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日事日清:打造高效的执行模式
36519900000010

第10章 变通做事,巧干胜于蛮干

怨天尤人,不如用心找方法

以前人们怨“水不可倒流”,怨人没有长一双可以飞天的翅膀,但是当我们找到制造抽水机的方法,探破了制造飞机的奥秘,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不是无路可走,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日事日清者的信念里,有的只是迷雾中隐藏的通向罗马的道路,只要去找,就能找到。

王老板开着一家糕点店,这个行业,竞争本来就十分激烈,加上王老板当初在选择店址上有些小小的失误,所以自从蛋糕房开张后,生意一直冷冷清清,不到半年,就面临收支严重失衡的状况。王老板感慨生意难做,时运不济,无奈之下想结束生意。

这时,店里来了一位女客人,想给男朋友买一个生日蛋糕。最后,女客人嗫嚅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要求在蛋糕上写上“亲爱的,我爱你”。

王老板一下子明白了女客人的心思,原来她想写一些很亲热的话,又不好意思让旁人知道。有这种想法的客人肯定不止一人。王老板又深思:我们店里糕点师用来在蛋糕上写字的专用工具,可不可以多进一些呢?只要顾客来买蛋糕,就赠送一支,这样客人就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写上自己想要说的祝福语,即使是隐私的话也不怕被人看到了。

王老板就这样去做了,并做了一些简单的宣传。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顾客比平时增了两倍,每个客人都是冲着那支可以在蛋糕上写字的笔来的。

生活中,我们时常有这样的对话:“实在是没办法!”“一点办法也没有!”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你确定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努力去动脑筋想方法了?还是你已经分析了所有可能?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让人不知如何处理。于是,有的人在困难面前驻足不前,而有的人转换思想,从与之相关的事情着手,很快使问题迎刃而解。

美国杰出的发明家保尔·麦克里迪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次项目会议上,总经理让他的下属们针对自己的工作谈一些看法。有一个部门经理站起来慷慨陈词:“我现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产生了一些怀疑。在这两年之中,在首席执行官的指导下,每个部门都接到了上百个项目,有许多项目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往往进行到中途便不了了之,这样下去,会毁了公司。我们难道不能抓一些大一点的项目?或者我们能不能为每一个部门分配一些不浪费人力资源和资金,又能迅速见到效益的项目呢?这些项目不必太多,只要能见到效益,又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我们的发展会有莫大的好处。”

这位经理的一番话,震动了总经理和在座的各位部门经理,他们都为这位经理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整个下午,大家放弃了原先开会的议题,针对这位经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重新制定战略目标。重新调整战略规划后,公司节省了许多开支,公司发展的步伐也加快了许多。

那位经理的话震动了总经理与自己的同事,使得公司重新调整目标,从而为公司带来更多地好处。工作中,在执行一项任务时,频频出现困难,时时遇到阻碍,有的人在不停地找借口,却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要知道在达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出现的问题过多,过于复杂,就不正常了。这时就需要你寻找一个方向,寻找对的出路。

我们平时要努力培养自己洞察事物间相关性的能力,抓住事物和问题的关键点,合理利用相关定律寻求解决方法,不做“一条道跑到黑”的傻瓜。其中,培养洞察能力,一方面要有开放的心态,绝不能视任何主意为无用,要善于倾听跟你不同的观点,因为任何人都有东西值得你学习;另一方面,训练你的思维来为你工作,让你的脑子做需要做的事。

有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找方法是年轻人唯一可以走并行得通的捷径。”只有找方法,才能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出“另一条路”。找不到方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努力去找。这些人往往具有这些特点:

1.从不主动

这类人就像机器人一样,他们总在被动地等待老板的指令,老板让做什么,他就只做什么,绝不多做一点工作。他们将分内与分外分得过于明晰,不会主动去做工作,更不会主动地寻找方法,去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循规蹈矩,死守老路

这类人工作中不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一味沿着别人踏过的路走下去,就像老黄牛一样“一根筋”地坚持到底,迷迷糊糊地转不过弯来,往往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3.惯于抱怨和找借口

