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54

第54章 献给上司一颗“忠心”

情景再现

刘备临终前,特加封李严为尚书令,让他掌管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平服南中后,加紧北伐工作,升任李严为前将军,负责东方防务。李严在益州为官时,与孟达交情甚深,诸葛亮便派他和孟达进行初步的接触。

由于拉拢孟达有功,诸葛亮与李严的关系越来密切。在给孟达的书信中,诸葛亮称赞李严道:“此人处理事情就像流水一样自然而迅速。不管多么困难的工作,只要由他来处理,绝对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由此可见,李严确实是位很能干的官员。

此番褒奖又激起了李严喜欢讨好别人的毛病,他很快写了一份建议书给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称王并加封九锡。自春秋以来,皇族外的臣属封王时,可享九锡之尊,九锡分别指车马、衣服、乐器、朱户(大门可涂成皇宫的朱红色)、纳陛(朝仪时可直上中陛)、虎贲(特种仪队)、弓矢、斧铖、稞酒(高级酒水)等九种代表特别身分的赏赐,可与皇帝分享正权。当年曹操就曾以魏王加九锡之尊,在邺城和许都的汉献帝分庭抗礼。

李严认为,诸葛亮将编组的北征军团空前庞大,实际上已拥有绝对的统治优势,令蜀汉国内任何一股力量都不足以与之抗衡,因此干脆让他公然拥有相对的地位,这样对蜀汉政权的稳定也会大有帮助。

但诸葛亮对主子忠心耿耿,绝对没有这种想法,便写了一封义正词严的回信给李严,信中内容大意如下:

李严,我和你相识相知已经很长时间了,对于我们的关系,我没有必要再作过多的解释。对于你提出的建议,我知道你是善意的,你是为了国家考虑才表露出这种做法。但是,我根本没有那种想法,你难道不了解我的心思吗?

我本是东方的一个低层士族,由于先帝破格提拔才做了丞相,享有丰厚的赏赐,有了这些,我已经很知足了。目前讨伐贼臣尚未成功,还没能报答先帝的恩情,我怎么能以功劳自居,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享有九锡之尊呢?这是极不符合道理的。

如果北伐能够成功,皇帝能够迁回旧都,到时候不要说九锡,就算十命(最高爵禄)我也会接受的!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在信中坦然表示,他和李严已是长久交往的朋友,但李严没有知其心志,令他感到痛惜。但是,他相信李严的建议是善意的,只是为了加强北征军团的威势,而不在乎正常的规章,所以才会打破沉默,提出这种意见。

在信中,诸葛亮更谦虚地表示,他只是一位东方的低层士族,由于刘备破格提拔,已位居人臣之极做了丞相,享受着丰厚的赏赐和俸禄。但是,目前还没有实施讨伐贼臣的行动,也没有回报刘备重用他的这份恩情,却以功劳自居而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享有九锡之尊,是自抬身价的做法,是极其不合道理的。因此,他拒绝了李严的好意。

他表示,如果北伐能够顺利成功,曹操能被除掉,皇帝能还于故都,大家才应该共同升官才。到那时,不要说是九锡,就算十命(最高爵禄),他也欣然接受。

通过这封信的内容,可以看出诸葛亮高尚的人格:毫不矫饰,非常坦诚。他明确地表示,倒不是“九锡”有什么高不可攀,而是因为自己尚未建立功勋,还没有完成应有的责任,实在没有资格接受这样的爵位和赏赐。

诸葛亮的回答,充分地表现出他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对此,古人评价道:“至于职为臣,行为如君,其名近嫌也;位为君,事臣如父,其形近猜也;不然昔周公赋《鸱鸮》之诗,成王启金滕之诰,此虽大小有异,托付不殊,竟能上不生疑心,下不兴流言,苟非诚信结于人,格于神,移于物,则莫能至是。”这种不追求个人地位,一心为国的凛然正气,至今看来仍感人至深。

诸葛亮提倡对蜀汉政权尽忠,自己虽受刘备遗托,集蜀汉大权于一身,但始终兢兢业业,将全部精力贡献于蜀汉的事业。他以自己的忠诚无私之举,使蜀汉“上不生疑心,下不生流言”,保持了最高统治集团的和睦与稳定。

诸葛亮受刘备遗托辅政,“政由葛氏”,“事无巨细,皆亮专之”。能有这样的权力和地位,对一般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如果再向前迈一步,就可称王称尊,创立个人的家天下。远的不说,就说禅代汉帝的曹氏、禅代曹氏的司马氏都是如此。然而,这种吸引力在诸葛亮面前却像磁石遇到玻璃一样,没有丝毫作用。他一如既往,克尽臣礼,戮力国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职场生存经

对老板忠诚,对公司忠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自己的事业忠诚,就是以另一种方式在为事业做贡献。忠诚体现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细致周到地体察老板和上司的意图上。忠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以此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

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可以增强老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增强集体的竞争力,使整个公司充满活力,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许多老板用人时,在考察其能力的同时,更看重其个人品质,而品质中最关键的就是忠诚。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有才能的人非常难得,一个既有才能又忠诚的人更加难得。忠诚的人无论能力大小,老板都会加以重用。忠诚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条条大路向他敞开,都有鲜花和掌声将他围绕。相反,一个人能力再强,但如果缺乏忠诚,也往往被人拒之门外。毕竟,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做出决策的大事很少,而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甚多。少数人取得成功靠的是勤奋加智慧,而多数人取得成功靠的是勤奋加忠诚。

当今社会,忠诚的人已成了“稀有动物”。许多公司花费了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的甚至不辞而别,对公司以及同事毫无留恋之情。那些留在公司的员工则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所有责任全部归罪于老板。

然而,在管理机制十分先进的公司,跳槽现象也频频发生,员工同样也不安分。因此,不得不使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员工本身的心态上来。结果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跳槽并非公司和老板的责任,更多在于员工对自身目标以及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高估了自身实力,对那些向他们频频挥手的公司抱有过高的期望。当这种风气蔓延到整个商业领域时,许多具有一定忠诚度的员工也受到传染而投入跳槽大军中,使整个职业环境继续恶化。

员工缺乏忠诚度,便会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从表现来看,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对员工的伤害才是更深的。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形成的“站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习惯,都使员工自身价值有所降低。这些人对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认真地反思,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自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年轻人丧失了成就事业最宝贵的忠诚和敬业精神,变得心浮气躁,凡事浅尝辄止,知难而退,站着这山望那山高,空有远大理想,无心执着追求。这实在是个人之悲哀,国家之悲哀,社会之悲哀!

要想在职场中生存得更好,你必须做一个忠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