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36432700000027

第27章 好学未若善学(2)

如果将哲学看作一个人,他正是这样一位大师。从其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博大的智慧胸襟来看,哲学真的无所不知,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到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从千年前的奇思妙想到当今的智能科学,无一不为哲学所关注。然而,从事物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的角度看,哲学又是一无所知的,他无法告诉你几千年前的世界是怎样的,也不能告诉你机械是怎样运作的,甚至不能具体地告诉你心脏是如何活动的,相对于科学,哲学又是一无所知的。

国画大师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在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时,他却再次重申,我真的不会画画。其实,齐白石老人是从古人的艺术瑰宝与不断地自我学习中看出自己能力的细微,这种接近真理的“无知”,其实是最高的智慧。巴金老人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我不会写作……闻者惊诧不已,但如果认真地读他的作品,就会感到巴金只是把非说不可的话说了出来而已。

蒲鹤年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对此颇有所感,“大实若虚”与“大伪似真”,详细地谈论了丁肇中先生的“无知”与一位“万能科学大师”的“无所不知”。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外学科问题,也无论提问者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丁肇中最常给出的回答是三个字——“不知道”。他曾解释:“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要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而很多打着万能旗子的大师,却常常宣称自己可以预见未来,照见过去,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

有些人本来无知,却冒充内行去做了,孔子说他绝对不做这样的事。所谓学问,一边学要一边问,多请教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对,在听取时还要有所选择。对好的见解,就要采纳。仅听还不够,要加上经验,读历史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相当事实的体验,读历史也没有用,最多不过是个书呆子。要多亲自体会,并且用心记下来。

舍博弃杂,只为一心一意

博而不专,三心二意,是很多人的通病。《荀子·劝学》、《礼记·劝学》以及东汉蔡邕《劝学篇》中都提到了一种小动物——“多才多艺”而又样样“稀松平常”的鼯鼠。“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五技者,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泅不能渡渎。能走不能绝人,能藏不能覆身是也。”能飞却飞不过屋顶;能攀而攀不上树梢;能游而游不过小水沟;能跑而赶不上人走;能藏而不能“覆身”。这就是五技而穷的鼯鼠的悲哀。所以说,专注于心是做人做事的大原则,博而不专,杂而不精,必会制约人生发展的高度。

《庄子·人间世》中的:“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南怀瑾先生解释这句话时说,“夫道不欲杂”,这里提及的“道”不是形而上的道,而是人生的大原则。生于天地,立于人世,不管做哪一行,无论做任何事,都要精神专一,有始有终。修行之人想得自在,修成正果,须一门深入,方法毋杂。方法多了,智慧不及,不能融会贯通,反而一无所成。

南怀瑾先生说,昭文、师旷、惠子这三位历史上的音乐巨匠,其音乐造诣已达到入道的境界,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他们音乐成就的登峰造极源于其个人所“好”,任何学问,任何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专注于心,必有所成。留名万世学有专长之人,都是由于他对某一领域有所偏好,专注于心,穷根究底,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人生中的许多原则,一言概之:心无旁骛,一门深入。

说到此,不由想起一则故事,相传一位得道高僧来到一座无名荒山,山间茅屋中闪烁金光,高僧料定此间必有高人,遂前往一探究竟。原来,茅屋中有一位老人,正在虔诚礼佛。老人目不识丁,从未研读佛经,只是专注地念着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哞。”高僧深为老人的修为所动,只是他发现老人将六字真言中的两个字念错了,他指点了老人正确的梵音读法后便离开了,想老人日后的修为定能更上一层楼。然而,当一年后,他再次来到山中,发现老人仍在屋中念咒,但金光已不再。高僧疑惑万分,与老人攀谈得知,老人以往念咒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得高僧指点后总是过于关注其中两字的读法,不由心绪烦乱。

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一样。“杂则多”,欲望多了,懂得多了,有时便会流于表面,不专一,不深入,博而不专;“杂则多,多则扰”,考虑得太多,困扰了自己,也困扰了他人;“扰则忧,忧而不救”,思想复杂了,烦恼太多了,痛苦太大了,连自己都救不了,又何况他人?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张艺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电影艺术的诚挚热爱和忘我投入。正如传记作家王斌所说的那样:“超常的智慧和敏捷固然是张艺谋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惊人的勤奋和刻苦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拍《红高粱》的时候,为了表现剧情的氛围,他亲自带人去种出一块100多亩的高粱地;为了“颠轿”一场戏中轿夫们颠着轿子踏得山道尘土飞扬的镜头,张艺谋硬是让大卡车拉来十几车黄土,用筛子筛细了,撒在路上;在拍《菊豆》中杨金山溺死在大染池一场戏时,为了给摄影机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更是为了照顾演员的身体,张艺谋自告奋勇地跳进染池充当“替身”,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摄影师满意为止。

