过程的管理问题。他气势汹汹,矛头指向生产部总督。为了不愿在同事中出丑,生产部总督对问题避而不答。这使副总裁更为恼火,直骂生产总督是个骗子。
“再好的工作关系,都会因这样的火暴场面而毁坏。凭良心说,那位总督是个很好的雇员。但从那天开始,他再也不能留在公司里了。几个月后,他转到了另一家公司,据说表现很不错。”
的确,在社会中,维护“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可能闹出人命!
如果你是个对“面子”无所谓的人,那么你必定不受欢迎;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他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有一天会吃暗亏。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行为正是在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的。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我们都是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预留些退路,给人面子其实就是一种生存之法。因此,做人最明智不过如此,为自己预留些分寸,也为他人留点面子,自己未来的路将会更平坦,更好走。
第二节 诙谐地说“不”,让被拒绝的人有面子
当你不得不拒绝别人时,也要讲究礼貌,让被拒绝的人有面子。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口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而如果话语中含蓄说出 “不”的意思,从而委婉地拒绝对方,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掌握好说“不”的分寸和技巧就显得很有必要。
有人认为受人请托,若拒绝,面子上过不去;若不拒绝,却又实在无能为力。如此一来,只好勉强答应,因请托之事难办而暗中悔恨,叫苦不迭。
事实上,那些顾于面子不敢说“不”的人其实是自己意志不坚。他们通常认为断然拒绝对方的请求未免显得太过无情。但若是在答应后方觉不妥,且又力不从心难以履行诺言时,再改变心意拒绝对方,显然已经太迟。因为等无法做到允诺的事情,再提出拒绝,给人的印象更糟。甚至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去弥补缺失或兑现承诺。如果这件事只限于个人的烦恼,还称得上不幸中的大幸,而如果因为拒绝产生怨恨甚至敌视,演变成双方人际关系上的对立与冲突,岂不更得不偿失?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时,只要我们轻易地说出一个“不”字,也许就能轻松、坦然了。但有些人就感觉这个“不”一字千金,憋足了劲也说不出口,结果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所以,该说“不”时,我们要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不”。
敢于说“不”的人是果断的人,做事情不会拖泥带水、犹豫不决;敢于说“不”的人是有主见、有魄力的人。当然,随意说“不”的人也可能是轻率而怕负责任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在慎重考虑以后,权衡利弊以后的断然否决。敢于说“不”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不敢说“不”的人往往缺乏勇气,顾虑太多。敢于说“不”能给自己树立一个硬朗的形象,这是一种人格魅力。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敢于说“不”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负责。应该说“不”的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无理的要求,另一种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对于无理的要求,应该断然拒绝;否则,可能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也应该婉言拒绝;否则,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而且因为最终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不光影响自己的信誉,也可能让人产生误解。有时,说“不”利己也利人。
很多人由于人情关系、利害关系而很难开口说个“不”字。这时候,你可以采用婉拒。
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你可以利用哪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避免与对方直接对立。比如,“今晚打几圈麻将吧!”“下班后一起到××餐厅喝一杯吧!”当你面对这些请求时,该如何拒绝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亲人作为“挡箭牌”,你可以这样说:“抱歉,母亲在等我回家呢!”“说实在的,我妻子……”“小孩今天身体不舒服,我得赶回去……”这样,别人就不好强求了。
还可以以工作或功课为理由来拒绝对方。有位朋友,如果有人对他说:“今晚去喝一杯吧!”他总是回答:“今晚我必须到××教师家学习外语……”
还有位司机常有同事邀请他一同参加他们的聚会,由于这位司机不太习惯那种场合,总是尽力推辞。从他的工作性质来说,每天很忙,所以也往往以此为理由,对他们说:“我明天要早起出车,今晚必须早点休息。”就这样轻易将聚会推辞了。
用拖延来表示拒绝也是一种方法。比如,你不想去参加某人的宴会,可以对他说:“谢谢,下次我有空一定去,可今晚我不去了。”表面上并没有拒绝对方邀请,只是改个日期而已,但这个“下次”是没期限的,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当然,这比“没空,不去!”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对一般人说“不”就已经很难了。如果对朋友说“不”就更是难上加难。这主要是因为碍于情面,怕伤了情分。找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让朋友觉得遭到拒绝是必然的,并非有意。比如有朋友向你借钱,你可以把责任推到太太身上,“太太管家”是一般的家庭规则,相信朋友也不好再开口了。
第三节 装疯卖傻,借贬低自己的方法拒绝别人
用自我贬低的方法或者在玩笑的氛围中拒绝他人,不仅维护了别人的面子,也使自己全身而退。
比如朋友想邀你一起去玩电游,你就可以说:“我们都是好朋友了,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学了几年一直玩得不像样,你们看了都会觉得扫兴。为了不影响你们的兴致,我还是不去为好。”又比如说,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你确实不会喝酒,你可以说:“我是爸妈的乖儿子,在家里又没有什么地位,要是喝了酒,那回去后肯定会被我爸揍死的,还会被我妈骂死,你们就饶了我吧。”同时,你还可以说一些其他的事例进行说明,或者找一些比较好的借口来增强这种自我贬低的效果。
“装疯卖傻法”是一种特殊形式,是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不愿做不想做的事”,也就是说:“我办不到,所以不想做!”
