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40

第40章 切勿排错队:立场很重要,站得对才能做得对

人们在奋斗时,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获得成功,这很客观现实,但往往又不遂人愿。过多外界的因素干扰了我们的进程。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立场的选择。

谁都知道诸葛亮能掐会算,而感叹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我们会发现,最后,诸葛亮呕心沥血的千秋大业不但没成,反而还功亏一篑。究其原因,就是他在选择明主时没有选对立场。

刘备固然仁爱有才,但却缺少作为王者的霸气、魄力和风范。仅仅因为关公的去世就不能释怀,撒手人寰。倘若他真的有王者的气魄,就应该奋起直追,完成自己的霸业,也算是为关公报仇雪恨,不枉费关公多年的跟随效劳了。所以,在刘备和曹操之间,无论是从气度还是历史的验证来看,我们都很容易发现哪个立场才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人生的诀窍就是看你有没有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上。站的对,才能做的对,否则只会是徒劳。聪明人在处世时都会选择有前途的靠山,站在对的立场上。因为,在人生的坐标系里,如果站错了位置,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那是多么的可怕。

而一个人如果找到了适合的位置,那就非常幸运,他不再需要其他的福佑。有时一个人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成功。如果他选择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就注定难以出人头地。

二战时期,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实施了历史上最大的诺曼底战役,奠定了盟军反败为胜的契机。随后,又将德军驱除出法、比、荷境内,并直捣德国腹地。第三帝国陆、海、空各部全部投降。成了笼中困兽的希特勒只好选择引火自焚,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们从历史上得知,任何战争,两国以上的盟军最难统帅,艾森豪威尔能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调行动、共同战斗,足见其统帅能力非常人能及。随后,艾森豪威尔又以压倒性的胜利,击败声望极高的政坛老手史蒂文生,出任美国总统,成为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之一。

其实,风光无限的艾森豪威尔还有一段很少有人提到的历史。大战结束后,经过血雨腥风洗礼后的艾森豪威尔曾一度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间还不短。可是,这位在战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却在文人墨客遍及的地方毫无建树,唯一可圈可点的竟只是在校园内的草坪上,为懒于绕路的学生开辟了一条便道。

同样,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的总统。但是,爱因斯坦坚决拒绝了,他在回信中写道:“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因而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不用说艾森豪威尔对人类历史所做的贡献有多大,就他个人而言,他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他照样也有容易被人攻破的软肋。爱因斯坦当然知道他虽然在物理领域独树一帜,可也并非无所不能。

在选择立场前,首先要权衡一下彼此的分量。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要想有所作为,关键是看有没有站对位置。找到了准确的定位,无论是什么样的位置,都可能是改变我们命运的一大契机。

另外,在选择立场的过程中,应及时根据自己和外界情况的变化,来审视和调节自己,适时地采取相应的变通措施,才可能避免或减少失败。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不把希望盯在某一点上。成功的可能性变小了,就全力争取,奋勇拼搏。一条道走到黑,永远不可能走到光明。

“做个有心计的人”

作为当事者本人,一旦行动起来,就不得不从多方面考虑权衡,使自己处于正常行为和正常竞争的立场上。这样,就少了一份失败的危险,而多了一份成功的希望!

奋斗的过程就是摸索的过程。没有谁一开始就是个处世通,样样精。所以不要过分的在意和埋怨眼前的不足,说不定就因为这次“糟糕”的经历才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的立场和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