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羊皮卷
36490500000067

第67章 爱的能力(1)

原著〔美〕艾伦·弗罗姆

关于本书

《爱的能力》是成功学大师奥格·曼狄诺向广大读者推荐的十一本书中的一本,它曾使奥格·曼狄诺受益匪浅,从失败走向了成功。

艾伦·弗罗姆博士在本书中,运用了多维视角对爱——这种自人类降生之初即已形成并深为世人关注的微妙情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体验到的或失去的爱。它的主旨是教我们如何才能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艾伦·弗罗姆博士告诉我们,他之所以研究“爱”,理由是:人们往往把爱看作是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情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自己表达爱意也往往是浑然不知。这样,便会使我们无法克服和改进表达爱意方式之中的缺憾。由此,会逐渐使我们失去朋友和亲人,并陷于深深的孤独当中。

“研究爱”正是本书的初衷,爱也当然值得深入研究。但艾伦·弗罗姆博士在本书中并没有泛泛地谈爱,而是着眼于观察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得到改进,爱怎样为我们的生活增辉。他的目的是: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更高尚并且能够永恒的爱。

爱的本质

爱是一种能力

艾伦·弗罗姆说:“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去爱并能唤起爱的能力。”

马克思也曾说过,“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造就出爱,如果你作为爱者,通过自己的生命表现未能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你的爱就是不幸的。”是的,如果不是心中充满阳光,如何能予人温暖?如果不是心中充满仁慈,如何能予人感动?如果不是心中充满真爱,又如何能予人幸福?只有拥有一颗既能被他人感动,同时又能感动他人的心灵,才是真正可贵和可爱的。必须先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爱,然后才能爱其他的人。爱的定义有千万种,它是无条件的接受,也是无条件的付出。爱是对善的追求,爱使人摆脱恐惧。有爱就能心生和谐,爱是自然无价的,它不是理论,也没有要求。既无分别,也无需衡量。爱是单纯的感情、无价的温馨。有位科学家曾说过:“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之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爱,是人们的情感表现,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我们需要爱。

日本一家事务所想购买一块地皮,但被地皮的主人——一位性格倔强的孀居老太太,一口拒绝。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老太太恰好经过这家事务所的门前,她想顺便劝那个总经理“死了这条心”。她推开门,发现里面收拾得十分整齐干净。她觉得自己穿着脏木屐走进去很不合适,正犹豫不决时,一位年轻的姑娘笑容满面地迎上来。姑娘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拖鞋给老太太穿,然后像亲孙女一样搀扶着老太太慢慢上楼。穿着带有姑娘体温的拖鞋,老太太瞬间改变了坚决不卖地皮的初衷。

这位姑娘并不认识老太太,而且她也看出来老太太既不是来洽谈业务的客户,也不是来视察的政府官员。给予每一位来访者体贴和关怀,也许仅仅是出于一种职业的需要,但里面包含了她善待任何一个人的爱心。

爱,在原本的汉字中是有心的,这有着很深的含义,爱从心发出,然后流到别人的心里,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一条长长的爱心之桥。爱,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力量。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爱护自己,爱护自己善良、朴实的天性,爱护自己懂得爱并珍视爱的心灵,让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一块纯净生动、仁爱无私的净土,永不放弃对真诚的情感、对善良的人性、对美好的人生毫不犹豫的、执著坚定的追求,即使我们不能使所有人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至少也可以使自己的世界更美好。

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爱,加入那个传播爱的队伍,你慢慢就会发现,爱拥有传染的魔力,她可以波及到任何人的心灵,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坏人,在他们灵魂的深处也还保留着一块温软的园地,可以感受爱,可以感动。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谁不愿意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呢?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经常能够看到各种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因为在大家的心中还有爱,爱心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暖。

爱是生命的源泉

世界上有一种崇高的感情,能让死神也望而却步,这种感情就是爱。

1997年末,一支欧洲探险队,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纵深腹地,遭遇一场特大风暴。风沙完全毁坏了所有的通讯器材和水箱,使这支队伍陷入绝境。后来搜寻人员几经周折才找到他们,发现除了一对相互嘴贴嘴紧紧拥抱的情人外,其余的人都渴死了。

