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25

第25章 新交际礼仪:有时候不得不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人都想自由自在,都想随心所欲,但是,世界从来不是看你的眼色行事的,倒是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动地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不仅有自身还有环境,不仅有现在还有未来,不仅追求实现自我还在追求安全、友爱和形象。奉献出自己的一部分心愿换取平静、换取尊严、换取良好的环境还是十分必要的,尽管你对这种自我背弃并不很乐意。

我们通常把违心说话、违心做事,看成是一种世故、一种懦弱、一种人格破损和刁钻处世。其实,这是很不公正的。许多时候,它可以是智慧,也可以是一种善良、一种献身。

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是在特定形势下的权宜之计,也是新时代的交际礼仪。做人太老实,总是一板一眼的,很容易碰壁、被排挤、被抢了头功等等。所谓兵不厌诈,讲求一种说话和做事的策略,就要懂得人情世故,说说违心话,做做违心事,利己利人。

在生活事业处于困难、低潮或逆境、失败时,若能屈能伸,去运用“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的智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一意孤行,必然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连条性命都保不住,那样,更没有资格去谈人生、谈事业、谈未来、谈理想。

春秋时,越王勾践夫妇曾被抓做人质,去给夫差当奴役,从一国之君到为人仆役,这是多么大的羞辱啊。但勾践忍了,屈了。是甘心为奴吗?当然不是,他是在伺机复国报仇。

到吴国之后,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外出时,他就亲自为之牵马。有人骂他,也不还口,始终表现得很驯服。

一次,吴王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便可痊愈。于是勾践去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就问他为什么。勾践就顺口说道:“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苦,所以您的病很快就会好的,请大王放心!”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敬,很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依旧过着艰苦的生活。一是为了笼络大臣百姓,一是因为国力太弱,为养精蓄锐,报仇雪耻。他睡觉时连褥子都不铺,而铺的是柴草,还在房中吊了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口,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

吴王夫差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心,勾践正好有时间恢复国力,厉兵秣马,终于可以一战了。两国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全输,勾践率军灭了吴国,活捉了夫差,两年后成为霸王,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所受之辱,所担之苦,可以说达到极点了。但他熬了过来,不仅报了仇,雪了耻,还成了当时的霸王。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勾践的能屈能伸挽救了自己和国家。一时的违心成就了一世的英明和霸业,这也正是越王勾践胜利的秘诀。而吴王夫差就输在不懂得这种智慧,不能看破。

台湾作家罗兰说:“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成天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他自己所想过的生活。”所以,许多时候,慑于压力、屈于礼仪、囿于制度、限于条件,我们在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说着自己并不想说的话,甚至还很认真。但是,并不是这样的迁就一定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毕竟,再违心也是事在人为的。

小刘小时候很不想读书,迫于父母的强制和周围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埋头于书本之中。18岁考上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分进一家化工公司工作。公司只缺财会人员,经理要他改行为单位解难,他很爱自己的专业,出于无奈,服从了需要。谁知后来他在会计与电脑的交叉点上又开发出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不仅专业未丢,还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后备干部。可见,违心也有利己的时候,至少利于纠正主观偏见、克服个人膨胀、和谐全局。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环境、制度、礼仪、习俗无不作用并制约着你。随着社会文明的深化,人际间的纵向联络会日趋淡漠,但横向间的联络只会加强。如果你在交际中没有妥协、忍让和迁就的准备,那只能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纵使有三头六臂,也将牵制得你疲惫不堪而无法前进。所以,虽然妥协、迁就都有“不得不”的那种心态,但仍不失为人际间的“润滑剂”。

为了融洽和顺利,违心应当允许。所以,当面对我们不得不违心的局面时,做到以下几点,必能拨开云雾见天日:

(1)克制自己,平静心态

(2)审时度势,把握轻重缓急,对形势做到心中有数(3)有选择性的说点违心话,做点违心事,以帮助自己解决困境,或是为自己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但是切记,适可而止。

“做个有心计的人”

违心,有自我压抑,也有融合群体的亲和力,可以是软弱者的自保,也可以是奸诈人的烟幕。它像一杯白水,可以放糖浆,可以放柠檬、放桔汁,也可以放毒药!让违心违在情分上,又符合天理良心,才是我们应该遵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