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26

第26章 以柔克刚:别硬碰硬,示弱可以减少麻烦

事物总有强大和弱小的情况,并且它们是相互转化的;从柔弱的一方来说,战胜强大的对手不是不可能,而且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方向。老子在《道德经》里指出:“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在这里,老子认为“以柔克刚”是一种高超的处世之法。我们应学会在处事中,善于把握双方的力量对比,掌握以柔克刚的技巧,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伤及对方的尊严,还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因此,在处理各种棘手的事,应使用些柔性手段,该忍则忍,该退则退,以柔克刚,以柔制人。千万不能盛气凌人,据理力争,硬碰硬是得不偿失,要学会灵活躲闪。

著名培训大师曾仕强也曾指出,硬碰硬是不得已的手段,闪开些,会有回旋的余地。在团队关系上,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员工,与身边的人打交道,必须给自己留出回旋的余地,否则就是自掘坟墓。

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到南方巡视,提督江彬跟随在左右保驾护航。实际上,江彬早就有了谋反的野心,他身边都是身材魁伟、虎背熊腰的西北壮汉。这时候,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了江彬要图谋不轨,立刻在江南地区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跟随在皇帝左右。

为了避免冲突,乔宇向江彬提出一个要求,即让江南拳师与西北壮汉进行比武。江彬骄横跋扈,自然答应了。但是,西北壮汉在与江南拳师较量的过程中屡战屡败,立刻少了嚣张的气焰,而江彬也收敛了自己的轻狂,篡位的企图也逐渐消退了。在这里,乔宇让西北壮汉遭到失败,所用的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乔宇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硬碰硬,而是通过比赛和较量的方式让江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弱小,以微小的代价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没有强硬的手段,便没有权威;相反,只有霹雳手段而缺乏“菩萨心肠”,别人也不会心服口服,只能算是被你所压服。这样,你的权威也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企业管理中,当下属产生抱怨时,领导人就可以安慰对方,然后倾听他的诉说,接着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就达到了以柔克刚的效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大容易招风,而小草尽管柔弱,却很少引起他人注意,所以能够平和地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我们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也要善于表现出自己柔弱的一面,这样就可以麻痹竞争对手,使自己获得喘息和发展的机会,甚至发动突然进攻取得胜利。

柔言的感化力虽然很强,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它对于那些失掉良心、失去理智的人,对于“吃硬不吃软”的人是无济于事的。对他们使用柔言,无异于对牛弹琴,反而会被认为是胆小懦弱,助长其嚣张气焰。因此,柔言的运用也要看对象、分场合,不能一概而用。

(1)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硬碰硬

比如,经营者在管理上宽严得体是十分要紧的。尤其是在原则和法规面前,更应该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犯了法规的,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砍下,绝不姑息。老板要建立起威严,才能让员工谨慎做事。

(2)原则之外学会以柔克刚

为了增强管理效果,领导人还要学会循循善诱。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员工自动自发地做事,也是领导的真本事。

(3)面对性格各异的人,面对那些软硬不吃的人,我们可以放下架子与对方交谈,了解事实真相,这样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最后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4)掌握柔性的为人处事技巧。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千差万别的情况,这要求我们能够掌握各种柔的、软的、温和的方式与人交流和沟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达到后发制人的目的。

“做个有心计的人”

别硬碰硬,要学会躲闪,以柔克刚是一种有效的为人处事方式和斗争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化解眼前的难题。对“以柔克刚”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太极拳里体会到。太极拳处处讲柔化,强调要避免这种不必要或不利于己的冲突。一个人如果只知退避不会追击,那么就没有掌握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道理。

锋芒毕露只能说明你幼稚,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的人才最有城府把自己里里外外让人一览无余,只会让自己站在风头浪尖上,成为众矢之的,面对无穷尽的麻烦。锋芒太露的人,就容易遭来妒忌和打击。毕竟,没有谁乐意自己被锋芒太盛的人压住风头,抢了功劳。这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争强心理。而那些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的人最后却送走一个个能人,成为常青树。

所以,人人都争强的话,人们就会对自己的现对手、潜在对手进行必要的打击。那么,被当作“对手”的人肯定会面临麻烦,影响个人的发展,甚至会在这里没饭吃。换个角度讲,人人都不想成为这种情况下别人的“对手”。在没有能力扭转整个格局的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避免锋芒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