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40

第40章 亲贤臣,远小人

情景再现

魏延是蜀汉一员骁将,有勇有谋,精明强干,是一位十分难得的人才。

刘备在世时,对他非常器重,把他从牙门将军提升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之职。诸葛亮也十分重视他,把他看作军中支柱。后来,由于他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因此,大多数人都以为,他将是诸葛亮的继承者。然而,诸葛亮早已把蒋琬定为接班人。在给后主刘禅的一封密信中,诸葛亮曾写道:“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诸葛亮之所以这样说,是有根据的。他独具慧眼,善辨良莠,早已看出魏延不是可靠的人选。他认为魏延天生有一根“反骨”,将来可能会起兵作乱,因此对他提高了戒备心理。

诸荀亮在六出祁山,率军出汉中时,魏延曾献计领兵5000取路出襄中,沿秦岭东面,由子午谷进军长安。客观地讲,这条计策是有道理的,而且还很高明。因为当时魏武帝、魏文帝已先后去世,而魏明帝刚刚继任,蜀兵如果突然杀去,必定打得魏军措手不及。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于五丈原病重,便独自在帐中祈禳北斗。魏延误中司马懿之计,飞步入帐报告魏兵将至的消息,因为脚步过于急促,不小心将主灯踩灭,致使诸葛亮祈星失败。这更削弱了诸葛亮对他的好感。

诸葛亮料定,他死之后,魏延必将起来造反,于是临终前交代亲信如何斩除魏延。诸葛亮死后,杨仪代行丞相之职。魏延知道这是诸葛亮的安排。他自恃功高,口出怨言,对诸葛亮的安排极为不满,于是在蜀军退至栈道口时,起兵叛乱,并放火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

这果然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当然,诸葛亮早已安排好了对付他的办法。丞相杨仪依诸葛亮之计,故意激魏延在马上大叫“谁敢杀我”,他话音刚落,便被身后的马岱斩下马来。魏延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生前一直重用魏延,但认为这个人“只可用之,不能托之”。纵观魏延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有很大的优点,又有很大的缺点。优点是能征善战;缺点是反复无常,有颗小人之心。魏延之所以在蜀军中担任将军,奋勇杀敌,主要是因为他只服诸葛亮,诸葛亮在,他则顺,诸葛亮死,他则反。因此,诸葛亮在死前给马岱一个锦囊妙计,也给杨仪、姜维一个锦囊妙计,在关键时刻,马岱出其不意地杀了魏延。

混军斩将的谋略,是诸葛亮利用魏延骄傲轻敌,以及他刚愎自用的性格等弱点来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另一方面,诸葛亮之所以能除掉魏延,是因为他深知自己死后万般复杂的情况,将使得除此人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所以才有了多方的、周密的布署,这可称得上是一组奇计。

诸葛亮作为一位军师,每做出一个决断,都关系到整个蜀汉集团的生死存亡,因此对于每一项大大小小的工作,他都格外认真谨慎地去完成。在用人方面,他“亲贤臣,远小人”,注重选用德才兼备之材。

东汉时期,世家豪族掌管着选拔官吏的权力。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他们不管所用之人是否具有才能,只要是世资门第,就能当官。于是,世家豪族子弟人人从政,多数尽是无能之辈,致使东汉统治一片黑暗。

诸葛亮吸取了这些教训,特别是总结分析了西汉兴盛和东汉没落、衰亡的原因,之后在《出师表》中提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著名论断。诸葛亮认为,要想富国强兵,实现统一大业,在用人时必须选贤任能,组织一批有才干、有远见的骨干力量。于是,他提出“提官以能为次序”、“封爵以功为先后”的主张,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归附蜀汉之下,使政治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以稳定。

诸葛亮“受先帝之托”,志在扶刘兴汉,故此他所倚重的人才必是“志虑忠纯”的忠孝之辈。而诸葛亮本人就是个德高才大的大贤人,他未出隆中而三分天下;为北进中原、统一中国,以至“鞠躬尽瘁”,以报刘备知遇之恩,这些都表现出他“重德”的行事作风。

对于有才无德者,诸葛亮依然任用,但不委以重任。对于德才兼备者,当然大肆任用,并以重任相托。这一点,从他委任后继者的事例中便可看出。

诸葛亮将后事托给蒋琬,就因为蒋琬属德才兼备之人。的确,蒋琬为人素以“德”而见称。他待人以宽,秉公办事,不计恩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遵其所言,任蒋琬把持国政,蒋琬在全军丧主,四面悲歌的情形下,镇定自若,忠心事主。在其执政期间,做到了国泰民安,确实不负诸葛亮所托。此外,诸葛亮重用的费祎、董允、姜维等人也均德才兼备。

在诸葛亮去世后的29年间,他们四人先后执掌蜀国朝政,皆诚心扶汉,鞠躬尽瘁,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若不是诸葛亮为蜀国挑选出这四根“顶梁柱”,那么在与兵强马壮、人才济济的魏国对峙时,蜀国恐怕早已成为魏的腹中之物了。

由此看来,诸葛亮“亲贤人,远小人”,用人时注重“德才兼备”的做法,是相当成功的!蜀中将士受到诸葛亮的影响,个个忠于蜀汉,作风端正,团结一致,从未出现过像魏吴两国那样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丑恶现象。

职场生存经

当今时代,企事业单位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只有那些优秀人才,才能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内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才能为公司或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改革开方以后,各大公司及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彼此之间进行着异常激烈的商业竞争。与此同时,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门路。这再也不像三国时代那样,只有“刘”、“孙”、“曹”三大集团,除了这三家大公司,“应骋者”别无选择。

而如今,用人单位多如牛毛,应聘者也不计其数,双方可以自由选择,有较宽阔的回旋余地。也正因如此,双方之间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应聘者希望用人单位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等,而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及业务素质等。

这里主要谈谈人才这个话题。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已成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

那么,领导者应该如何选择人才,而当代企业人才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对于选择人才,这里只奉劝各位领导者牢记孔明先生的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

至于当代企业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最起码要符合两个条件,便是孔明先生用时人注重的“德才兼备”。具体来说,当代企业人才应具备如下素质:

1.良好的敬业精神。这是企业挑选人才时所应考察的第一个问题。现在人的智力几乎相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具备良好敬业精神的员工,必定能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2.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是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如果道德品质败坏,那么他即使再有学问和能力,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多大利益,反而会给企业造成极大危害。企业如果录用一批道德品质高尚的员工,那么无疑将对企业自身形象以及经效益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3.团队精神。当今时代,几乎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因此,具备团队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4.工作能力。这是选择人才时最关键的一点。单位在用人时,一般先通过适用期对试用人员进行考核。在此期间,试用人员如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便有被录用人可能;如果不能胜任,大多则被辞掉。

5.反应能力。面对同一个问题,反应能力较强的人,一般能比常人更敏捷地做出分析、判断,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形下,反应能力、办事能力较强的人,势必会受到欢迎。

6.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发生着一日千里的变化:市场瞬息万变,新发明层出不穷,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必须能够推出富有新意的产品,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此外,当代企业人才还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自我了解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