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人,则是受蔡元培先生聘请执教《中国古代文学》的刘师培。根据冯友兰、周作人等人回忆,刘师培给学生上课时,“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且他的“字写得实在可怕,几乎像小孩描红相似,而且不讲笔顺”,“所以简直不成字样”,这种情况很快也被一些学生、老师反映到蔡元培那儿。然而蔡元培却微微一笑,说:“刘师培讲课带不带书都一样啊,书都在他脑袋里装着,至于写字不好也没什么大碍啊。”后来学生们发现刘师培讲课是“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而且文章没有做不好的。
正是蔡元培这种博大的胸襟,开放的态度,宽容的雅量,才使蔡元培能够发现真正的人才,也才使当时的北京大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和许多人都是朋友,其中包括若干被认为是孤僻、不好接近的人。有人很奇怪地问卡耐基:“我真搞不懂,你怎么能忍受那些老怪物呢?他们的生活与我们一点都不一样。”卡耐基回答道:“他们的本性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生活细节上难以一致罢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戴着放大镜去看这些细枝末节呢?难道一个不喜欢笑的人,他的过错就比一个受人欢迎的夸夸其谈者更大吗?只要他们是好人,我们不必如此苛求小处。”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应该学会以一种大胸襟来对待别人的缺点和过错。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所以要“容人之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容人之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学会宽恕和原谅,所以要“容人之过”。能够做到这样几点,也就算明白了南先生提出“求全之毁”背后的良苦用心了,
表面和真相偶尔背道而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究竟是推卸责任的说辞,还是强调深入了解的告诫?
一种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要去思谋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听来有些推卸责任的意味,依照南先生的见解,不在那个位置上,便不能准确知道它的职责和内容,对一件事,有一点还不了解,还无法判断时,不要随便下断语,不要随便批评,因为真正了解内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真理就像上帝一样。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细弱如丝,混杂在一堆假象里,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智,甚至是我们道德上的缺失都会阻碍我们去敲响真理的门,对不了解的事,对尚未为人所知的领域做出错误的判断。
有一次,孔子他们被两个小国家围困,长达七天都没有吃到东西。后来较为富裕的子贡拿自己的钱财好不容易换来了很少的一点米,就让颜回给大家拿来煮粥喝。子贡无意间经过煮粥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拿着满满一勺粥在喝。子贡很不高兴,就去了老师那里。他问夫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回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子贡又问若是颜回会如何,孔子说颜回绝对不会改变的。子贡这才告诉老师他看到的事。
于是,孔子为了向大家证实,带着众弟子来到粥房。孔子说:“颜回啊,我想要先用这得之不易的粥来祭祖,你来操办吧。”颜回摇头道:“不行啊,老师。这粥在煮的时候,房顶上有一块泥落了进去,扔了太可惜,所以我已经把污染了的粥吃了,这样还可以省出一个人的饭。但是这样的粥是不能祭祖了啊。”孔子听了,看了一眼子贡,就离开了。
眼睛偶尔也会欺骗我们的心灵,有时事情的表面会与真相背道而驰,如果不经过大脑的洗练就对事情妄下结论,那我们难免会犯错。
对于为政者来说,如果不了解这个职位上的权利与责任,怎么能评判它的是非曲直呢?因此,旁观者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不应该在私下里议长论短,致使在职者无法开展工作。一个人担任了某个职位,都必须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胜任,而不担任这个职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如果你想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剧本与戏路揣摩清楚;如果你想对别人的角色有所了解,也要深入了解之后再发表意见,不要仅凭表面的猜测去指手画脚。
用对一个人,下活一盘棋
只有“人得其位,位得其人”,才能将管理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借着孔子之口强调了这个问题。“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孟公绰这个人,要他做赵、魏大国中的大夫,是十分合适的人选,其才能、学问、道德,都适合担任此职。但是如果滕、薛两个小国家请他做大夫,要他在实际政务上从政,则十分不当。
结合现实,南先生指出:有许多人担任要职出类拔萃,但是要他改做实际工作,去执行一个任务,则未必能够完成。有的人,学问好,有见地,能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建议,但让他去实际从事行政工作,却发现无法胜任。有的人,实际工作做得很好,将他提拔到高一级的地位,反而让他无所适从。所以,作为领导,知人善任是一门学问;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要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是说人的智慧水平有差别,有上、中、下三等之分。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方面,教导方面,对他们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妨作低一点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们的成就,又不一定永远在中人以下,只要努力,最后的成就,和中人以上的人会是一样的。
