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56

第56章 善于倾听意见

情景再现

诸葛亮为官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善于纳谏。

在担任蜀国丞相后,他写下《与群下教》的训令,鼓励大家发扬“直言敢谏”的作风。他表示:“若远小嫌,难相达复,旷阙损矣!”意思是说,如果因受到批评而感到心里不快,或为了避免被人嫌疑,害怕得罪人,就无法彻底讨论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致使决策有所偏差,进而造成国家的损失。所以,他主张任何决策都应该“达复而得中”,也就是运用反复争论的方法,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不但要求部属要做到,自己也身体力行,并将他早年和崔州平、徐庶等良师益友交往的经验,坦然地告诉大家。特别将长期跟随他的亲近助理——董和及胡济间肝胆相照、言无不尽的处事作风,清清楚楚表达出来,以供重要官员及部属之间进行参考。

益州平定后,诸葛亮设立了一个叫做“参署”的机构。他表示:“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即吸收各方意见,使每项决策都能做到充分讨论,以大家的意见来“斟酌损益”。

在《出师表》中,他提醒刘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在《便宜十六策》中,他不断强调“纳言”的重要性,强调下对上的沟通渠道必须畅通,以“采众下之谋”。因此,“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士庶,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诸葛亮还提醒高级官员,切不可“上无所闻、下无所说”。如果高级干部得过且过,必然导致政事荒废,所有法令无法推动。于是,他总结历史上各个朝代兴盛与灭亡的经验和教训,并以此训示重要干部:“危生于安,亡生于存,乱生于治。”并表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警告大家要居安思危不可大意,多听取反对意见,可以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多次下令,要求部下指出和批评他的缺点。

诸葛亮因为谦逊的行事作风,赢得了所有将士的拥护和爱戴。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认为,要想制定出优秀的方案,要想真正认清某个事物,要想最大限度地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必须认真听取多方意见,让众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主张,这样才能使达到最佳效果。

诸葛亮之所以要在《出师表》中建议后主刘禅广开言路,是因为他知道,群臣之中有忠有奸,奸者只会留须拍马、阿谀奉承,只会说让人听起来顺耳、顺心的话,根本提不出有价值的主张或见解,即使把治国之策讲了一大堆,也都是废话。而忠臣则善于讲实话,尽管那些话听起来十分刺耳又使心里感到别扭。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们发表的言论,提出的观点、主张和见解,对治理国家是大有用处的。

另一方面,广开言路可收集到百家之言,大臣们分别从各自的立场、角度出发,对问题发表见解和看法,可达到“集思广益”之效果,可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诸葛亮提醒各位官员应多听多闻,因为这样才能广泛了解到下属的意见,才能对自己管辖区域之内的事情了解指掌,进而才能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发生的事情做最好的处理。如果管理者闭目塞听,对政事不闻不问,只知道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那么他就相当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渐渐丧失,最终沦为一个废人。

他还主张多听反对意见,甚至下令要求下属指出他的缺点,批评他的不足。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他认为,人们置身于某个环境当中,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虽有改过自新的想法,却无法具体加以实施。但是,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往往能被“旁观者”一眼看穿。“旁观者”如能及时进行提醒,那么求新上进的机会便能大大增加。

诸葛亮认为,每个人如果都能虚心地接受他人为自己提出的意见,并根据意见中的内容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人将在完善自身、人际交往、创建事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方面上,取得惊人的成绩!

职场生存经

善于倾听,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利于完善自身形象,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可以促使其从不同角度对自己制定的决策进行思考,从而修正错误,改进不足,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领导者每天都要发布命令和指令,建立集体意识并回收反馈信息,这就要求他必须与员工进行沟通。为了与员工有效沟通,提高办事效率,在倾听员工的意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对方的意图。这是倾听的目的之所在。只有弄清楚对方的说话的意思,才能着手解决问题。

2.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这样可以使员工讲话的思路保持连续性,可以使他完整地表达出他所要表达的内容。

3.不要反应太快。对听到的事情不要急于回答,避免因事情尚未说清楚而造成误解。

4.不要为了显示权威而与员工进行争吵。如果你的头脑中存在着典型的“我要你看看谁是上司”的想法,你很快就会把部门闹得不可开交。设法将自己的和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到必须面对的问题上来,这是客观环境要求的,而不是你个人的怪念头。

5.不要倾听没有价值的内容。有些人说话很罗嗦,总是翻过来调过去地讲。如果你不想听到太多的废话,可以对他说:“我明白了!”或“原来如此!”引导他结束他的没有意义的谈话。

6.适当进行提问。如果有没听懂或模糊的地方,应及时提问。

7.与说话者的姿势保持一致。实验表明,人们对与自己有相同行为习惯的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并能对其产生亲近感。这对双方的沟通交流十分有利。

8.保持目光的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以传达各种复杂的信息,如赞同或疑问等。这样做会使对方觉得你在认真听他说话。

9.学会使用肢体语言。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手势,都能很自然地传达自己的想法,能把自己与说话者融合在一起。

10.学会倾听你不愿听到的东西。面对一位充满敌意的谈话者时,逃避不是办法,针锋相对则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他们在你面前歇斯底里的时候,你尽量保持冷静,让对方倾吐出心中所有的抱怨,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引导对方安静下来。

第七章 退休后,要让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