这对情侣为什么能从绝境中生还,科学家们没有做出更多的说明,但好长时间我们都无法不去回想那对情侣的遭遇,回味那爱透一生的永恒主题。

在那生离死别之际,这对情侣没有懊悔与怨恨,只是相拥在一起,把那充盈着爱情的双唇紧贴。这是爱情的最后一次宣誓,也是给人世慷慨的诀别。他们在恐怖的荒漠中,以情爱之躯构筑了一座挚爱的丰碑。

在那生离死别之际,这对情侣并不恐惧惊慌,他俩的心灵交流着活下去的信念,以爱来抗争,以爱来自救,使生命超越苦难与死亡的羁绊,让生命的琴弦发出最强的旋律。

他俩是不幸的,这不幸太突兀太残酷;他俩又是幸福的,因为能与深爱的人生死相依爱河永渡。

他俩也许读过中国的唐诗宋词,要不怎么会那么从容地走进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卢照邻所描绘的爱的意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在法国作家格·福升的著作《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接吻的时候,人的甲状腺活动增加,释放出许多激素。同时脉搏跳动加快,高者可达每分钟150下。另外,还有12卡露里热量消耗换得0.7毫克的蛋白质和0.45毫克的酶。大脑这时会产生一种自然止痛剂,使人处于绝对欢乐之中。当然,这一切现象随着接吻的停止也会消失,要得到同样欢乐与满足,只有再一次接吻。

这段话对这对情侣的生还多少能做一点解释,不管还有否其他更科学的论断,有一条真理是不容置疑的——爱是生命的源泉。

爱是不朽的

爱是人类心灵中最恒久的一种激情,这种激情从古至今一直是文学创作的动力和催化剂。从古至今,人类产生过多少歌颂伟大的爱的诗篇呢,数也数不清;从古至今,人类产生过多少伟大的爱情呢,无法统计。惟一我们能得到答案的就是:爱是不朽的。

1911年春天,一个阴郁的黄昏,在智利中部的小城斯冷纳街头,突然响起了一声枪声。枪声中,倒下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手中握着一枝手枪,发热的枪管还在冒烟。年轻人失神的眼睛怅望着天空,脸上笼罩着悲伤和绝望。

人们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有他的名字:罗米里奥·尤瑞塔,写这张明信片的是一位姑娘,名字是加勃里埃拉·米斯特拉尔。明信片的内容很简单,文字也极冷静,是一封拒绝爱情的信。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出爱情的悲剧,会成为一个伟大诗人走向文学的起因和开端。这位写明信片的姑娘,三十多年后将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成为“拉丁美洲的精神皇后”,成为闻名世界的诗人。

米斯特拉尔并不是不爱尤瑞塔,只是他们两人志趣不相投,而尤瑞塔的死,在米斯特拉尔的心里也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在哀伤和痛苦中,米斯特拉尔找到了倾吐感情、诠释灵魂创痛的渠道:写诗。她创作了怀念尤瑞塔的《死亡的十四行诗》,诗中那种刻骨铭心的爱,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真情,使所有读到它们的人都为之心颤。她在诗中写道:“我要撒下泥土和玫瑰花瓣,我们将在地下同枕共眠”,“没有哪个女人能插手这隐秘的角落,和我争夺你的骸骨!”她以这组诗参加圣地亚哥的花节诗赛,荣获第一名。人们由此记住了她的诗,记住了她的名字。

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米斯特拉尔并没有无止境地沉浸在个人的哀痛中,由痛苦而产生的爱,如同在风雨中萌芽的种子,在她的心中长成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这棵大树,向世人散发出智慧的馨香和博爱的光芒。米斯特拉尔在她的诗歌中讴歌男女间的爱情,也歌颂母亲和母爱,歌颂孩子和童心,歌颂气象万千的大自然,她把爱的光芒辐射到辽阔的地域。她的诗歌,流露出女性的温柔和细腻,表现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爱人,爱生活,爱自然,这些就是她的诗歌的永恒主题。在她的散文诗《母亲之歌》中,她把一个女人从十月怀胎到生下孩子的过程和柔情描写得婉转曲折,动人心魄。读这样的文字,能使人感受到一颗善良的母亲之心是多么美丽动人。在她之前,大概还没有一个作家把女人的这种体验表现得如此深刻,如此淋漓尽致。发人深思的是,写出这作品的诗人,自己并没有生过孩子,没有当过母亲。其实,其中没有什么秘密,因为米斯特拉尔胸中拥有作为一个女性的所有爱心。