心理学调查发现,人们的确有在日常生活中故意装傻的现象。例如在上班族中,有20%的人曾对上司装过傻,而14%的人对同事装过傻。虽然它跟“楚楚可怜法”一样,会导致评价降低,但令人惊讶的是,仍有一成以上的人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用了这个办法。
上班族会用到“装疯卖傻法”的场合有以下三种:
第一,不愿做不想做的事。例如打杂的、很花时间的工作,或单调的工作等,还有像公司运动会、公司内部活动的筹办委员之类,像这种情形便有不少人会用“我不会呀”或“我对这方面不擅长”等理由,来把不想做的事巧妙地推掉。
第二,拒绝他人的请求。当别人找上你,希望你能帮他的忙时,你可能很难直接说“不”,可以“我很想帮你,可是我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的态度来婉转拒绝。拒绝别人这种事,很难直接以“我不愿意”这种态度来拒绝,而且还可能会让对方怀恨在心,若是用能力,也就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来拒绝(想帮你,可是帮不了),拒绝起来便容易多了。
第三,想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一个人若能得到他人的高度期待,固然值得高兴,但压力也会随之而来。因为万一失败,受到高度期待的人,所带给其他人的冲击力会更大。
因此,可以借由表现出自己的无能来降低期望值,万一将来失败,自己的评价也不会下降得太多;如果成功,反而会得到预期之外的肯定。
“装疯卖傻法”有以下两种实行技巧:
1.表明自己无能为力
就像前面所说,这招便是表明“我没有能力做那件事,因此我不愿意做”的一种方法。根据工作的内容,“无能”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
(别人要求你处理电脑文书资料时)
“电脑我用不好,光一页我就要打一个小时,而且说不定还会把重要的资料弄丢。
(别人要求你做账簿时)
“我最怕计算了,看到数字我就头痛!”用于与自己平日业务无关的业务上。
不过,所表明的“无能”的理由不具真实性,那可就行不通。例如刚才电脑处理的例子,如果是在电脑公司,说这种话谁信?后面那个例子,如果发生在银行,也绝对会显得很突兀。平常愈少接触到的工作,说这种话时,所获得的可信度也就愈大。所以要说“我没做过”、“我做得不好”这些话的时候,这一定要具有可信度才行。
2.将矛头指向他人
这招是接着“表示无能”的用法之后,以“我办不到,你去拜托某某比较好”的说法,来将矛头指向他人的做法。搬出一位在这方面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然后要对方去拜托他就行了,但这种方法只有在大家都知道那个人的确能够胜任时才可以用。
这个办法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能会招致那个被你“转嫁”的人怨恨。想拜托人的人一定会说“是某某说请你帮忙比较好”,对方也就会知道是你干的好事,这么一来,那个人心里一定会想:“可恶的家伙,竟然把讨厌的事推给我!”尤其当需要帮忙的工作内容是人人都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这种惹来怨恨的可能性就愈高。所以,最好在多数人都知道“某某事情是某某最擅长的”这样的场合才用此招。
第四节 给批评裹件“糖衣”,让他在甜蜜中改过
批评别人、直话直说容易激起别人的愤恨,而且他们往往不会被你的直言直语所打动。我们都清楚,小孩子吃药片时,加点糖水一起送入口中,他们便会欣然服用。批评别人亦是同理,你若能给自己的语言裹上一层“糖衣”,别人将会在享受甜蜜的过程中改过。
晏子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晏子死了17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夫们喝酒。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满屋子的人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并叹了一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从来没有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批评。今天我射箭射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词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不好。他们本身就有缺点,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但是,您应该注意一点,我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那么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像尺蠖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说奉承话吧!”
