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38

第38章 制服对手,攻心为上

情景再现

蜀汉建立之后,一日,益州忽传飞报:蛮王孟获起兵10万发动叛乱。诸葛亮闻报后,奏明后主,遂率大军南下讨伐,最终击溃南蛮军队。

第一次擒得孟获,诸葛亮当即将其释放。见此情景,众将疑惑不解,问:“孟获是南蛮的首领,我们好不容易将其擒获,南方便能平定,丞相为什么要放虎归山?”诸葛亮笑着说:“我擒此人,如囊中取物,但必须让他心服口服,南方才算彻底平定。”众将听后,深表赞同,并顺从丞相安排。

此后,诸葛亮又先后四次设计擒得孟获,但孟获口服心不服。而诸葛亮始终心平气和,一次次将他释放。

后来,在孟获兄长孟节的协助下,诸葛亮第六次擒得孟获。但孟获依旧顽固不化,大喊不服。诸葛亮心中自有定数,又一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再次擒得孟获。并派人对孟获说:“丞相觉得有些惭愧,不欲与公相见。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人马来决胜负,公今速去。”孟获闻听此言,深受感动,垂泪道:“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

说毕,孟获和他的兄弟、妻子以及部下等人,都跪在帐前,向诸葛亮谢罪:“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说:“公今服乎?”孟获哭着说:“吾子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遂归蜀,效犬马之劳。自此,南中平定,蜀国实力进一步壮大,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

诸葛亮的智慧

对于讨伐南人的这次行动,诸葛亮这样认为:

南方的少数民族,一向以“天高皇帝远”、“险峰为屏”作优势,拒不服从朝廷的命令与管辖,而是擅自做主,为所欲为,气焰十分嚣张。此次南下,蜀军即使用武力强行镇压了蛮军,但蛮军心里上并不一定服从,这样,等蜀军撤退之后,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再次发动叛乱。那样的话,问题便不易解决。如果将他们赶尽杀绝,以除后患,当然可以做得到,但这不是仁者王师应有的作为。况且,这在短期间内又无法完成。其实,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要想让南人及早顺从,以收长治久安之效,必须实施“攻心”之策。

诸葛亮很清楚,孟获在南人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很高,深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汉人所敬佩,因此决定以他为突破口,先活捉他,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受到感化,进而使其说服所有南人归蜀。

诸葛亮在实施“攻心为上”策略时,主要从四点出发:

一、展现实力使对手“怯”。第二次擒得孟获,诸葛亮命人为其松绑,并设宴盛情款待,之后请孟获参观蜀军军营粮草,目的是让他明白:蜀军实力雄厚,蛮军若想再战,依旧逃脱不了失败的下场。

二、巧施妙计使对手“服”。在第三次交战中,诸葛亮识破孟优奸计,进而将计就计;第四战中,诸葛亮故意丢弃粮车,引蛮军入埋伏圈,均使蛮军遭受重挫,并擒得孟获,充分显示了诸葛亮高人一筹的谋略。孟获虽然嘴上不服,想必心中也已暗自钦佩。

三、利用对方使对手“畏”。第五次与蛮军交战时,诸葛亮招抚了蛮人杨锋及其五个儿子,并利用他们擒住了孟获及朵思大王。这是孟获做梦都没想到的。他本来想以杨锋的势力击退蜀军,却发现自己人“同室操戈”起来,知道这是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不禁心生“畏”惧之情。

四、施以恩惠使对手“羞”。第七次擒得孟获,诸葛亮命人将他和他的亲信、家眷安排在帐内,并以酒食压惊,后又派人通知孟获可以撤离汉营,以备再战。孟获感到无比羞愧,遂命部下及家眷一同归蜀。

诸葛亮七擒七纵之举,可谓空前绝后。他之所以有如此的胆量与气魄,是因为他擅用“攻心”之术,以此约束和嵌制对方,使对手按自己布下的棋局一一出招,最终败在自己手下。有史以来,这是运用“攻心”之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

职场生存经

在发表意见或看法时,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同自己的说法,服从自己的意志,听从自己的安排,尤其是这种事情发生在上级对下级的情况时,更是如此。然而,事实往往不能如己所愿。很多时候,即使你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而别人却根本不往心里去,依旧固执己见,与你背道而驰。

遇到这种问题,你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首先应该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说话的口气不对?是不是自己没有把要说的内容表达清楚?是不是虽然表达清楚了,却没有说到对方的心里去……

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就要及时转变思路,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处理。例如,对于“孟获”之类的人物,就应以使之“畏、羞、服”等手段达到攻其“心”之目的,最终让他的思路与自己靠拢。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以下是几条技巧,如果运用得当,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1.以真情感化对方。一个人被说服的时候,最担心受到对方伤害。因此,如果你能以诚恳的态度、满腔的热情对待对方,营造温馨的交谈氛围,对方常常会减轻抵触情绪,除掉心理屏障,这便有利于和你尽情地沟通,从而缓和或化解矛盾。

2.通过交换信息促使对方改变。意见产生分歧的原因,是因为每个人掌握着不同的信息:有些人认识狭隘,对一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入;有些人思想陈旧,易受传统思想束缚;还有些人没有主见,常把道听途说的信息当作真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他,他就会觉察到真正信息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进而会采纳你的意见。

3.用间接的方式促使对方转变。在说服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必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为自己辩护,对你进行攻击,这便不利沟通与交流。因此,最好采取间接的方式促使其转变想法。如把指责变为关怀;用形象的比喻加以规劝;避开裨问题谈盯关的事;谈别人的或自己的错误来启发他;用建议的方法提出问题,等等。

4.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对方。每个人内心都有一股正义感,都有崇尚高尚道德的一面,因此在说服他人时,可利用高尚的动机加以激励。比如,这样做对国家、对集体将有哪些好处;对家庭、对亲友将有哪些意义;或对自己的名声和威望将有什么影响,等等。这样一来,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觉得应为大局着想,从而就会积极地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