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37

第37章 骆驼法则:低头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

大象与骆驼法则来源一个故事:一天大象雄赳赳气昂昂地在路上走着,正好与骆驼相遇。它最看不惯爱低头走路的骆驼,认为骆驼低头是怯懦、是没出息的表现,所以,它更高高地仰起它的头,以此嘲笑骆驼的无能。骆驼无语!

大象和骆驼都要去山的那一边,必须经过一个山洞,可山洞的洞口有点低,大象却仰着头一个劲儿地往里撞,结果它撞得头破血流,这更惹恼了它,它更加疯狂地向洞口撞去,弄得伤痕累累,但好长时间过去了,大象却始终未能走进洞里。

在一旁的骆驼,把头一低就进了洞口,然后它语重心长地对大象说:该低头的时候一定要低头,只有低头才不碰一鼻子灰,只有低头才能在某些事情上得到通融。只有低头才能会把头抬的更高。

骆驼的话告诉我们该低头时一定要低头,这样你才能顺利向前走。为了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不会被绊倒,摔怕,为了日后的强大,为了把头抬的更高,该低头时且低头。这就是大象与骆驼法则给我们的智慧。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候,主动权不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正如俗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说的就是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力量来发展和壮大自己。

对于低头这种情况,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往往将此看作是事业的尽头,或是畏缩不前,不愿克服目前的障碍,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听天由命。实则是他们心中无法舍去所谓的自尊和傲气,结果处处碰壁,甚至头破血流。

而对于有志进取者,则是将此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生养息的时间,以图将来东山再起。舍得放下的人才真正能够拿得起,因为他们绝不是消极或消沉的低头,他们低头的初衷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把头抬得更高。所以他们能够轻松的接受低头的必然性,即使卧薪尝胆也不会背着沉重的包袱。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朝臣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很多人都来归附。

这样一来,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他,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故意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后来,李渊成了唐朝的开国皇帝。

政权的斗争瞬息万变,忍受暂时的屈辱,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也就成了一个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正是这个意思。李渊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其实,被现实所迫的低头是一个较低的境界,较高的境界是大势所趋是有意识地主动低头,借此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强大做好准备。主动总是比被动让人生轻松,得到的成就自然也更大。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求人、表现低姿态都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必须。表现低姿态和求人,这一方面表明,在某些问题上,主动权不在你手里,另一方面也说明你在发展。一个人在发展事业的初期,总是求人的时候多。懂得低头的真谛,大舍与大得相辅相成,那么自然也就能够轻松的到达成功。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地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

此时,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成功了。

前辈往往能够成为生活的智者,生活将他们锤炼,并赠予为人处事的真谛。富兰克林有幸得之、行之,也必然能够胜之。

我们要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生活,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之中,求和与表现低姿态已经成为了奋斗和拼搏的必然过程。“万事不求人”是固步自封者的标签,而我们所要追求的是生活中能够把头抬的更高,而不会被沉重的世事俗念给我们人生的背包加重砝码,那么,学学骆驼低头的道理,谨记前辈语重心长的教诲,成功的人生就不远。

“做个有心计的人”

没有真正强大的实力的时候,我们是没有资格自恃傲气的。而生活的真谛也不是让人总是如活在水深火热中般痛苦沉重。通晓有舍必有得的至理,学会让人生的背包变轻,体验适时低头的奥妙,小小的改变下心态,头抬的更高的时候,看到的天地自然也就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