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的艺术全集
36483600000063

第63章 找亲戚、同乡、邻居办事的技巧(2)

于是,胡雪岩想到了去找他的堂伯,堂伯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茶叶商人,家财万贯,且仗义疏财。当胡雪岩把来意说明之后,并向堂伯保证,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并答应分给堂伯三分红利。

胡雪岩的堂伯一直十分欣赏他,认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再加上有三分红利的利润,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在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前提下,只有胡雪岩的口头允诺及彼此的信任,堂伯借给了胡雪岩三百万两银子,这相当于他资产的三分之二。

结果,这笔珠宝买卖及最后的交易非常顺利,胡雪岩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几百万两的巨额利润,并如数将先前允诺的本钱与红利一并还给了堂伯。

如此看来,在求助于亲戚时,可充分运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对方,然后许下诺言,让对方能够相信自己,这样,才可能先得到亲戚的“报李”。

但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就是在作出“投桃”的允诺之后,就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有诺必践,千万不要做出“小人”行径,暗中坑亲戚一把。

所以,有诺必践,有“报李”必有“投桃”,这是继续保持良好亲戚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前提,切不可“一次性处理”,否则,以后再想利用亲戚办事那真是难上加难了。

求亲戚办事切忌斤斤计较

虽然在关键的时候我们可以求助亲戚帮忙,但是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其中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理由,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因此,亲戚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在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果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彼此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反之,违背了这些规律,亲戚之间也是会互相得罪的。

求助亲戚办事很重要的一条规律就是:亲戚之间不要斤斤计较。如果找亲戚办事时,陷入斤斤计较的误区,则不利于亲情的维护和发展。

有些人与亲戚交往也斤斤计较,总是尽量想着自己的好处,自己有困难时希望亲戚来帮忙,而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还有的人疑心较重,让亲戚帮忙,还有些不放心,总担心亲戚从中捞了什么好处。像这种疑神疑鬼、斤斤计较的人,亲戚怎么愿意帮助呢?

朱德年轻的时候,特别乐于助人,尤其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平时亲戚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前去帮忙,而且不求任何回报,亲戚们对他印象非常好。

每年的农忙季节,朱德总是很快地就把自家的庄稼收完了,然后再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去帮忙。这样,一天下来,总累得他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到亲戚的田地里帮忙收庄稼,从没有抱怨过什么。

有一次,朱德帮一个表叔家收庄稼,表叔也十分高兴。但是这位表叔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心眼小、疑心特别重。他看到朱德主动前来帮忙,就怀疑朱德想要趁机偷自己的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就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地打开朱德带来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拿走了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都看在眼里,只是微微笑了一笑,就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为自己的小心眼十分惭愧。通过这件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而由衷地佩服朱德的人品。朱德家有困难的时候,表叔也主动前去帮忙。

不斤斤计较,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主动去帮助别人,但是却得到了别人的无端猜疑,这个时候就会有一肚子委屈。两者之间就会互相抱怨,这个时候两者的关系就难以处理了。如果彼此是亲戚的话,那么后果就更难以收拾了。我们平时也听说过“谁家与谁家断亲”的事情,这就是因为相互之间的斤斤计较和不容忍才导致了的后果。试想,到了这种程度,哪有亲戚还乐意帮忙呢?

当然,不斤斤计较,也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在乎,这个“斤斤”的标准应该是在不损害你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达到了“公斤”、“吨”的地步,那就不得不计较了。否则,吃的亏会越来越大,而且,这也会助长亲戚占便宜的心理,这样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难处理了。

除此之外,心眼也要放活络点。如果亲戚中真的有小人存在的话,那么对于他这种人也不得不斤斤计较,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很少请求这样的小人帮忙办事。

找亲戚办事的忌讳

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联系的亲密性,这是我们人脉资源中的重要一脉。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

但亲戚关系同时又是很复杂的,这就决定了亲戚之间也是会互相得罪的。

那么,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使彼此关系更融洽、更牢固呢?

