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52

第52章 勇于挑起责任的担子

情景再现

诸葛亮善于自我检讨,勇于承担责任,这一点令许多人深为敬佩。

关羽失荆州被杀,刘备深感痛惜,在张飞的煽动下,决定讨伐东吴。结果,由于行动仓促,防范出现漏洞,致使在虎亭遭遇惨败。这次东征的参谋总部几乎全军覆没,主任参谋的荆州大老马良,战死于五溪的阵营。程畿在江边自杀而死。诸葛亮原先最倚重的黄权,由于和刘备在意见上产生分歧,被调任江北督军,败战后,归路被断绝,不得已投降了曹魏。

对于刘备的这次行动,诸葛亮完全持反对态度,但他十分了解刘备的个性,知道苦苦相劝也是白费,因此只是感到头痛,并未作任何劝说。诸葛亮没有阻止刘备的原因,还在于他公务过于繁忙。自从占领益州和汉中以后,他一直在为内政、经济及财政重建工作而操心费力。荆州丧失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剧变,使国防和外交的困难大大增加了,这又为他增添了压力。关羽和张飞去世后,刘备方寸已乱,这就使得经营的重任完全落在诸葛亮肩上,致使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刘备东征的事。因此,他在这段时间只是干着急,实在提不出较为完整或带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街亭失守一事,主要责任在马谡,但诸葛亮认为:“我军在祁山和箕谷时,声势及实力丝毫不亚于曹魏军,但在紧要关头曹到大败,问题不在于作战的将士,而是因为我这个做总帅的用人不当,在指挥上出现了错误。因此,应该彻底检讨的人是我。从今以后,我决定精简兵力,严明赏罚,努力改善决策上出现的弱点,重新拟定策略,否则兵力再多也是白费。从现在开始,凡忠于国家的人,都应对我进行监督,努力发现我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大胆地指出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大家才能同心协力,才能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尽快消灭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段话就是有名的《劝将士勤攻己缺教》,表现了诸葛亮为人谦虚的品质,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事作风。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善于认识错误,善于检讨自己,勇于挑起责任的担子。

诸葛亮很清楚,他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起着模范作用,影响着整个蜀汉政局,甚至每一位普通的人民。如果连他都逃避责任,那么下属就会积极地仿效,那样的话,蜀国统治阶层的人物一个个都将成为“敢做不敢当”的胆小鬼,“光复汉室”的重担就会无人去挑,这个美好而远大的梦想终将化为泡影。

然而,诸葛亮乃大智大勇、果敢坚毅者,“光复汉室”这副重担,即使人人都去挑,他也要挑;而无人敢挑时,他更要去挑。但是,挑大胆子要从挑小胆子开始,因此,他无论是在帷幄之中,还是在沙场之上,都勇敢地挑起了每一副担子。对于那些因他而造成的损失,或是仅与他有微小关系而造成的损失,这些责任,他都勇敢地承担了起来。

街亭失守,他认为是自己指挥不当;李严假传圣旨,他认为自己看走了眼,在用人上出现失误;刘备东征溃败,他自责是因为没有阻止。

在刘备东征这件事上,诸葛亮确实没有拼命劝阻。他认为刘备这次讨伐东吴应该可以获得胜利。因为蜀国已有一定的实力,刘备也已具备丰富的战斗经验,尤其和曹操对阵汉中,能将曹操逼退,这显示出刘备在指挥军队这方面的能力已经成熟了。加上东吴方面,周瑜、鲁肃、程普、吕蒙等超级将领已经去世,这对刘备而言,相当于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在东征的战场上,竟然杀出了陆逊这样的军事天才,最终导致刘备军团的惨败。

由此看来,这次失败中包含着很大的偶然性。这样,诸葛亮对于这次失败的责任就更小了。但诸葛亮仍责备自己没有做好“企划”工作,认为这是他作为一名“企业部经理”在决策上的失误,说明了他善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品质。

正因为他勇于承担责任,因此蜀国的众臣也受到了影响,都养成了“敢作敢当”的优良行事作风,致使在管理朝政的工作当中,均克尽职守,尽职尽责。

职场生存经

人都有个不良习惯,就是对自己身上的某些弱点常常视而不见。然而,当你在现实中为追求目标而不断努力时,你会意识到它们已成为你成功的障碍,这时你就会想把它们摆脱掉,但由于平时对它们重视不够,又常常觉得难以摆脱,因而不免怨天尤人。

一个成熟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会对个人、对家庭、对朋友和社会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在面临抉择之际,不是过分地强调选择的自由,而是勇于承担自己应担负的责任。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必然要与周围的人及环境发生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负起各种责任的准备。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自我控制,不把各种责任承担起来,那么这个社会的一切自由、权利都将不复存在。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事都是我们的错,或者要求我们应该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反省我们的过错和缺点。这么做的话又是另一种不良习惯了。不过,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责任,不要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超越自己的人生,我们必须每天照镜子,谦虚而坦白地反省我们对目前人生现状的责任。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进而完善自身,改善现状。

你若犯了错误,就该坦然承认,就该勇敢地挑起责任的担子,“一人做事一人当”才是真君子的做法,才是光明磊落者的行事作风,同时也是道义上追求的永远不变的崇高品质。犯了错误,千万不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者常常以各种借口推卸责任,他们是老鼠一样的胆小鬼,是“敢做不敢当”的懦弱之辈。

在心理学上,这种为自己开脱责任的“借口”被称作合理化作用——一种潜意识的保护作用,可使人避开不愉快经历的伤害。一个人出现破坏行为之后,想逃避某种责任时,合理化作用就能使他免于直接面对内心深处真正的理由或动机。但是大家都知道,借口和怨天尤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干扰自己的视线,致使无法看清事物本来的面貌。所以,他们永远也找不到成功的入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改善自己与周围环境以与人相处的关系,那么我们期望的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