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57

第57章 储备自己的接班人

情景再现

诸葛亮去世于魏明帝青龙二年,即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而蜀汉亡于魏元帝景元四年,既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在诸葛亮死后,他亲手选定的接班人将蜀汉政权延续了二十九年,比诸葛亮出隆中到病逝五丈原为止的二十七年还多出两年。

诸葛亮弥留之际,曾对后主刘禅委派来李福说:“可以立刻承续我工作的人,是公琰(蒋琬)。”李福按刘禅的旨意问道:“公琰百年之后,又由谁承续呢?”诸葛亮回答:“文伟(费祎)可以。”李福再问费祎以后时,诸葛亮默声不答,众人急忙看时,已经气绝了。

蒋琬作为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第一位治国继承人,被诸葛亮评为“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也者”。他以州事佐的官职,陪刘备入蜀,被诸葛亮提拔为尚书郎,参与中央政府的决策。后又任为东曹播,负责栽培人才。再升任军事参谋。在诸葛亮北伐时,蒋琬留守成都,代理丞相处理蜀汉军政大事,并足粮足兵地供应前线军需。诸葛亮死后,蒋琬几乎掌握了蜀汉军政大权,他为人忠心耿耿,大公无私,度量宽宏,所以深得众望。蒋琬执政期间,人和国安,没有辜负诸葛亮的重托。最后病逝于汉中前线上。

诸葛亮去世十一年后,蒋琬病逝,费祎继任。在益州投靠刘备,为刘禅舍人。费祎是杰出的外交家,深得诸葛亮重用。他奉使东吴,吴人“论难锋至”,而他“据理以答,终不能屈”。孙权赞他“天下淑德,蜀汉股肱”。继任后,日理万机,应付自如,处理军务,指挥若定。而且谦恭朴素,两袖清风。后酒醉为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身亡。

严格说来,文官出身的蒋琬和费祎公里蜀汉大军的名义统帅,真正在诸葛亮死统帽蜀军的曹魏大军作战的,是和诸葛亮有师生之谊,也是诸葛亮兵法上继承人的姜维。姜维被诸葛亮用计收服之时,年仅二十七岁。诸葛亮认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才兼于人。”蒋琬、费祎逝世后,文武兼备的姜维掌握蜀汉军政大权,数度北伐。后因刘禅听信谗言,姜维在朝中受到排挤,于是长期驻扎汉中。刘禅投降后,姜维无奈投降,后起兵遇害。姜维虽贵为首席军头,但生活非常俭朴,“且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此外,诸葛亮生前死后,为蜀汉政权做出突出贡献的接班人还有:被诸葛亮视为贤臣的董允;被诸葛亮精心选定,规划从五丈原脱险撤军的杨仪;在马谡失街亭之时,惟一因特殊战功而受到重用,又在五丈原撤军时击溃魏延军团作乱的王平;承续诸葛亮南中远征的战果,恩威并重于南方,成为蜀汉南方国防“铁卫”的马忠;在诸葛亮执政后,保持与东吴的长期稳定和平,使东线无战事,被刘备评为“和合二国”的惟一之士邓芝;和姜维共同执掌蜀汉政权,最后奋战并战死沙场的张嶷和张翼。

诸葛亮的智慧

一个政府和一个企业的存续,最重要的便是接班人的规划。所谓“富不过三代”,说的是在“家族继承制度”下,人才不足不能有效续接,致使政权和企业常常无法维持长久的繁荣。

配合北伐计划,诸葛亮大胆采取遥控策略,将蜀汉政权完全交给蒋琬、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第二代精英,自己领军长期驻扎在前线基地的汉中,成功地将实务执行迅速、确实地交到第二代精英手中。蜀国在三国中原本国力最弱,国土最小,人才自然也最少。但诸葛亮呈先主遗命,成为蜀汉主政者之后,比任何人都更重于培养人才。

可以说,他在规划和储备接班人方面相当成功,这有蒋琬、费祎、姜维等人的德才兼备,以及在他们的前任领导人去世后仍将蜀汉政权延续了二十九年历史为证。不幸的是,蜀汉面临的对手太强大,而蒋琬去世太早,费祎又英年早逝,王平、马忠、邓芝也于诸葛亮死后不久,便相结追随而逝,最后只得由姜维独掌大局,终因内外无法兼顾,刘禅平庸误国,以及后继人才缺乏,蜀汉政权的稳定性急速衰退,而终至亡国。

“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诸葛亮的确是“可以死”,有资格去死的人。

人们或许会认为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鲜明,已经不需要这样亲手储备接班人的人本思想,而且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发现并留住那些A级员工。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能够充分利用招聘技巧网聚到A级职员,险了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外,更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的发展空间。而这也正是企业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职场生存经

有一个恒久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你的员工比你的产品更重要”。

一个成功的企业负责人,在听到退休的哨声吹响,一句“终点站到了,请全体下车”的声音之前,有必要而且应该为你的企业储备好A级员工,而不仅仅是开了退休告别宴会,收好办公桌上的私人用品,向同事、朋友及下属们说声再见就走人。A级员工的优势不仅表现在他的才能上,更重要的不还表现在他的品德、性格、责任感等内在方面。如果你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负责人,你会知道,这些内在因素对增强企业凝聚力、保持团队精神、形成良好工作作风有多么重要。一般来说,A级员工具有以下特点:

1.责任感强,熟悉专业技能,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2.积极主动,而不是宁愿坐着也要等着任务摊派下来。

3.工作节奏明确,对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掌握灵活自如。

4.领悟能力强,能准确而有效地掌握信息。

5.沉着、冷静,不在压力和挫折面前轻易屈服。

6.创新能力强,能及时调整并适应工作环境。

7.与企业一条心,关心并热爱企业。

8.态度积极并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