弦章的话在景公听来颇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过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对奉承话深恶痛绝的话,就很少会有人来自讨苦吃了。
弦章虽未直接批评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景公已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若弦章再画蛇添足地批评景公一番,效果反而不好。在这一点上,晏婴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战国时,齐景公的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齐景公非常伤心,一定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滥动刑罚,而齐景公却已铁了心要杀此人。
这时,相国晏婴走了出来,众臣都以为晏婴也有劝诫齐景公的意思,谁也没有料到,晏婴却明确地表态说:“这个可恶的马夫,该杀!”
齐景公十分高兴,就把那个心含冤屈的马夫喊来,听晏婴解释他的罪过。
晏婴历数马夫的三大罪状:“你不认真饲马,让马突然死去,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却又惹恼君主,使君主不得不处死你,这是第二条死罪。”
听晏婴痛说马夫的前两条死罪,齐景公心中真是乐滋滋的。可晏婴话锋一转,说出了马夫的第三条罪状:“你触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胜于爱人。因此天下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君,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当听晏婴诉说到“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过爱人”时,齐景公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晏婴喝道:“来人,按大王的意思还不推出去斩了!”这时齐景公如梦初醒,赶紧对晏婴说道:“相国息怒,寡人知错了。”
晏婴没有正面批评齐景公,却达到了劝谏救人的目的。可见,“裹着糖衣”的委婉批评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样的场合中,一方面,该说的话不能不说,根本利益不能牺牲,原则不可放弃;但另一方面,关系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面子与和气不能伤害。所以,这就需要首先承认对方的实力、地位、权威,然后突然插入你的话锋,你的话虽委婉动听,但实际上却是对对手彻底的否定。
总之,批评他人时,如果语气委婉,被批评者就会容易接受。因为对方认为你的委婉是给了自己“面子”,感激之余,就会积极地改正。反之,如果批评者语气生硬,对方就会认为你伤了自己的“自尊”而心生反感,这样就会达不到批评、教育人的目的。
第五节 巧妙暗示,远胜当面指责
生活中的很多事,起因复杂,因此办起来很复杂。许多时候我们清楚真理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道理就可以把事办成。
莫比尔是一所大学的老师,他有一个学生因非法停车而堵住了一个学院的入口,他冲进教室,以一种非常凶悍的口吻问道:“是谁的车堵住了车道?”当车主回答时,莫尔比吼道:“你马上给我开走,否则我就把你的车拖走。”
这位学生是错了,车子不应该停在那儿。但从那次以后,不止这位学生对莫比尔的举止感到愤怒,全班的学生都对他有意见,使得他的工作很不愉快。
莫比尔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的。假如他友善一点:“车道上的车是谁的?”并建议说,“如果把它开走,那别的车就可以进出了。”这位学生一定会很乐意地把它开走,而且他和他的同学也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即使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也会因为让别人丢脸而毁了一切。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写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这种做事的方法,使人们易于改正他的错误,又维持了人们的自尊,使他自以为很重要,使他希望和你合作把事情办好,而不是反抗或抵触。
英国一家大超市的经理伊尔奇每天都到他的连锁店去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台前等待,没有一人对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货员呢?他们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身为经理的他当然对这一情况很不满意,一定要纠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伊尔奇并没有直接地指责那些在上班时间闲谈的售货员,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员工面子的方法处理了这件事。他不说一句话,默默站在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了。售货员当然看到了这一切,自责的她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情况。
伊尔奇没有直接指责员工的不负责,而是亲自去为顾客服务,让员工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失职,间接地纠正了员工的错误。
卡尔·兰福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当了许多年的市长。他时常告诉他的部属,要让民众来见他,他宣称施行“开门政策”。然而,同一社区的民众来拜访他时,都被他的秘书和行政官挡在门外了。
最后,这位市长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把办公室的大门给拆了,他的助手们知道了这件事,也只好接受了。从此之后,这位市长真正做到了“行政公开”。
有些人面对直接的批评会非常愤怒,这时,不妨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往往会产生非常神奇的效果。