这些人往往是公司里“意见”最多的人,不是公司条件不好,就是领导授权太少,又或者困难太多。无法成功执行的理由太多,就是没有继续的道路。

工作中的很多难题,只是在于我们没有找到对的方法,只要用心去找方法,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前进的障碍,只会成为激发创意的元素。就像罗斯福说过的:“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去找,就一定有办法。”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被人视为畏途的困难和障碍,只要我们坚强地面对它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就能找到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的方法,就能做到日事日清。

换种思路,就会柳暗花明

许多平庸者、失败者的悲哀,常常在于面对困境时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跳不出习惯性的误导,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一条路上前行,不懂得变通,最后在拖延的路上越走越远。困苦、阻碍并不可怕,只要甩掉头脑的“死板”和不变通,日事日清之路也就顺畅了。

有个成语叫“曲径通幽”,意思是说,做事时可以用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工作中,有许多事,你强攻硬取可能会坏事,如果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却能收到非凡的效果。

你也许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做任何事喜欢参考别人的做法。你也许很害怕打破常规,不愿去做一些出格的事儿。这一点可能不会给你带来麻烦,但也不会给你带来成功。不凡的成果常常是你突发奇想时获得的。

在奇瑞有一位被称为“改善之神”的人,他就是李泉,他是让每个奇瑞人都竖起大拇指的革新能手。几年来,李泉凭着一股负责的精神,将质量创新的触角伸向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他的众多事迹中,对涂装二厂生产线的改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奇瑞涂装二厂生产线是由著名的德国杜尔公司承建的,也是目前世界汽车行业第五条最先进的涂装线。尽管如此,这条涂装线依然有自己的缺陷,杜尔公司从给宝马设计的第一条涂装线开始,就一直没有办法保证白车身散件在电泳槽中的顺利运行。由于电泳槽中每一分多钟就要“出浴”一台车身,车身是以来回翻转的姿态通过电泳槽的,而每一种车型都有四门两盖,这些门盖在翻转过程中都必须固定,保证不能砸到电泳槽内壁,同时又要保证在下线时能迅速拆卸。如果届时门盖一旦打开,就会给生产线以及车身质量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让门盖在经过电泳槽时不打开,连国际专家都难以解决,一般只能通过用铁丝捆绑来固定门盖。但就是这样一个国际难题,却被李泉通过制作辅具的手段轻易化解了。

同样,东方之子的行李箱盖由于尺寸和设计的不同,更是“危险分子”,特别是经过中涂面漆线的过程中,这个“盖”时刻威胁着沿线设备和车身的安全。鉴于此,李泉又根据东方之子的行李箱盖的特点重新设计制作了辅具——喷胶枪,使得这个行李箱盖彻底根除了隐患。

仅仅以上两项技术革新,产生的经济效益经奇瑞财务部门核定超过了100万元。除此以外,李泉的产品质量改进成果多得数也数不清。据粗略统计,经他创新设计的产品涉及各个工段,除四种车型所用的十几种辅具外,另有许多用于工件存放和运输的新型设计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从涂装二车间前处理入口处到PVC粗密封、各类辅具的挂架、PVC工段散件摆放台、遮蔽板运输车设计后的再完善等,都有着李泉的发明创造。

在奇瑞,同李泉一样的一大批工作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勇于革新、努力工作、排除障碍、提高质量。奇瑞汽车从无到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能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与每一位奇瑞员工的日清工作是分不开的。

换一种思路能够使你更容易做到日事日清,哪怕起初你处于不利的地位和形势。也许你的学历不是最高的,经验不是最丰富的,技术不是最熟练的,但是你的创新能力是价值非凡的,它所创造的价值将使你本身存在的弱势不成为阻碍你前进的问题。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步伐永不停息的时代要求我们换掉自己不会变通的脑袋。一位企业家曾说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

堵死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之路的并非他人,而正是我们自己狭隘的眼光和封闭的心灵。思路不能有丝毫的突破,行动不能有任何的变通,生存都会受到威胁,又何谈发展呢?