身为领导,对部下首先要有透彻的了解,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以达到人事相宜的效果,教育的原理也是一样,因材施教才能各尽其能。一个公司只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人得其位,位得其人”。作为一个领导者,对员工的才能、兴趣了解于胸,才能针对某项特定的工作选择合适的人选,追求人与事的统一。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板着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却点明了管理学的一条著名定理,即“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知人善任,让自己的下属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许多成功人士都善于识人,又能够把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是管理好下属的良方。许多领导者常感叹手下无人可用,其实在很多时候不是手下没人,而是没有把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中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曾仕强曾说过,企业如同一盘象棋,总共可分为三种人:一种是卒,处于基层,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永远生活在设定的轨道上,但有时却能发挥大作用;一种是车、马、炮,居于中层,有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也有自己需要拼命保驾护航的人;帅,处在最高层,看似无用,但却是一切棋子的核心。象棋的精髓体现的是中国的文化,最能干的人不一定在最高的位置,中华民族是生活在智慧层面上的,讲究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只有“人得其位,位得其人”,整个团队才是一盘活棋,才能在相互配合、协作中各司其职、各有所为。
推功揽过的领导艺术
身为领导,必须谙熟领导者的行事艺术,历史上便有一个人物是南怀瑾先生十分推崇的。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在这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战场细节。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哪一个敢走在最后面?孟之反则不同,叫前方败下来的人先撤退,自己一人断后,快要进到自己城门时,才赶紧用鞭子抽在马屁股上,赶到队伍前面去,然后告诉大家说:“不是我胆子大,敢在你们背后挡住敌人,实在是这匹马跑不动,真是要命啊!”
南先生认为孟之反善于立身自处,怕引起同事之间的摩擦,不但不自己表功,而且还自谦以免除同事之间彼此的忌妒,以免损及国家。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像孟之反一样,时刻体察自己的下属,不揽功,不诿过,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追随。一个让下属放心追随的领导者既不会独占功劳,也不会诿过于下属,他们在下属的心里就像一棵可以乘凉的大树,是他们真正可以依靠的靠山。
《菜根谭》中提到过:“完民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推功揽过是中国的传统智慧,人性的弱点要求人们要有“推功揽过”的意识,领导者尤其如此。
通常人们对于自我的评价都是高过实际水平的,人的本性是揽功的,所以需要推功来平衡。当几个人把一件事情办砸了,如果分别询问其各自应负的责任,责任总和加起来肯定不到100%,甚至还可能互相指责,因此需要揽过来平衡。多数人在成功时都暗地里认为奖赏自己的少了,失败时认为自己受到了连累。成功了是自己的原因,失败时外在因素就会浮出水面。
当我们胜过周围的人,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成功会招致嫉妒和怨恨的时候,也会自动地谦虚一番,感谢其他人在自己成功过程中的作用,以避免潜在的危险。因此,有人说,推功揽过是一种上升为道德的策略。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哈斯教授说,要在一个组织内做好,一定要做到三点:推功、揽过和成人之美。
“推功”需要正确的意识和平和的心态,事实上,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离开了团队,再威猛的英雄也做不成什么大事,对于领导者来说,即使确确实实是你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功绩,你的今天也是无数人帮助的结果。反过来,能做到“推功”的人,或者说具备这种意识和心态的人,组织中的凝聚力会因为他的谦虚而增强。
团队出了问题,往往涉及其中的每一个人,古人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一个团队中,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别人出了问题就认为和自己无关,这样的团队无疑是缺乏竞争力的。领导者应该做的,就是勇于承担责任,并将这种“揽过”的精神渗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如果你想像孟之反一样做一个出色的领导,就应该牢记下面几句话:统揽不包揽,负责不推责,放手不撒手,有功不居功,用人不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