1945年,米斯特拉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奖状上以这样的话评价她:“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对于这样的评价,她当之无愧。

与米斯特拉尔交相辉映的是中国的一位了不起的女作家——冰心。从1919年在《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冰心就始终以博大而细腻的爱心面对世界,面对读者,使无数人沉浸在她用纯真高尚的爱构筑的艺术天地中。虽然她本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她的那些灵魂的结晶——诗歌散文,将永远照耀着我们,永远温暖着每一个渴望爱的心灵。

爱着,就有激情,就有生命的力量。一个人的生命之火,不管曾如何熊熊燃烧,最终都将熄灭。但生命中的爱与激情,却因为光芒闪烁惠及他人而得以延续和光大。爱是不朽的!

自我的爱

爱自己的理由

“爱自己”虽然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但真正、完全、理性地爱自己的人其实并不多,虽然我们知道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原本应当更加灿烂的人生。

要懂得人间有爱、世界有爱,首先得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是一切爱的基础。

是不是足够爱自己,你可以试着自问以下几个小问题:

(1)你喜欢自己的父母以及他们给你取的名字吗?

(2)你喜欢自己的才干或学历吗?

(3)你喜欢自己的气质、谈吐、微笑和习惯性的小动作及打喷嚏的声音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给出这样的答案“不”、“还好吧”、“已经这样了,能怎么办呢”等等,这些答案不免使人产生悲哀:为什么我们总是只会“发现”并且难以原谅自己的错误?

或许各人有各人“爱自己”的理由,但我们必须清楚爱自己不等于自恋。它既是一种孩童般的天真无瑕,又带有一种哲人般的知性豁达;既有小女人“喷香水的女人才有前途”的智慧,又有着“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的襟怀和勇气。总之,就是热爱自己一切与生俱来或亲手打造的东西,并努力发扬光大其中的长处。

“爱自己”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单点,在一件细小的事情中可以体现,复杂点,要用一生的过程去打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身为凡人,我们的缺陷更是成箩成筐,如果较起真儿来我们干脆别活了。所以如今,只要我们尚拥有一颗热爱美好的心,并为此孜孜努力着,我们就应该以为自己是个可爱的人。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自己才能爱这个世界。

爱,首先从自己开始,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爱他人、爱世界。

爱自己不是一种自私行为,我们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是虚荣、贪婪、傲慢、自命不凡,而是一种善待自己,对自己无条件接受的做法。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自尊心的综合体,如果你能够注意养生,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你就已经学会爱自己了。如果你拥有了这种爱,那你也就可以把它奉献给别人了。

爱,非常像花散出的香气,无论有没有人去闻它,香气都是存在的。那些有爱的天性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辐射出爱。而且,他们把爱撒播给别人并不是通过压制自己的欲望、牺牲自己的需要来实现的。而是由于他们十分充实地享受生活,所以非常希望别人也能分享这种快乐。他们在友善地对待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愉悦的心情,这种愉悦正是他们的爱产生的源泉。因此,为了更好地爱自己,不妨做如下尝试:

在你比较轻松、事情比较少的日子里,专门空出一天时间。在这一天中,做你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满怀感情地对待自己,为自己祝福,将自己泡在充满泡沫的浴缸中,放声歌唱。为自己做一顿最爱吃的饭菜,慢慢地享用。用一整天的时间来爱自己。

通过友善地对待自己,你会逐渐地觉得自己的状态开始好转,觉得生活是美好的,而且你还会对自己的身体和思想产生感激之情。如果你能够时不时地用爱来滋养自己,你很自然地就会更加爱别人。

因为不敢爱自己,不会爱自己,没有爱过自己,因此没有养成爱自己的习惯,结果在“爱他”的过程中自卑产生了,自信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志气、理想、信念、追求、憧憬、主见和创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