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14

第14章 针对企业拿出高水准策划方案

情景再现

《三国志》载,诸葛亮在第一次见到刘备时,胸有成竹地通过了其口试。当刘备以天下时势相问时,诸葛亮纵横捭阖,向这位“面试官”,也是未来的老板娓娓道来:

自从董卓叛乱以来,天下英雄并起相逐,割据州郡自立者不计其数。其中以北方的曹操最为显著。曹操和袁绍相比,声望不高,兵力更是少得可怜,但最后曹操仍能击溃袁绍,以弱胜强,这不仅是他善于抓住时机,更重要的是进行了长期的规划。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雄师,而且又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因此,要想匡正汉室,成就大业,必须铲除曹贼,但绝不可以硬碰硬。

东南方的孙权据有江东,并且经历了三代人的精心治理,政权非常稳固,地势上更有长江天险可守,人民生活富足,军队粮草充足,属下贤明能干的人才颇多。像这样的势力,只可尽量结为盟友,而不可与其敌对。

荆州北据汉江和沔水的天险,南方又拥有南海的财利,东连吴国,西通巴蜀,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从目前的形势看来,荆州现在的主人刘表无力保住这块地盘,这不正是上天有意安排给将军您的良机吗?但愿将军不要错失。

西方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当年汉高祖便是在这里建立基业,进而统一天下的。现任的益州牧刘璋为人糊涂懦弱,北方的张鲁更是虎视眈眈。虽然人民生活殷实,物产富足,但领导者却不知爱惜这些有利条件,因此国内充满不安气氛,智能之士极希望能有明主前来统治。将军即是汉室宗亲、帝王后裔,而又以“忠信”名扬四海,深得各方英雄归心。如今又求贤若渴,有虚心接受他人的雅量。依我的建议,应先取得荆、益两州,守住其天险,再西和戎人,南抚夷越。外交上和孙权建立同盟关系,内政上更要励精图治,培养国力,然后忍耐以等待最佳时机。

一旦天下大势有变,便可以派遣大将率领荆州兵马北上,直接攻打洛阳,将军再亲领益州军团,由秦川进攻,还怕百姓不箪食壶浆以迎接将军吗?如果真能依照此计划而行,那么将军的霸业一定可成,汉室也可以中兴了。

刘备在听完诸葛亮的一席话之后,不禁茅塞顿开。他当即一锤定音,聘请诸葛亮为自己的最高企划人才。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当初的口试——《隆中对》,可以说是他在首次见到老板时,向公司提出的长远发展规划。

虽然诸葛亮是誓死忠于汉皇室的“清流派”传人,但在规划上倒相当务实,他主张不要和曹操硬碰硬,并且要联盟江东孙权的力量,这便是为日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联吴制曹”大战略的基本精神。

说到建立基业,诸葛亮更是非常理性,他甚至采取了“马基维利”式的弱肉强食策略。长年居于荆襄,又认识那么多宿老名士,所以诸葛亮对刘表政权的“家内事”,了解得相当透彻。从其政权基础太弱,领导得个性犹豫不决,到内部矛盾重重,诸葛亮可谓了如指掌。而刘备一向有英雄之名,又是曹操的宿敌,万一刘表政权有了意外,刘备获得反曹派的支持,以压抑亲曹力量,并非不可能之事,诸葛亮便是要刘备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对于相隔数千里的益州政权,诸葛亮也能分析得入木三分,相当令人惊讶。年纪轻轻,便能如此熟悉天下大势,诸葛亮倒真是有备而来。司马徽所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指的便是诸葛亮这一方面的才能。

《隆中对》中的种种预测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经过通盘考虑,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据此而制定的决策可行而稳妥。这一决策的核心是避开强大的曹操和孙权,向力量薄弱的中西部发展,然后积蓄力量,向中原拓展。这既符合当时的形势,又颇得兵法要领。

当然,诸葛亮是完全在对客观形势的了解之后,才提出这一套策略的,而且,鲁肃在初见孙权甘宁在投奔孙权,程昱在赤壁大战前对曹操分析今后的局势时,都有过与诸葛亮类似的眼光。鲁肃和甘宁都因此而备受孙权看重,只是程昱由于遇到刚愎自用的曹操而境况不佳。可是,对于久居北方的刘备来说,诸葛亮的这一套策划方案无疑具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有了这一套策划方案,面试一锤定音,诸葛亮从此备受刘备的信任和器重。

而且,后刘备事业以及历史的进程也基本沿着《隆中对》所预测的路线发展,也证实了诸葛亮的这一策划方案具有空前绝后的水准。

职场生存经

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谁能过好面试的第一步,谁就能开启一个精彩的职业生涯。要想求职成功,就必须在各方面战胜竞争对手。而要想拿出有水准的策划方案,先声夺人地进入职场,就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知识面要广;

2.准备要充分;

3.目标要明确;

4.心太要积极;

5.责任心是动力;

6.专业水平是保证;

7.表达能力是手段;

8.发展思路和具体;

9.要实事求是;

10.切勿“纸上谈兵”;

11.切勿自我吹嘘;

12.提出缺点须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总认为做企划的,不但可以动脑筋,又可成天坐在“冷气办公室”里,不用卖力、也不用流汗,认为这才是个“运用智慧”的工作。许多公司的高级知识分子戴上企划人才的帽子后,便躲在办公桌后面,大谈“策略规划”及“战略指导战术”的道理,孰不知,这样的战略规划,经常只是“银样蜡枪头”,华美没有实用价值。

事实上,策略规划中的创意,更多的是需要实务经验的磨练,并在长期的寂寞思考中培养完成的。没有经验的策略规划者,计划订得似乎详细而完整,但是整个计划僵硬而缺乏弹性,甚至毫无执行的可能性,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尚未进入职业生涯的年轻人,而你的目标又是做一个企划人员,那么,你最好先脚踏实地地考察市场,熟悉市场动作规律,这样做起企划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第四章 试用期的表现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