变通可以从这些方面突破:

1.善于在平常的事情上思考求变

能够另辟蹊径的人,其思维富有创造性,善于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图新求异,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不被现行的观点、做法、生活方式所牵制

巴尔扎克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比喻的人就是庸才了,第三个人则是傻子了。”不要局限于老路子,要富有创新。

3.学习他人,超越他人

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盲目模仿他人的经验,并不能获得成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观察事物、观察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独创出自己之所见。

变通绝非指在执行落实的时候打折扣,而是员工所处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落实上级要求。这里的变通要求真正吃透上级的指示,领会好执行实质,通过变通把事办好、把事办成。也就要求员工有胆略和气魄,敢想敢为,敢于冒风险、闯禁区,通过变通达到思路通,执行道路通,发展更畅通,自然不会有拖延完成任务的情况了。

积极动脑,叩开方法之门

企业中存在这样一批员工,他们总是喜欢依照先人的足迹行走,沿着前人的思路思考。他们认为,模仿、按部就班是走向成功、创造卓越人生的一条捷径。岂不知,时代变了,这时候,“不变乃是死,变通才是生”。

一家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在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在一处,他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10米长,但直径只有3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砖石里,并且弯了4个弯。非常有经验的老工程师都感到束手无策,显然,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任务。

最后,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工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他到市场上买来两只白鼠,一公一母。然后,他把一根线绑在公鼠身上,并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老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让它发出吱吱的叫声。公鼠听到母老鼠的叫声,便沿着管子跑去救它。它沿着管子跑,身后的那根线也被拖着跑。因此,工人们就很容易地把那根线的一端和电线联在一起。就这样,穿电线的难题顺利地得到了解决。

很多人死板硬套经验,往往是因为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判断事物的“金科玉律”,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的。但当他们一拥而上,争相模仿别人的老经验的时候,常常会发现,经验并不总是带来好的结果。

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推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这些话中所包含的道理并非仅仅指读书,生活中许多时候,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一个难题时,我们不仅需要良好的态度和精神,需要刻苦和勤奋,而且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彼得和查理一起进入一家快餐店,当上了服务员。他俩的年龄一般大,也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工作时间不长,彼得就得到老板的嘉奖,很快加了薪,而查理仍然在原地踏步。面对查理和周围人的牢骚与不解,老板让他们站在一旁,看看彼得是如何完成服务工作的。

在冷饮柜台前,顾客走过来要一杯麦乳混合饮料。

彼得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您愿意在饮料中加入1个还是2个鸡蛋呢?”顾客说:“哦,1个就够了。”

这样快餐店就多卖出1个鸡蛋,在麦乳饮料中加1个鸡蛋通常是要额外收钱的。

看完彼得的工作后,经理说道:“据我观察,我们大多数服务员是这样提问的:‘先生,您愿意在您的饮料中加1个鸡蛋吗?’而这时顾客的回答通常是:‘哦,不,谢谢。’对于一个能够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提高工作质量的员工,我没有理由不给他加薪。”

争做企业的优秀员工,就要像杰克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喜欢动脑,努力找方法来解决职场中难题的人是最优秀的人,也是公司需要的人。假如你通过找方法、动脑筋做了一件乃至几件让人佩服、让领导赏识的事,你就很而出并获取更多青睐。

方法可以提高执行力,可以帮助你做到日事日清,为企业创造效益,是一条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捷径。一个优秀的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主动找方法,用自己的智慧推动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在主动思考中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往日事日清的光明大道。

在东太湖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带狗捉鳖的老汉,他每天能挣50多块钱,是远近闻名的生财有道的新闻人物。

他在太湖边生活了半个世纪,对鳖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找到了老鳖“晾滩”的规律:每逢产卵或骄阳如炽时,鳖便爬上岸来,于荫凉处吹风、透气、纳凉;有时为争一块“风水宝地”,众鳖竟簇在一起,甚至叠起罗汉来。太湖边芦苇茂密,沼泽地连绵不绝,给捕鳖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何况,老鳖感觉灵敏,稍有动静,便立即逃之夭夭。

