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的艺术全集
36483600000040

第40章 办事宴请的艺术(3)

“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结果使小马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2.实话实说,求得谅解

事实胜于雄辩。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再配上得体的语言,就能令劝酒者欲言又止,就此罢手。

比如,你可以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适,

正在吃药,好久已是滴酒不沾,只好请你多关照。好在来日方

长,后会有期,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

此言一出,相信别人是不会拿你的健康开玩笑的。

3.强调后果,表示感谢

有时,面对别人的盛情,你可以采取“强调后果,表示感谢”的方法来拒酒。当酒喝到一半有余时,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如:

“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

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体谅。”

如此开脱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

果和隐患的却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乐极生悲”的道理,善

解人意者,就会见好就收。

4.巧设圈套,反守为攻

反守为攻,意即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

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

攻,使对方无言争辩,从而却酒。有位朋友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

进入高潮时,某“酒仙”执意要请三位上座的

来宾一起一人“吹”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

其中的一人站起来说:

“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不是

孔子的话?”

“酒仙”很干脆地回答:

“是的。”

来宾又问:

“你是不是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喝?”

“酒仙”答:

“不错。”

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

“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出要我们三

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三位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

瓶,怎么样?”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逼得“酒仙”只得解除“酒令”。

5.把握分寸,注意酒德

说酒话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超过必要的限度,应戒感情用

事,胡说乱侃,否则将适得其反,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在酒宴上保持恰当的举止,才能使酒宴气氛既融洽,又不失活跃。这样一来,也才能使想办的事顺利办成。

如何辨别对方的酒后之词

除了特殊的人以外,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响下,会失去常态,所以,醉汉的话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听的方面,须多一些讲究。尤其在求人办事时,更应辨别清楚对方的酒后之词,否则事情可能会变得很糟糕。

人们常说:“以酒盖脸,无话不谈”,或者“酒后吐真言”,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情况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当然也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或者凭自己的判断,去伪而存真,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要想正确地辨别对方的酒后之词。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事实上,醉酒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五个等级,即微醉、初醉、深醉、大醉、沉醉。

对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楚,所以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严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尤其当你有求于人时,此时对你大有帮助。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想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想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讲开诚布公,那么,对于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一步窥视其内心隐秘的大好时机。

初醉者在醉酒程度上已较微醉更进一层,此时,说话人在思路上,交谈的欲望上已出现不受主观意念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才是“以酒遮脸”。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阶段。

正因为此,所以初醉者此时谈话的特点是,或者滔滔不绝,不让别人插言;或者神情激奋,表情认真;或者斩钉截铁,一言九鼎;或者态度神秘,令人莫测;或者思路灵活,大异往时;甚至语惊四座,极度坦诚。总之,此时人由于酒精作用,大脑的活动已进入亢奋时期,在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习惯和顾虑的限制。虽然语言是清晰的,逻辑是合理的,情绪是兴奋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却已异于平时,再不受脸面、环境、关系、礼俗等的约束,可以说,他已经到了道平时所不想道,说平时所不肯言,破除情面关系,扫除世俗障碍,照理而言,据实陈述的时候。所以,这是听话的千金难买的大好时机,也是你求人办事的大好时机,切不可轻易放过。

人超过初醉,到了大醉就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此时,人的思维已经紊乱,意识已经模糊,判定能力已经失去。所以已经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谈话,从这种意识几近模糊的谈话中,已经很难获得说话的真实含义以及真实思想,故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进入沉醉状态时正常意识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态,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彼此全不连贯的咿唔之声,既谈不上什么语言,更谈不上传达什么思想和信息了。

综上所述,初醉、微醉乃是谈话和听话的黄金时间,所谓“酒后吐真言”者,当其时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听者应当集中精力,努力获取信息,万勿以酒后之词无足轻重而弃之。如果说话人已进入大醉的阶段,则听者必须注意,万勿随意地把“酒后吐真言”的说法滥推到这个阶段。如果人已进入大醉、沉醉,则此时之言,多不足信,听不听都可。

酒量不好的人在宴席上该怎样陪伴所求之人

如果你因为很多原因不得不参加酒宴,而事实上你的酒量又不好,那么你应该怎样陪别人才显得周到呢?这可以从以下两种情况分析: 1.滴酒不沾的办事人员如何陪客

虽说喝酒也是练出来的,但确实有因为体质或别的原因一滴酒也不能喝的人。这样的办事人员如果遇上位酒鬼可就不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滴酒不沾的办事人员中,有不少人是宴会上陪客的高手。他们在长期的磨炼中,在热情地向客人斟酒的过程中,学到不少陪伴客人的诀窍,其诀窍就是“因为不会喝,所以我就只有一心一意地为客人斟酒服务”。

有的办事人员在自己的酒杯里倒些茶,也像喝酒似的一点点地喝,这样也会使气氛很热闹,也有的办事人员装出喝醉酒的样子,讲一些有趣的话逗大家笑。总而言之,办法很多,只要你想做就做得出来。

2.会喝酒但喝不多的办事人员如何陪客

会喝但喝不多的人最多了。在宴会上这种会喝但又喝不多的人处境是最难的。因为他不可能像一滴酒都不能喝的人那样索性为客人斟酒服务,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和酒量大的客人干杯痛饮。上述的办事人员如果遇上位和自己的酒量差不多的客人那还好对付,如果是很不幸地遇上个酒鬼可就麻烦了。

酒量小的人往往饮酒的方法也不高明,宴会一开始对方为你斟酒时,你就一杯又一杯地喝个不停,当对方真的要和你面对面地干几杯时,你差不多已经醉得天昏地暗了。

此外,酒量小的人也不喜欢别人为自己频频斟酒,自己在为对方斟酒时也会特别小心,但手法往往不佳。譬如饮高度酒时,客人催促着“斟满”时,不要一方面慌慌忙忙地把自己杯里的一饮而尽,一方面又急急忙忙为对方斟酒,因对方的酒杯里还是满满的,所以也喝不进多少,相反的,因为自己的杯子是空的,客人当然要给你倒满,这时对方再和你干杯时,你已经比对方多喝一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