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39

第39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情景再现

街亭一战,马谡失守,为顾全大局,诸葛亮下令全军即刻回蜀。

安顿完毕,诸葛亮唤王平入帐,责备他说:“我命令你与马谡同守街亭,你为什么不劝谏马谡,致使街亭失守?”

王平道:“我曾三番五次提议,要在当道上修筑土城,进而安营把守。而他非常愤怒,坚决不从。因此,我独自带领五千人马冲下山去。不料,魏兵突然杀出,将我们团团包围。我与士兵冲杀十多次,都不能杀出重围。丞相若不相信,可向各位部将询问实情。”

诸葛亮令王平退下,又唤马谡入帐。诸葛亮流着泪说:“马谡,我与你情同手足,感情甚深,但你今日违反了军令,我应照章办事,将你推至辕门斩首示众,我实在不忍心啊!”话音刚落,左右武士便上前押解马谡,来到门外,即将行刑。

参军蒋琬见此情景,高呼“刀下留人”,并入帐参见诸葛亮,为马谡求情道:“丞相,楚成王因战败的原因,杀了大将成得臣,楚国的敌人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异常庆幸。如今天下未定,您要杀害有智慧又有谋略的将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况且也会让我们的敌人幸灾乐祸啊!”

诸葛亮说:“孙武之所以能制胜天下,是因为他执法严明。如今四海分裂,必须依靠战争来解决问题,如果军中法令不严,又怎么能有效地讨伐贼寇呢?所以,马谡理当斩首。”

于是,左右武士按军令将马谡处以斩刑。待武士将马谡首级献上来的时候,诸葛亮以及大小将士等人无不痛哭流涕,但将士们都赞同诸葛亮不徇私情的做法,同时也更加崇尚其伟大的行事风格。

诸葛亮的智慧

对于“斩马谡”这一举措,许多人对诸葛亮持反对甚至是责备的态度。当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诸葛亮“斩马谡”并非义气用事,若从维护法律尊严这一点来讲,其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诸葛亮深知,马谡确是一位良才干将,但不能因此而赦免他的过错。如若对其姑息纵容,那么此后可能会有千千万万个“马谡”出来犯错误,进而要求赦免,那样的话,军队里就相当于失去了法制。没有严法进行约束,国家将变成一盘散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诸葛亮是顾全大局之人,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毅然决定“杀一儆百”,以严明军纪,这对蜀军日后的军纪整顿大有益处。在《出师表》里面,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词句,由此可见诸葛亮执法的严格性,不偏不私,一视同仁。

在马谡未斩之前,蒋琬曾为其求情,但诸葛亮主意已定,定斩不饶,也足见其“铁面无私”。其实,诸葛亮深为马谡的遭遇而感到痛惜与遗憾,他根本不舍得杀掉生死患难的同胞兄弟。对于当时他做出“斩马谡”这一决断的艰难程度,后人是可想而知的。诸葛亮对马谡的情义,在马谡死后也可见一斑。据《襄阳记》载,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为之“吊祭,为之落泪,并且抚恤扶养马谡的遗孤,恩赐如同马谡生前。”

但无论如何,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举,乃是为国家长远军事利益不得已而为之,乃是一种大智慧。

职场生存经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统治阶级制订与实施严格的法律,并严格进行执法,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样,企业要想很好地生存与发展,也必须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作保障,企业员工便如一盘散沙,无法按照一定的秩序正常工作,当然也无法为集体和个人创造经济利益。

当然,企业仅仅制订了规章制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按照规定的内容严格加以执行。如果制订了规章制度而不严格执行,对违规者不按规定处理,姑息纵容;或在执法过程中因人而异、亲疏有别,这就会导致制度自行废弛,沦为一纸空文。

一个正规的公司或企业,必须制订如下基本制度:

1.明确的作息时间;

2.鲜明的奖惩原则;

3.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职责;

4.每一位员工的权力范围;

5.每一位员工的业务素质及业务能力;

6.员工如何享受公司或企业的各项待遇;

7.员工应履行的义务以及所就享有的权利;

8.公司或企业的性质及结构;

9.公司或企业的经营内容和范围;

10.公司或企业各项资源的分配状况。

公司制订规章制度后,严格按照规定内容予以执行。领导阶层应严格执法,不应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不应把员工分成三六九等,凭自己喜好发放工资;也不应不切实际地对员工成绩进行评价。领导者应多为员工利益着想,为其按月开工资,使其按时上下班;该奖的当众奖励,该罚的当众处罚。同时,员工也要尽最大努力遵守规章制度,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不应加以掩盖,应主动承认,并及时挽回,以免为公司或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领导者要做好榜样,下属员工应积极进行学习,全体上下拧成一股劲,大家团结一心,这样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