但是,老汉想了一个办法,训练了一只小狗,使小拘成了捕鳖的能手。他训练的方法是选择一只优质小狗,养在一个不深的地洞中,留个出气孔。小狗进洞后,不喂食,让它挨饿,每日三次于洞口上风处,熏鳖壳鳖骨,再以鳖汤拌饭供食。如此反复进行三四次,小狗便对鳖有了兴趣,一闻到鳖的气味就会立即扑上去。这样,小狗就成了捕鳖能手了。

捉鳖老汉能够想到用训练有素的小狗来代替自己捉鳖,根本原因在于他善于寻找方法,从问题中寻找突破口,自然就靠近了结果。

一味蛮干、只知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放眼古今中外,获得成功者无不是善于思考的人,而世间万物无不出自人的头脑,出自思考的源头。所以,胸怀豪情的职场人士,如果善于启用“头脑”,挖掘出最大的潜能,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过分依赖经验,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大脑失去想象力和判断力,从而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类事情并不鲜见。那如何才能与时俱进,根据环境变化找到新方法呢?

1.就要放弃对经验的盲目膜拜

对别人的经验不能盲目追崇、死搬硬套,不然的话,必定会把事情办糟。只有思维活跃、富有胆识,不迷信权威,不为过时的老观念、老框框所束缚,我们才可能走出新路子。

2.要打破思维的局限性

在工作中,如果你的脑袋里装的都是前人的经验,一味重复,毫无创意,那只会在陈旧的事物上盘旋,不能为执行提供新的点子、新的创意。打破思维定式的限制,遇到困难主动找新方法,即使没有成功,也会有新的斩获。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意味着你必须面对别人不曾面对的艰难险阻,吃别人没吃过的苦,但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够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开拓思路,推倒思维里的墙

创新无论对组织还是对个人都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它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境况,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每一个人都不想落入被淘汰的境地,每一个企业都不想被市场大潮吞没,那么,就要求我们每天不断地更换自己的头脑,持续地进行创新。然而,一个人能否真正“换脑”,让自己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关键是看有没有自己革自己命的决心。

一个人,只有勇于革自己的命,敢于给自己换脑,才能够有足够的应变力日事日清,并不断变得强大起来,反之,就有可能被淘汰。

在某个钟表厂,有一位工作非常卖力的工人,他的任务就是在生产线上给手表装配零件。这件事他一干就是10年,操作非常熟练,而且很少出过差错,几乎每年的优秀员工奖都属于他。

可是后来,企业新上了一套完全由电脑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线,许多工作都改由机器来完成,结果他失去了工作。原来,他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在这10年中又没有掌握其他技术,对于电脑更是一窍不通,一下子,他从优秀员工变成了多余的人。

在他离开工厂的时候,厂长先是对他多年的工作态度赞扬了一番,然后诚恳地对他说:“其实引进新设备的计划我在几年前就告诉你们了,目的就是想让你们有个思想准备,去学习一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你看和你干同样工作的小胡不仅自学了电脑,还对新设备的说明书进行了研究,现在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了。我并不是没有给你准备的时间和机会,但你都放弃了。”

时代的前进是不会停止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也会不断引入我们的工作中。面对这种变化,你有没有考虑过给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进行更新,从而为这种变化做好准备呢?如果你不想被你的工作所淘汰,你就要有意识地多做准备,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推到思维里的墙,就要勇于革自己的命。也许,革命的过程会充满无奈与痛苦,会面临危险与困境,但是,“革自己的命”带给你的将是开拓的思路、全新的机遇与更广阔的天空。

于明君,辽宁忠旺集团模具厂工人,是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由于工作技术性较强,为了尽快掌握钳工技术,他到书店买来相关书籍,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并注意观察老师傅的操作方法。有时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车间里边琢磨边反复练习操作技术。进厂3年后,他成为企业里的钳工能手,并当上了钳工班班长。

为把误差降到最低,他把车间所用的量具都进行检查、校正,以保证模具的上机合格率。多年来,经他加工或验收的模具合格率都在100%。

除此之外,于明君发现这个岗位对技术和创新能力有很高的潜在要求,当技术暴露出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缺陷时,他决心要改变现状。但在很多人看来,普通的钳工搞技术开发,不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也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但于明君则认为,提高技术水平、探索前沿技术是自己的追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员工就有责任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工作投入智慧和精力,也是一名企业员工的责任和追求。

