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39

第39章 改变命运:再穷也要站到富人堆里

见惯了生活中的穷人和富人的差别,我们也会不知不觉中对自己进行一下分类。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人都是属于穷人的圈子,而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朋友也都不例外。于是,很多人都安于现状,并没有想过去做出一些改变。那么,这样的话,一个穷人是永远不可能变成富人的。

讲犹太商法的日本学者手岛佑郎认为, “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生活中,面临选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信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观念,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思进取、害怕挑战和挫折的畏惧表现。

有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或许看起来并不像富人,但却有一副富人的做派,即使排在富人之尾也再所不辞。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够以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而这种思考方式是排在穷人之首的人永远也无法学到的。

俗话说,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但并不是穷人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穷人比富人少的也只是富人的思维模式。人越穷,气魄越小,只有置身于富人的圈子,学会富人为人处事和思考的方式,敢想敢做,你的空间才会宽广起来。反之,就会局限在狭小的生活范围当中,永远不可能成为富人。

一位一生平平淡淡、孤苦无依的老人死后升上天堂,使者在天堂的门口迎接他,并带他到处参观。走到天堂的车房,老人看见停泊的车辆中,有很多的小房车,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辆劳斯莱斯大房车。

老人由于是天堂的新公民,所以很奇怪这种现象。于是就问使者。使者很无可奈何的说:“我们也没有办法,下面的人祈祷的时候,绝大多数只要求天主赐给他们小房车,只有很少数的人敢要求天主赐给他们大房车,所以就有了现在这种奇怪的现象。”

这个小故事向我们道出了一个不容许我们忽视的事实:大多数的人拘泥于自己现有的思维状态和范围,不敢去多想多做,到最后只能满足现状。而那些拥有开阔眼界的人却都能够拥有大的回报和成就。

犹太人中富人众多,实际上就是由于他们拥有富人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什么难以捕捉的秘密,而是一种确实实用的处世哲学。努力的站到富人堆里,让自己耳濡目染富人的“气息”,才是给自己做好定位的必要之路。

一个具有较高目标的人,肯定会比没有目标的人更加的出色和优秀。站在富人堆里,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处事的方法,并把他们当做我们前进的一个榜样和动力,那么,即使付出更多,也是值得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7岁的时候,立志想当音乐家。可是,在白宫遇见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之后,他改变了志向:他决定放弃当音乐家的梦想,立志当一个政治家,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和事业方向。肯尼迪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肯尼迪,也许就没有前总统克林顿,充其量会多了一个著名的音乐家。

美国潜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如果你是个业务员,赚1万美元容易,还是10万美元容易?告诉你,是10万美元!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是赚1万美元,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与你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会兴奋幽静吗?你会热情洋溢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站在富人堆里,才会站得高,看得远,行的好。很多时候,人生是决定于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你所交往的人群。你要与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做会使你有一个见贤思齐的想法,找到学习的对象,并能在事业上得到很多帮助。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就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提倡仁爱的孔子,很少对别人有什么要求,但是他对弟子们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可见,孔子在交友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

多结交一些富人,站到富人堆里,你的贵人也就自然而然的多很多。勇于努力和改变的人,现在就要开始行动起来,再穷也要站到富人堆里去。

(1)主动出击,不断地抛头露面,结交一些含金量高的富人。

(2)不错过身边每一个潜在的富人,他们可以是你学习的榜样,也许将来就带你进入了富人的圈子。

(3)真诚以对。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想要借助富人让自己脱离穷人的圈子,就要从现在开始修炼自己,从言行举止到思维方式,都不要放过。只有你像富人,成为富人的几率才会大。

“做个有心计的人”

成功,从改变自己身边的朋友开始。让更多的富人渐渐成为你的朋友,直至你最后进入了富人的圈子。但是,不要觉得这是一种攀附荣华富贵的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是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只有不思进取的人、害怕改变和挑战的人才会拿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想成功,想改变命运,要认识有能力让你成功、有本事为你改变命运的人。再穷,也要站到富人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