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36

第36章 进攻尺度:千万别把对手逼到绝路上

古人说,“锄奸杜倖,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亦即,铲除邪恶、杜绝小人,有时应给他们留一条改过自新的生路。如果逼得对方无立足之地,就像把老鼠能够逃生的出口都堵住,它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把一切好东西全都给你咬坏。

事情的变化是复杂的,当我们把对手逼到绝路时时,首先也得考虑,我们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境地。如果在这种境地下,我们会不会渴望得到对手的宽容大度,放我们一马。如果我们一定要把事情做绝,那么,被堵在死胡同的对手一定会进行垂死挣扎,万一 “狗急跳墙”,反而“咬”得我们元气大伤,那么损失当是何其的惨重。

更有时候,你认为把对手逼上了绝路,可能对手“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对手逃脱此劫,养好伤,恢复了元气,对你已存在一股彻骨的仇恨,这时的你又得为这个对手耿耿于怀,这样下去又要费尽心思应对,自己的事业就顾不上了。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对付对手,总得给别人留一条退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对于那些无伤大碍的小错误,应该大度地给对方一个调整纠正的空间,必要时甚至可以帮对方遮掩一下。这样一来,你收获的不仅是衷心的感激,还有众人死心塌地的支持。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相信我们都很熟稔于耳。在赵国,廉颇资格老,建功早,有“攻城野战之功,以勇气闻于诸侯”,位为国家的上卿。对于蔺相如由一个布衣之上一跃而为上卿,且“位居我上”,廉颇很不服气。他认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声言要当众“辱之”。

一个是勇将,一个是智士。蔺相如深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个在也”。而今二人相斗,如两虎相争,“其势不俱生”,这将危及国家的安危。于是他顾全大局,称病不朝,“不欲与廉颇争列”。道遇廉颇,“引车避匿”。

但廉颇毕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社稷之臣,他的争胜,无非是争个人的面子。后来当他一旦明白过来,悔愧交加,立即负荆请罪。两个最终成为剔颈之交。

蔺相如的做法就是出于为国家大局考虑,所以不与廉颇计较,处处礼让,最终用自己的宽容之心化解了廉颇对自己的误解,赢得了廉颇百年同舟的友谊。倘若蔺相如与廉颇一样两人针锋相对,那么最后必定两败俱伤,国家也会在两人的争斗中逐渐被四周的国家趁机而入,导致国破家亡,反而得不偿失。

一个人的肚量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要把“人”做好,肚量起关键作用。肚量大的好处在于即使是对手,也能在我们的宽怀下放下成见,少则不会再加害与我们,多则会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创辉煌。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前,他接到来自好朋友毕莱士的一封信,请达尔文为自己写的文稿做个审定。达尔文在看了朋友的稿子之后觉得异常为难,因为这个文稿的研究结论与自己的《物种起源》一书实在是太接近了。

达尔文和毕莱士是多年的好朋友,而这两部稿子无论是谁先发表都会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一边是多年的友谊,一边是倾注了20年心血的稿子,达尔文很为难。有人劝达尔文,赶紧把自己的书出了。但是达尔文选择了友谊,打算把自己的书稿毁了。毕莱士知道后很受感动,坚决阻止了达尔文毁书的行动,并与达尔文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这件事一经传出,大家都称赞达尔文的大度,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达尔文以及他的《物种起源》。

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时刻记得这一点,如果真的较真,自己会不会得到同样的伤害。当我们自认为把对手所有的机会都断绝时,却可能使自己也失去机会。如果我们把某件事做得太绝,不仅损伤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

如果在你面对对手和敌人时,不能够心平气和的采取正确的对策,那就多学学以下几点吧。

(1)认清对手于我们的意义。

想想独孤求败吧。没有对手是多么的痛苦和悲哀。对手不只是和我们在事业上、生意上进行竞争,同时,他们也是我们进步的催化剂。有竞争就要努力求生存,对手时刻在提醒我们要进步,否则就要被淘汰。

(2)迎战对手但不做绝。

对手与对手间总要有一番的争夺,如果我们不应战,必将被吞没。所以争取赢得对手无可厚非,但是却不能赶尽杀绝。为对手留一丝空间,那么以后对手会奉还给我们更多的空间。这是我们必须为自己想好的退路。

(3)学习对手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能成为对手的人必定都不简单。彼此一定都有过人之处,善于从对方身上吸取优点和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自己越来越强大,应负对手肯定更容易。这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咨询出路的良方,因为对方的优点肯定都是历经考验的、正确的。

“做个有心计的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为自己积善积德。饶人即饶己,善人即善己,互爱即真爱。揪住别人的缺点与错误穷追猛打的人,虽然“得道”,但最终会“寡助”。 “和气”远比“做绝”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为自己赢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