2004年5月,企业加工一批出口的铝型材,这种产品公差尺寸要求比较高、工期要求短。为了缩短工期,他经过反复试验,省去了后期整型这道工序,这项革新既节约了工时、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废品率,为企业节省资金6万多元。据介绍,几年来,他共组织开展技术攻关22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于明君还从自身做起,修旧利废、降低消耗,他在报废的大量模具里面反复挑选,只要有一点维修价值的,他都利用上,积极配合工厂开展节约型企业创建活动。几年来,平均每个月他都利用废弃物自制模具200套左右,粗略计算,一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144万元。

于明君开拓思路,不断革新,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一个对工作不断提高、不断努力的人,终将会和企业一起走向卓越。

许多时候,人生中的失败,不是因为我们努力得不够,而是我们还暂时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同理,很多时候,工作中我们无法解决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方法没用对。所以当我们为了自己的某个目标而努力,却又处处碰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自己是否找对了方法,是否需要一场思维革命。

当你开始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不断超越自我的时候,相信你的事业,你的人生都将不断迈向更高远的境界。

变通执行,让危机化良机

变通执行强调的是执行中的“以变应变”,它不仅能保证策划得到的管理方案的执行落实,还能充分应对日事日清过程中的种种变化,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变通执行为员工在执行过程中解决困难提出了又一个新的思路,更是当下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和必须要关注的管理焦点。

其实,工作就像打井,如果在一个地方总打不出水来,你就考虑可能是打井的位置不对,从而及时转换思路,去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所以,在遇到危机时,最好的办法是把你的努力转到那些被允许的事情上去,另一个行动机会可能又会直接摆到你的面前。

一天,在英国某法庭上,一位中年妇女声泪俱下,面对法官,严词指责丈夫有了外遇,要求和丈夫离婚。她指责丈夫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去运动场与那“第三者”见面。法官问这位中年妇女:“你丈夫的‘第三者’是谁?”她大声地回答:“‘第三者’就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啼笑皆非,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劝这位中年妇女说:“足球不是人,你要告也只能去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不料,这位中年妇女果真向法院控告了一年可生产20万只足球的足球厂。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这家被人控告到法庭上的足球厂,他们在接到法院的传票后,不怒反喜,竟十分爽快地出庭,并主动提出愿意出资10万英镑作为这位中年妇女的孤独赔偿费。这位太太喜出望外、破涕为笑,在法庭上大获全胜。

大家知道,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祥地,英国人对足球的酷爱几乎达到了发狂的地步,这场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自然在全英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各个新闻媒体纷纷出动,做了大量的报道。头脑精明的厂长敏锐地利用了一次非常糟糕的事件大做文章,没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却让他和他的足球厂名声大振。

这位足球厂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太太与其丈夫闹离婚,正说明我们厂生产的足球魅力之大,并且她的控词为我厂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后来,这家足球厂的产品销量因此直线上升,成为同行中的“领头羊”。

逆风的鹰飞得更高,危机之中隐藏着良机。任何失败、任何问题,都可通过积极思考、变通来解决。善于变通者能将危机转化为良机。如果你知道怎样利用危机的话,危机就是你最大的盟友,你就可以通过危机获得胜利。

遇到危机转变思路,往往很轻易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可供参考:

1.变通地对待危机

困境常与机会并存,任何危机都蕴藏着新的机遇,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执行真理。学会变通地对待危机,可能前一刻还让你头痛不已的“麻烦”,下一刻便会变成让你喜笑颜开的机会。

2.懂得利用危机

假如你希望利用危机,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必须有目标,准备冒险去获得。如果你能在危机刚开始,别人还处在困惑或混乱的状况下果断行动,那么你就能占得先机。

应对问题的八大变通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路线、途径。思考问题都要遵循一定的路线途径,也就是都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碰到困难时,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往往很轻易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没有绝望的形势,只有绝望的人。有时,善于打开传统思维的死结,或从事物本身存在的差异上考虑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们简要地介绍几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供大家参考。