1986年,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吴天明点将出任《老井》一片的男主角。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艺谋接到任务,二话没说就搬到农村去了。他剃光了头,穿上大腰裤,露出了光脊背。在太行山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里,他与当地乡亲同吃同住,每天一起上山干活,一起下沟担水。为了使皮肤粗糙、黝黑,他每天中午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曝晒;为了使双手变得粗糙,每次摄制组开会,他不坐板凳,而是学着农民的样子蹲在地上,用沙土搓揉手背;为了电影中的两个短镜头,他打猪食槽子连打了两个月;为了影片中那不足一分钟的背石镜头,张艺谋实实在在地背了两个月的石板,一天3块,每块150斤。

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真跌真打,主动受罪。在拍“舍身护井”时,他真跳,摔得浑身酸疼;在拍“村落械斗”时,他真打,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在拍旺泉和巧英在井下那场戏时,为了找到垂死前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硬是三天半滴水未沾,粒米未进,连滚带爬拍完了全部镜头。

张艺谋成功了,他的成功离不开对目标的专注。同样,如果你专注于路,目的地就在你前方,你始终都会走到终点;如果你专注于困难,在路途中你只会一味地去想着如何该如何去克服困难,始终想不到目的地就在离你不远的前方,你会永远都走不到终点!

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控人生的大原则,专注于心,有始有终,不要像五技而穷的鼯鼠,在关键时候没有一样能够拿得出手。所以李清照说,“专则精,精则无所不能。” 舍博弃杂,只为拥有一心一意的人生。

磨难是岁月的砥砺与财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南先生说人格坚定的人在时代的大风浪来临时,人格还是挺然不动摇,不受物质环境影响,不因社会时代不同而变动。持之以恒的人会在人生的后程发力,经过长时间的积蓄,厚积薄发,往往能笑到最后。简单来说,人生的定论总要在经过一定事情之后,才能得出,而不由个人的禀赋决定。莎士比亚说过,斧头虽小,但经过多次劈砍,终究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倒。

我们知道,对一个人人生的评价,要在最后看结论,要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以及许多是非曲折之后才能得到一个人的最终表现。南先生曾提到过历史上的一件有关孟子和朱元璋的趣事。

相传,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内心非常讨厌孟子,认为孟子不配“亚圣”的称号,也不应该把他的牌位供在圣庙里,因此,他下旨取消孟子配享圣庙之位。到了晚年,他的年事阅历多了,读到《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节,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认为孟子果然不失为圣人,是亚圣,于是又恢复了孟子配享圣庙之位。

相信很多人会和当年的朱元璋一样,对孟子的那段话感同身受,而且时日越长,感受越深。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磨难,正如一位智者所言:“没有苦难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一个人只有经过困境的砥砺,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有一位名叫莱温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芝加哥有名的牙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但是,她为这个理想什么也没有做!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莱温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另一个名叫露丝的女孩却实现了莱温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露丝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她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她不像莱温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芝加哥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一般不会雇用的。”露丝没有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继续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孩子。露丝在那里工作了2年,之后又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5年,她终于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莱温在10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而露丝则采取行动,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听到有的人说:“我这么聪明,将来准是做大事的,你们就等着吧,等我有钱了,请你吃满汉全席,再给你们一人买一辆飞机!”言语之间,踌躇满志,仿佛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当别人问他凭什么就能做大事的时候,他们会振振有词地说:“知识就是力量,智慧就是财富,我两样都有,我不成功谁成功!”可是若干年后,他还是老样子,没有半点成功的迹象。

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如果不努力,哪怕拥有了某方面的天赋,也可能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磨炼而丧失了成功的机缘。

有一个年幼的孩子一直想不明白自己的同桌为什么每次都能考第一,而自己每次却只能远远排在他的后面。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母亲和儿子坐在沙滩上,她指着海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向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很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也未必能得到成功的回报,然而,他们却无憾无悔于生命。因为他们从未慵懒过,且一刻也不撒手地抓牢了春藤般的年轻岁月。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快慢。如果你能够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静下心来,遇到困难不气馁、不灰心,矢志不移地前进,那么最终你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人生难下定论,命运自己书写。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