所以,在与人交往、相处、合作的时候,如果别人做事的方法不符合你的要求,你也不应该当面指责,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抗,容易把事搞砸。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就可以轻松地把事情处理好。
第六节 不要逼着别人认错,否则会让他积存怨恨
人只要活着,就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人的本能是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因为这毕竟是件不愉快的事情,会伤及面子,况且还有可能要去承担某种因此带来的后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许多时候,逼别人认错是一种很不好的做法,因为这样做无疑伤害了别人的面子,对于自己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既然乐意认错的人如此之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少和别人争辩,因为争辩的目的常常是想告诉别人你是错的。
有一位社交专家说:“应酬的最高效果是,你绝不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而使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对方完全出于自愿,比你要别人怎么怎么的效果好得多。”
查尔斯·史考勃有一次经过他的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休息时间,他看到几个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大招牌,下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严禁吸烟”。如果史考勃指着那块牌子对他们说:“难道你们都是文盲吗?!”这样显然只会招致工人对他的逆反和憎恶。
史考勃没有那么做,相反,他朝那些人走去,友好地递给他们几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掉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吸烟的工人这时立刻知道自己违反了工厂规定,于是便一个个把烟头掐灭;同时对史考勃产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
因为史考勃没有简单地斥责,而是使用了充满人情味的交流方式,使别人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这样的人,谁不乐于和他共事呢?
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误。承认错误虽是件好事,但有这种度量愿意当面承认错误的人终究是少数。因为大家都觉得不认错,就不会有批评,甚至自己的过错也不会一再被提起。所以,如果你想要别人当面认错,无疑是件愚蠢的事。因为,即便你逼迫别人认了错,得到一时之快,这种违背他内心意愿的做法也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使事情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会在他心中积下怨恨。如果这种事发生多了,你应该明白“怨恨”会转化成什么。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在别人做错事情时尽量引导对方,可以旁敲侧击,也可以摆事实、讲道理(前提是你了解对方是个知错就改的人,而非有死不认错的前科)。否则,你过于纠缠于表面现象和细枝末节,对方也不会知错就改,反而会对你怀恨在心。
第七节 为了别人面子,看破他的心思也不要点破
人非圣贤,有时难免做一些不适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把握好指责他人的分寸,看破别人的心思也不要点破,要保留对方的面子。
在交际中,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不愿自己的错误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的错处或隐私,给他造成一心理压力。
魏王的异母兄弟信陵君,在当时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极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门客达三千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宫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报告,说是北方国境升起了狼烟,可能是敌人来袭的信号。魏王一听便打算召集群臣共商应敌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则不慌不忙地说:“先别着急,或许是邻国君主行围猎,我们的边境哨兵一时看错,误以为敌人来袭,所以升起烟火,以示警戒。”
过了一会儿,又有报告说是邻国君主在打猎。
魏王很惊讶,问:“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邻国布有眼线,所以早就知道邻国君王今天会去打猎。”
从此,魏王对信陵君逐渐地疏远了。后来,信陵君失去了魏王的信赖,晚年沉溺于酒色,终致病死。
任何人知道了别人都不知道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优点,我们必须隐藏起来,以免招祸。而隰斯弥就是因为知晓了这一点,才没有走上信陵君那样的路。
齐国一位名叫隰斯弥的官员,住宅正巧和齐国权贵田常的官邸相邻。田常为人深具野心,后来欺君叛国,挟持君王,自任宰相,执掌大权。隰斯弥虽然怀疑田常居心叵测,不过依然保持常态,丝毫不露声色。
一天,隰斯弥前往田常府第进行礼节性的拜访,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礼接待他之后,破例带他到府邸中的高楼上观赏风光。四周风景一览无遗,唯独南面视线被隰斯弥院中的大树所阻碍,于是隰斯弥明白了田常带他上高楼的用意。
隰斯弥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碍田常视线的大树。