1.系统思维法

一次,“酒店大王”希尔顿在盖一座酒店时,突然出现资金困难,导致工程无法继续下去。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他突然心生一计,找到那位卖地皮给自己的商人,告知自己没钱盖房子了。地产商漫不经心地说:“那就停工吧,等有钱时再盖。”

希尔顿回答:“这我知道。但是,假如老盖不下去,恐怕受损失的不只我一个,说不定你的损失比我的还大。”

地产商不解。希尔顿接着说:“你知道,自从我买你的地皮盖房子以来,周围的地价已经涨了不少。如果我的房子停工不建,你的这些地皮的价格就会大受影响。如果有人宣传一下,说我这房子不往下盖了,是因为地方不好,准备另迁新址,恐怕你的地皮更是卖不上价了。”

“那你要怎么办?”

“很简单,你将房子盖好再卖给我。我当然要给你钱,但不是现在给你,而是从营业后的利润中,分期返还。”

虽然地产商老大不情愿,但仔细考虑,觉得他说的也在理,何况,他对希尔顿的经营才能还是很佩服的,相信他早晚会还这笔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为何希尔顿能够创造这种常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呢?

就在于他妙用了一种智慧——系统智慧。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他把握了与对方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地皮买卖关系,而更是一个系统关系——他们处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同利益系统中。

2.类比思维法

所谓类比,是从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的事实出发,推出其中一个对象可能是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有的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

类比思维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类比思考往往都遵循这样三步:

(1)对现象的警觉,即“临机触动”。

(2)触类。

(3)旁通。

这三点在瞬间的合一,就是相似性的直觉。

3.逆向思维法

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如果能够避免与问题正面交锋,而采取逆向思维,从逆向入手来分析、解决问题,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在工作中,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4.逻辑思维法

逻辑思维法,就是根据事物的部分特征,靠逻辑推理揭示事物完全面貌的方法。

5.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是观察一个事物时,通过联想与想象,将思路拓展开来,而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的一种方法。这种发散式思维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特别是对于创造者可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6.平面思维法

什么是平面思维法呢?著名思维学家德·波诺的解释是:“平面”针对“纵向”而言。“纵向思维”主要依托逻辑,只是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走下去,而平面则偏向多思路地进行思考。为此,他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

在一个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来。按纵向思考的人,只会嫌自己打得不够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按平面思维法思考的人,则考虑很可能是选择井的地方不对,或者根本就没有水,或者要挖很深才可以挖到水,所以与其在这样一个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纵向”总是放弃别的可能性,所以大大局限了创造力。而“平面”则不断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创造力。

其实,有不少优秀的人,也在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换地方打井”的创造。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在工作中,如果只在一条路上走,很容易会觉得路已经走绝了。但实际上,路的旁边也是路,而且条条都是新的路,只要善于开拓,就能引领你走向成功。

7.侧向思维法

思考问题时,不从“正面”的角度去考虑,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侧面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8.简单思维法

一提到高效益的工作,许多人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复杂的设计图、繁琐的运算模式。实际上,如果你拥有将思维化繁为简的智慧,就能得到四两拨千斤的收益。简洁是一种高素质逻辑思维的体现。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直接准确,就如同有的人一眼看去就给人一种精干的印象一样,没有多余的赘肉与装饰,言谈举止绝不拖泥带水,拖拖拉拉。我们完全可以从日常的诸多小事入手,来练就这种本领。但遗憾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却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某位员工就某件事情汇报了半天,领导却不得要领,不知其主要说什么;某位员工就某件事写了一篇文字材料,洋洋数千言,可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看了半天也不明白。这是效率低下的普遍表现。

做事是智慧的一种运用。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做事的思维和方法应该从简切入,以简驭繁,化繁为简,避免陷入繁中添乱、漫无头绪的窘境。做事的全部奥秘就在于越简单越好。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有力量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问题总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无论这是个多么复杂的问题。人们最常见的习惯是,一看见重要的事情,往往会用复杂的方法去解决。结果,事情越做越复杂,最后变得更加困难。

事实上,一旦你拥有化繁为简的智慧,你自然会进入一个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