1.经济往来要清楚,不要弄成一笔糊涂账

求助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帮助,有时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当然,不作一点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就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就不好看了。

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了。

2.不要居高临下或强人所难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的地位、职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都会计较、不满,造成不良的结局。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的话,这也是很使人伤心的。

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另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难处,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能过多地计较。

3.不要一厢情愿,为所欲为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有远近之分,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

“亲戚越走越亲”,是一般原则。但是,看你如何走法,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过去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有很多的不便。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过长,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还有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不是客随主便,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因此,在亲戚交往中也有一个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

只有注意与亲戚办事的忌讳,才能使彼此的关系保持和谐,也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办。

第二节求同乡办事的技巧

定期聚会,保持联系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脉资源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老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往往爱屋及乌,爱故乡,自然也爱那里的人。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如果都是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者,则同乡之间必然会互相照应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乡情本身便带有“亲情”性质或“亲情”意味,故谓之“乡亲”。

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老乡圈子”内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大多会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如此看来,如何搞好老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办事资源,这些,也许一辈子都会使你受益无穷。

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前途,那么我们在拓展人脉关系网时就不可忽视它。

在外地的某一区域,能与众多老乡取得联系的最佳方式当然是“同乡会”。在同乡会中站稳了脚跟,跟其他老乡关系处得不错,就等于交结了一个关系网络。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关系网络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不容你有半点忽视。

杨先生是个早年到广州闯荡的游子,现在已在异乡成家立业,家庭生活美满。美中不足的是杨先生的人脉关系网窄小——这是许多闯荡异乡的人常见的苦恼。恰在这时,同在这个城市的几位老乡,他们深感有必要成立一个同乡会,定期聚会,加深感情,以后有什么事大家可多加照应。

杨先生一接到邀请,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其中并积极筹划,联络老乡,把这个同乡会当成了自己的“家”,并成为“家”中领导之一。

经过两年的时间,同乡会已发展到了具有近300人的规模,杨先生也等于多认识了近300人。这些老乡,各行各业,贫穷富贵,兼容并存,用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办什么事非常方便,只需一个电话,或打声招呼,我的老乡都会为我帮忙,而我也会随时帮老乡的忙……”

在我国上下数千年的历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地区中出过一个显赫人物,往往就会带出一大帮。到了近代,这个现象似乎特别明显。大批的同乡做了官,形成一定的势力圈之后,这个地方便会邻里和睦、社会安定、经济发达,自然会被说成是“人杰地灵”。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凭借老乡关系办事。所以,平时你也要定期与同学聚会,保持联系,有事时,自然能得到老乡的及时帮助。

用“乡音”办事

既然是老乡,就必然有共同的特点存在于双方之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音”。

清朝末代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发迹可以说是运用了此种技巧的典型例子。

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清朝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老乡,且是同一村的。于是,他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但怎样做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却一直困扰着他。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瞅准了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遂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李莲英做了慈禧太后梳头屋里的太监,以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宠爱,最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取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了一个名额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作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就会得到老乡所给你的种种好处。

中国的乡土观念是同乡可信,因此,同乡人的情分就格外重要。如有一人“得道”,同乡也会“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沾光。“得道”的同乡,好比一座指路灯塔,会引导更多的同乡走向升官、发财的道路。

李孝正先生解放前移居美国,经多年的苦心经营,他在造纸、尼龙、纺织等领域站稳脚跟,家业超过百亿美元,被称为“华人五虎”之一。李先生祖籍山东,生长在黑龙江畔,多年海外生涯,对故乡的那份怀念之情一直未变。

1993年,75岁高龄的李孝正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大陆探亲旅游。

时逢“第三届国际招商引资洽谈会”在北京召开,李先生也到会场参观。在众多人流中,李先生被几个大嗓门吸引住了。

其中一个小伙子对一个外商说:“联合办厂,可以先到我们那疙瘩去瞅瞅,路费我们掏,吃住全免费。我们那的高粱米饭炖大马哈鱼贼有名,也贼香,撑不死你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