正当工人开始砍伐大树的时候,隰斯弥突然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树,他道出了其中的奥妙:“能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现在田常正在图谋大事,就怕别人看穿他的意图,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树,只会让田常感觉我机智过人,对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无益。不砍树的话,他顶多对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不致招来杀身大祸。”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即使心里明白,也不一定非得说出来。适时地糊涂一些,百益而无一害。
能透视对方的内心,只不过是使你得到一种有利的武器罢了,更重要的是,你要懂得如何使用这把利器。如果胡言乱语,到处宣扬,很有可能伤害到自己。
所以,即使看破别人的心思也不要去点破,这是在人性丛林中生存的法宝。因为你不去点破他人的心思,充其量是落得他人的埋怨,但却不至于造成生存危机。
第八节 顾人情面,勿当面揭穿别人的错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别人有错的时候要故作不知,事后自圆其说,把别人的错揽在自己身上,尽力弥补。
中国人酷爱面子,视尊严为珍宝。而稍有地位的人更是如此,若不慎做了错误的决定或说错了什么话,直接指出或揭露他的错误,无疑是向他的权威挑战,会让他很没有面子,会损害他的尊严,刺伤他的自尊心。
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了维护他的尊严,要选择合适的时候或场合,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出他的错误,以免自讨没趣。别人出现失误或漏洞时,害怕马上被人批评纠正。有些人直言快语,肚里藏不住几句话,发现他人的疏漏就沉不住气。
有一家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董事长讲话时将一个数字说错了。
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董事长高声纠正道:“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的数字应该是……”结果全场哗然,把董事长羞得面红耳赤。事后,这名员工因为一点小错被解聘了。
另一家公司新招来一批员工,在董事长与大家的见面会上。董事长逐一点名。
“黄烨(华)。”
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
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董事长,我叫黄烨,不叫黄华。”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董事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董事长,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董事长挥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没多久,那个小伙子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叫黄烨的那个员工则被解雇了。
表面看来,前一个案例中的那位职员对董事长错误的纠正本身没有错,可是,他的当众纠正使得董事长很没有面子,他这种不顾情面的做法,最终还是使得自己被解雇了。后一个案例中的那位董事长没有什么水平,那个小伙子在拍马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欠缺,犯错误出洋相难以避免为什么一定要当众不留情面地纠正呢?
所以,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注意,他人有错不可以当众纠正。如果错误不明显、不关大局,其他人也没发觉,不妨“装聋作哑”,等事后再予以弥补。这种顾人情面的做法会显得你既通达人情,又懂得灵活应变,别人还会对你顾全其颜面的做法报以感激,实在是一举数得。
第九节 放下自己的面子,满足别人一点点虚荣
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个人想要好处占尽,到头来可能一样好处都得不到。只有那种懂得把名声让给别人、自己占尽“便宜”的人,才是真正高明而富有“心机”的人。
人世间复杂,有很多人为名声而活,就是那种“人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有很多人为利而活,就是那种“为了金钱不要命”的人。除此之外,人世间还有第三种人,就是名利双得的人,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处理好名与利的关系,达到名利双收,这种人才是真正聪明睿智而又成功的人。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年幼时,父母从英国来到美国定居,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13岁就当学徒了。
卡内基10岁时无意中得到一只母兔子。不久,母兔子生下一窝小兔。由于家境贫寒,卡内基买不起饲料喂养这窝小兔子。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请邻居小朋友来参观他的兔子,小朋友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于是,卡内基宣布,只要他们肯拿饲料来喂养小兔子,他将用小朋友的名字为这些小兔子命名。小朋友出于对小动物的喜爱,都愿意提供饲料,使这窝兔子成长得很好。这件事给了卡内基一个有益的启示:人们对自己的名字非常注意和爱护。
卡内基长大成人后,通过自身努力,由小职员干起,步步发展,成为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为了竞标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合约,与竞争对手布尔门铁路公司铆上劲了。双方为了得标,不断削价火拼,已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
有一天,卡内基到太平洋铁路公司商谈投标的事,在纽约一家旅馆门口遇上布尔门先生,按一般情况,“仇人”相见,应该“分外眼红”,但卡内基却主动上前向布尔门打招呼,并说:“我们两家公司这样做,不是在恶性竞争吗?”
接着,卡内基向布尔门说,恶性竞争对谁都没好处,并提出彼此尽释前嫌,携手合作的建议。布尔门见卡内基一番诚意,觉得有道理,但他却不同意与卡内基合作。
卡内基反复询问布尔门不肯合作的原因,布尔门沉默了半天,说:“如果我们合作的话,新公司的名称叫什么?”
