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看就懂博弈思维
36474700000009

第9章 经济篇——参透经济学中的博弈思维(2)

文8:不管交易是否成功,销售员在道别时都要对客户十分尊重。

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准备刺杀。身旁的旅店仆人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正在吃同一头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那时候,您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就能一举得到刺杀两头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觉得仆人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为了争肉撕咬扭打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挥剑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

卞庄子的策略就是“坐山观虎斗”,最终获得了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如果面对不止一个对手的时候,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联手对付你,这时最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等待适当时机再出击。这正体现了前面所提到的枪手博弈的模型。

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枪手博弈的运用更是无处不在。2009年1月7日中国3G正式发牌,中国移动于当日正式启动3G商用服务。面对中国移动咄咄逼人的3G攻势,苦等3G牌照多年的中国电信不断加速其丙DM甲2000标准的建设。与大张旗鼓地备战3G竞赛的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比较,中国联通非常低调。尽管已表示争取2009年内推出3G服务,但中国联通高层始终对W丙DM甲的业务规划讳莫如深。

有分析认为,中国联通之所以低调,是因为“六合三”电信重组后,中国电信业进入了一个“三个枪手”的博弈论模型。中国移动最强,中国电信稍弱,中国联通最弱。因此中国联通自然乐于选择对天开空枪,旁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竞争,并寻求渔翁得利的战略。

博弈的精髓在于参与者的策略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对于我们而言,无论对方采取何种策略,均应采取自己的最优策略!

文1:大标题:坐山观虎斗的智慧

文2:综述:坐山观虎斗是一中置身于事外的人生智慧,更是企业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决胜武器。

文3:两只老虎争得不可开交的老虎就像是两个大企业。

文4:而站在山上的人,就是等待着收渔翁之利的猎人。

文5:价格战中的获益者

文6:价格战中真正的获益者不是降价双方,而是对手和顾客。

文7:哇,老板,你看对手降价降得好狠啊,咱们要不要跟风。

文8:不,我们不能损害自己的利益,等等看。

郑堂烧画——做善用策略欺骗的高手

在现实的博弈活动中,策略欺骗是重要的博弈智慧。策略欺骗就是参与者之间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和劣势都了如指掌,而且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

一个善用策略欺骗的人,既要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其中的策略。

明朝正德年间,福州府城内有位秀才郑堂开了家字画店,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一位叫龚智远的人拿来一幅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押当,郑堂当场付银8000两,龚智远答应到期愿还15000两。一晃就到了取当的最后期限,却不见龚智远来赎画,郑堂感觉到有些不大对劲,取出原画一看,竟是幅赝品。郑堂被骗走8000两银子的消息,一夜之间不胫而走,轰动全城。

两天之后,受骗的郑堂却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在家中摆了几十桌大宴宾客,遍请全城的士子名流和字画行家赴会。酒至半酣,郑堂从内室取出那幅假画挂在大堂中央,说道:“今天请大家来,一是向大家表明,我郑堂立志字画行业,绝不会因此打退堂鼓;二是让各位同行们见识假画,引以为戒。”待到客人们一一看过之后,郑堂把假画投入火炉, 8000两银子就这样付之一炬。郑堂的烧画之举再次轰动全城。

第二天一大早,那个本已销声匿迹了的龚智远早早来到郑堂的字画店里,推说是有要事耽误了还银子的时间。郑堂说:“无妨,只耽误了三天,但是需加三分利息。”铁算盘一打,本息共计是15240两银子。龚智远昨夜得知自己的那幅画已经被他烧了,所以有恃无恐地要求以银兑画。郑堂验过银子之后,从内堂取出一幅画,龚智远冷笑着打开一看,不由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当下就瘫倒在地。

原来,郑堂依照赝品仿造了另一幅假画,他烧掉的正是自己仿造的假画。

郑堂的策略欺骗之所以能奏效,在于郑堂将计就计,反过来运用自己的策略,请骗子龚智远入瓮,聪明的龚智远反倒成了傻子。这里的关键在于为了赢对方而自愿增加自己的行动步骤,甚至付出暂时的代价以诱敌深入。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庞杂,真信息、假信息叠加在一起,即使是理性经济人也无从分辨。在博弈过程中,关于博弈的参与者所发出的信息往往并不真实。比如说市场中的买方,因为怕自己得不到商品的真实信息而吃亏,面对纷繁的信息来源,买方必须运用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来做决策。比如你要买一件价格比较贵的羽绒服时,就需要鉴别真假。当你正在犹豫要不要买时,老板有可能将他进货的发票在你面前晃一下,以表示这是正品,并且表示这样的价格他已经是在亏本出售。实际上这只是虚晃一招,他压根不会让你看到发票的真实信息。所以,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利用,运用全部策略智慧,尽可能获取整个事情的真相,从而让自己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需要明确的是,策略欺骗并不是让我们学会“骗”,而是要利用博弈论的知识,在市场行为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文1:大标题:看清商家的诡计

文2:综述:这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

文3:放心吧,我这个保证是真品,不信给你看发票。

文4:你这件保证是真品吗?

