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41

第41章 推心置腹,以诚相见

情景再现

刘备在永安养病期间,诸葛亮先后派尚书令刘巴及军议中郎将射援前去请安,顺便汇报一些国家大事。但刘备未作任何指示,反而吩咐他们转告诸葛亮,一切事务可由他全权代理,自作主张。有几次,诸葛亮想亲赴永安探望刘备,但均因成都军政事务繁重无法脱身。此间,刘备以书信与诸葛亮联系,告诉他当前应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要以他为念。由此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程度,已到了深信不疑的地步。

“白帝托孤”一事,更表现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而且,这也成为君臣信任的千古美谈。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朝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事无巨细,亮皆专之”。在封建政坛中,“功高震主,权重招祸”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在蜀汉政权中,这种现象被打破了。

后主刘禅对诸葛亮非但不猜忌,反而对他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悲痛万分。李邈上疏说:“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好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随后,列举历史上的两个例子,证明诸葛亮死了比活着好。一个是西汉宣帝诛杀霍禹之事。李邈说,宣帝并不是滥杀无辜的人,霍禹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把持的权力太大,已经威胁到了帝王权位的安危。另一个是春秋时申无宇的一句话:“五大不在边”。“五大”是指五种权力很大的人,这种人长期统兵在外,也对朝廷构成极大的威胁。李邈认为诸葛亮就属于“五大”之人,同样对蜀汉政权构成了威胁,因此说他“死了比活着好”。

刘禅知道诸葛亮对主子忠心耿耿,决不是李邈说的那种人,因此对李邈的一番话感到异常气愤,便把他杀掉了。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当初之所以选刘备这位最落魄的老板作主子,是因为他被刘备身上那股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所吸引住了。在《三国志·先主传中》,陈寿作了如下评语:“先生(刘备)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刘邦)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在当时素有“英雄”之名,其得名的最主要原因,是待人诚恳、宽厚,能完全信任别人。因此,他也很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此外,刘备具有强烈的亲和力,不摆架子,知人善任,这都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诸葛亮认为,只有像刘备这样的老板,才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自己才能放手施展抱负。诚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当时刘备身无立锥之地,靠寄人篱下而生存,而曹操称雄北方,诸葛亮许多好友都投奔到那里;孙权据有富裕的东吴之地,亮兄诸葛瑾在那里得到重用,但诸葛亮无意投奔曹、孙,却心甘情愿与刘备“驱驰”,这正是因他被刘备救世待人的诚意所深深感动。同时,诸葛亮所做的决断也表现出了他独特的个性,以及伟大的人格。

自从跟定刘备那一天起,诸葛亮便做好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准备,下定了甘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定决心。走马上任之后,他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谋划战争方略,制定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等等,全心全意为蜀汉的生存与发展贡献力量。

诸葛亮对主子的忠诚,在《出师表》一段文字中可见:“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杜甫诗《蜀相》中亦有云:“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的就是诸葛亮为建立蜀汉霸业而鞠躬尽瘁,连续效忠刘备父子两代,克尽老臣之心。

职场生存经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要与别人合作,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讲信用,换句说话,就是双方要相互信任,对合作伙伴要忠诚。

例如,甲有管理才能,乙有一笔资金,两人如果能够合作,就可以干一番事业。但两人如果互不信任,互相猜疑,自然就无法合作成功。比如,甲是个“黑心”的家伙,跟乙合作后,常把资金挪作它用,或携款潜逃。再如,乙是个“黑心”的家伙,他认为甲只是出了点“力”,动了几下“脑子”,便认为他不该得到很高的报酬,进而做出违背情理之事。这样,事业自然很难进展下去。还有,如果两人各怀鬼胎,那么即使暂时合作成功,但时间一长,各自的狐狸尾巴就会显露出来,最终两人仍将走上分道扬镳的下场。

由此可见,合作伙伴之间没有信任、彼此不够忠诚是干不成大事的。寻找合作伙伴时,应以“志同道合”为原则。“志”指是的目标和动机,从广义上讲包括创业者建立企业的动机、目标及创业者确定的企业目标、规划等诸多复杂的内容,可以是赚钱、扬名、实现理想……“道”就是实现“志”的方法、手段,即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

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也并不意味着要与他形成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可见,亲兄弟尚且如此相待。作为合作伙伴,更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划清彼此间的关系:

1.确定每个合伙人的管理权限和范围;

2.确定合伙期限;

3.确定每个合伙人的投资额以及所占股份的比例;

4.制定分配利润的原则;

5.制定对不负责任者的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