卡内基一下子明白了布尔门的意图。他想起自己少年时养兔子的事:谦让一点可以把一窝兔子养大。于是,卡内基果断地回答:“当然用‘布尔门卧车公司’啦!”卡内基的回答使布尔门有点不敢相信,卡内基又重复一遍,布尔门这才确信无疑。这样,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协议,取得了太平洋铁路卧车的生意合约。布尔门和卡内基在这笔业务中,都大赚了一笔。
历史常常开这样的玩笑,淡泊名利的人出了名。现在全世界都知道,“钢铁大王”卡内基,但又有几个人知道布尔门?
另有一次,卡内基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盖起一家钢铁厂,是专门生产铁轨的。当时,美国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是铁轨的大买主,该公司的董事长名叫汤姆生。卡内基为了稳住这个大买主,同样采取“成人之名法”,把这家新盖的钢铁厂取名为“汤姆生钢铁厂”。果然,这位董事长非常高兴,卡内基也顺利地取得了他稳定、持续的大订单,他的事业从此发展起来了,并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
人是一种好名的动物,因为名声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最直接的利益是能带来金钱。例如,大牌明星拍一个几分钟的广告片,就能得到数百万元的广告费。名气还能带来跟金钱同样重要的东西,如尊重、发展机会等。
暂时放下自己的面子,满足别人一点点虚荣心,这样的小“心机”便能为自己带来莫大的好处。“人要面子活受罪,面子不能当饭吃。”请记住,鱼和熊掌是不易兼得的,暂时舍弃一样,日后一定都能补回来,这便是“钢铁大王”成功的秘密“心机”所在。
第十节 保住失败者的面子,不给自己树立死敌
有“心计”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不忘给别人留些尊严,包括他的死敌。
1922年,土耳其人在同希腊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下决心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土耳其最终获胜。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土耳其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土耳其的总指挥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现出胜利的骄傲。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他以对待军人的口气接着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
这使两位败军之将都十分感动,并没有因吃了败仗投降而产生沉重的羞辱感。后来希腊和土耳其两国之间也并没有大的怨隙,更没有因打仗而绝交。凯墨尔将军一番得体的话让敌人保住了面子,也赢得了发展友谊的可能性。试想,倘若凯墨尔也像士兵那样羞辱那两位投降的将军,使他们心怀怨恨,那么,可想而知,不但友谊无从谈起,战事在将来也会不可避免。
1977年8月,几名克罗地亚人劫持了美国环球公司从纽约拉瓜得机场至芝加哥奥赫本的一架班机,在与机组人员僵持不下之时,飞机兜了一个大圈,越过蒙特利尔,纽芬兰,最终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在这里,法国警察打瘪了飞机的轮胎。
飞机停了3天,劫机者同警方僵持不下,法国警方向劫机者发出最后通牒:“喂,伙计!你们能够做你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但美国警察已到了,如果你们放下武器同他们一块回美国去,你们将会判处不超过2年至4年的徒刑。也可能意味着你们也许在10个月左右释放。”
法国警察停顿片刻,目的是让劫机者将这些话听进去。接着又喊:“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逮捕你们的话,按我们的法律,你们将被判处死刑。那么你们愿意走哪条路呢?”劫机者被迫投降了。
劫机者一方面因为机组人员的抗拒和警方的追捕而无法达到预定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不清楚警方的态度而不敢轻易放下武器,陷入进退两难的痛苦局面。法国警察在劝说中给足了劫机者面子,明确地向对方指出了两条道路:投降或者顽抗,投降的结果是10个月左右的有期徒刑,而顽抗的结果只能是死刑。面对这两条迥异的道路,早已心慌意乱的劫机者肯定识相地选择弃械投降。
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爱面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说白了就是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有“心计”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同时,不会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爱护别人甚至死敌的面子,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敌人,对于铤而走险的对手,同样要留下回旋的余地。把对方逼上绝路只会导致负隅顽抗。而“歼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对于双方都没有好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世界上任何一位真正伟大的人,都善于保住失败者的面子,而不会得意忘形地去陶醉于个人的胜利。虽然不一定与对手成为朋友,但只要不使敌人颜面尽失,产生不共戴天的仇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成为“死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