文5:策略欺骗

文6:商家常用策略欺骗手段

文7:1.拿出相关证明,可是这个证明不是假的,就是不让你看“真容”。

文8:2.到了年底销售商品时,先提价后优惠,造成便宜的假象。

文9:3.个别小商小贩,在宣传产品时,找托儿。

文10:甄别真假信息的方法

文11:我们平时就获取的信息犹如没有经过筛选的沙子,有真有有假。

文12: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

文13:不盲目相信自己获取的信息。

文14:多渠道获取信息。

文15:向权威机构核实。

什么样的威胁才具有可信度

在博弈论中,有一种威胁策略,它是对不肯合作的人进行惩罚的一种回应规则。假如要通过威胁来影响对方的行动,就必须让自己的威胁不超过必要的范围。因此,在博弈中,一个大小恰当的威胁应该是足以奏效,又足以令人信服。如果威胁大而不当,对方难以置信,而自己又不能说到做到,最终就不能起到威胁的效果。

博弈的参与者发出威胁的时候,首先可能认为威胁必须足以吓阻或者强迫对方,接下来才考虑可信度,即让对方相信,假如他不肯从命,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损失或惩罚。假如对方知道反抗的下场,并且感到害怕,他就会乖乖就范。

但是,我们往往不会遇到这种理想状况。首先,发出威胁的行动本身就可能代价不菲。其次,一个大而不当的威胁即便当真实践了,也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发出有效的威胁必须具备非凡的智慧。我们来看一下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是如何威胁那些私闯园林的人们。

玛·迪梅普莱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园林,总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采花、拾蘑菇,甚至还有人在那里露营野餐。虽然管理员多次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还竖起了“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却无济于事。当迪梅普莱知道了这种情况后,就吩咐管理员制作了很多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有人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后,最近的医院在距此15公里处”的字样,并把它们树立在园林四周。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私闯她的园林了。

威胁的首要选择是能奏效的最小而又最恰当的那种,不能使其过大而失去可信度。

其实,博弈论中的威胁策略也可应用到企业经营中。

在某个城市只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甲,没有竞争下的垄断利润是很高。现在有另外一个企业乙,准备从事房地产开发。面对着乙要进入其垄断的行业,甲想:一旦乙进入,自己的利润将受损很多,乙最好不要进入。所以甲向乙表示,你进入的话,我将阻挠你进入。假定当乙进入时甲阻挠的话,甲的收益降低到2,乙的收益是-1。而如果甲不阻挠的话,甲的利润是4,乙的利润也是4。

因此,甲的最好结局是“乙不进入”,而乙的最好结局是“进入”而甲“不阻挠”。但这两个最好的结局不能构成均衡。那么结果是什么呢?甲向乙发出威胁:如果你进入,我将阻挠。而对乙来说,如果进入,甲真的阻挠的话,它将会得到-1的收益,当然此时甲也有损失。对于乙来说,问题是:甲的威胁可信吗?

乙通过分析得出:甲的威胁是不可信的。原因是:当乙进入的时候,甲阻挠的收益是2,而不阻挠的收益是4。4>;2,理性人是不会选择做非理性的事情的。也就是说,一旦乙进入,甲的最好策略是合作,而不是阻挠。因此,通过分析,乙选择了进入,而甲选择了合作。

因此,我们都应该从博弈论中认识到威胁的重要性,设法使自己的威胁具有可信度,并能以理性的视角判断出他人威胁的可信性,从而使博弈的结果变得对自己更加有利。

文1:大标题:垄断与合作

文2:垄断处在与完全竞争完全对立的位置上。当只有一个企业供给整个市场时,我们就说存在着垄断。

文3:在垄断的市场上根本就没有竞争。

文4:垄断企业用有绝对的权力,它可以操纵市场,自行决定价格和产量。

文5:由于利益的驱使,垄断企业会以较高的价格提供较少的商品。

文6:垄断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的一部分。

文7:什么是垄断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