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51

第51章 重视教育投资,提高人才素质

情景再现

为了更好地治理蜀国,诸葛亮对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刘焉、刘璋时代,蜀中是“学业衰废”的景象。刘备统治益州后,诸葛亮开始大兴教育事业,特别设立了教育主管——劝学从事。益州大儒张爽、尹默、谯周都担任过这个职务。

刘备即位后,诸葛亮对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了最高学府太学,由博士教授学业,以古文经学与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因此,蜀国后来涌现出大批大批的人才。谯周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和经学家,他但任劝学从事的时间最长。他培育出来的学生很有名气,其中就包括撰写《三国志》的大史学家陈寿,还有以孝顺闻名的《陈情表》作者李密。

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后,特别在成都南部修筑了一个“读书台”,“以集诸儒,兼待四方贤士”。他特别提出了延揽人才的两大原则,一是集思广益,二是循名责实。前者鼓励部属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集体智慧为国家制定最好的策略和制度,并由直谏的方式来弥补执政上的缺失。后者是通过严格的考核,对政绩进行客观、真实的评判,达到求真务实的目的,避免被虚名蒙骗而伤害了人民的利益。

诸葛亮对教育事业极其负责,即使在北伐最繁忙的时刻,他也丝毫没有放松。他甚至把这项工作开展到前线上去,在边疆地区就设立了许多读书台。相传在勉县老城北门外,有一个以诸葛亮早年隐居的地方命名,叫做卧龙岗的地方,就有一个读书台。宋朝爱国诗人陆游曾到过此地,观瞻过后,还写下了《游诸葛武侯读书台》这一诗篇,其中有句如下:“世上俗儒宁辨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诸葛亮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使得蜀汉政权一直处于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的局面,这对蜀国综合实力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认为,教育是使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大计。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极高的才能,而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来。统治者如果对教育事业不够重视,那么国家就会因缺乏人才而得不到很好的治理,最终有被竞争对手吞并而导致灭亡的危险。

在刘焉、刘璋当政时期,他们忽视了教育的作用,致使国家出现了“学业衰废”的现象,造成了国内无贤才、人民素质低下、社会风气污浊等不良现象。他们统治失败的原因,就与忽视教育有很大关系。

诸葛亮积极总结前任统治者的失败教训,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于是在刘备统治益州后,开始大兴教育事业,特别设立了教育主管一职,并推选德高望重的有识之士担任此职务,鼓励他们为国家培养人才。

刘备即位后,诸葛亮更加重视教育工作,设立了最高学府——太学,命博士传授学业,讲解古文经学与儒家经典等文章。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决策是完全正确且是十分英明的。他的举措收到了极大的成效,蜀国后来出现的大批人才就与这段时间重视教育有很大关系。并且,因为受到良好的教育,蜀国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典型代表便是撰写《三国志》的陈寿和著述《陈情表》的李密。

此外,诸葛亮还特别在成都南部修筑“读书台”,“以集诸儒,兼待四方贤士”。在北伐最繁忙的时刻,他仍对教育事业十分抓紧,在边疆地区设立许多读书台。

以上这些,都表现出诸葛亮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一名高层管理者的治国本领以及超人的智慧。

职场生存经

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竞争力,而竞争力来源于员工的知识与能力,所有知识与能力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取,因此可以说,只有对员工加强教育管理,进行教育投资,他们才能推动企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企业发展得越快,就越需要学习,而学习得越快,就越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一家公司不可能达到永远卓越的境地,它需要时刻注入新的活力,需要员工不断学习,以求获得更大的进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必须组织员工积极进行学习,学习可增强组织的革新与创造能力,使组织日新月异,不断创造未来。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各大先进企业都非常重视提高员工素质,从而不惜花费巨资对员工进行教育投资。德国各州政府每年用于培训教育的经费达40亿马克,私人企业用于徒工培训和员工再教育的经费也达200亿马克。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开支就超过10亿美元之多。日本的一些企业甚至明文规定,企业领导者有培养员工的责任;并将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培养员作为考察其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体来说,对员工进行教育投资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1.可提高员工素质;

2.可改善工作质量;

3.可提高员工开发与研制新产品的能力;

4.有利于营造公司和谐融洽的氛围;

5.可完善公司形象;

6.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然而,许多老板与企业把培训与学习看成是一种支出与负担,并严加控制。企业常常不惜巨资在设备与技术上进行投入,而对学习培训费用却非常吝啬,结果造成先进的设备不会用或用不好,投资不能获得预期效果。大量事实证明,设备投资应该适可而止,而对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的费用应予以提高。同样的设备,不同的人会发挥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员工通过学习发挥出的热情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当你想在设备上投入一分钱时,先看看有没有半分钱投入到工作人员身上,如果还没有,请别急着在设备上进行投资。

至于如何组织员工学习,可以按照如下办法进行:

1.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建立考核制度进行检验。

2.举办由员工和公司领导共同参加学习的课程和讲座。

3.在公司内外组织一些益智性游戏,训练员工的思维和观察能力,使其养成爱动脑的习惯。

4.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员工定期到本职以外的部门或工作岗位上任职,以增长其业务范围以外的知识。

5.利用空余时间,让员工去参观某个行业展览。

6.鼓励员工重视后续教育,参加各种学校举办教育课程,参加公司内部的培训课程。鼓励员工积极争取各种专业协会的成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