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海洋动物探索大百科
36422200000033

第33章  三代同堂的精灵——水母

在海洋中有一种长相与伞十分相似的生物,看起来温顺无害,但是却很凶猛。它们长有非常多的触手,上面具有很多能够分泌毒液的刺细胞,一旦遇到猎物它们就会用这些“武器”将其歼灭,它们是低等的腔肠动物动物,所有的家族成员依附着生后在一起。它们是谁?它们就是三代同堂的精灵——水母。

明星名片:

水母,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水母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过200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水母的寿命非常短,平均只有几个月的寿命。虽然,水母是低等的腔肠动物,但是它们却三代同堂,十分令人羡慕。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已经知道的大约有200种。直径从10~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的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在它的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95%以上,并且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位于两胚层之间,不但是透明,而且具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的时候,通过体内喷水反射而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的漂游。水母的伞状体内具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让伞状体膨胀。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是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然后沉入海底。

在海面平静之后,只需几分钟它就能够生产出气体使自己膨胀且漂浮起来。在水母的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就是水母的“耳朵”。是由海浪和空气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来冲击听石,然后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曾经,科学家们模拟水母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够在15个小时之前就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

水母身体的外形像一把透明的伞,伞状体的直径大小不一。普通水母的伞状体不是很大,只有20~30厘米长,而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从伞状体边缘长出一些须状条带,这种条带叫做触手,触手有的可长达20~30米,相当于一条大鲸的长度。在水中浮动的水母,会向四周伸出长长的触手,有些种类水母的伞状体上面还具有各色花纹。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水母显得非常美丽。1865年,在美国麻萨诸塞州海岸,有一只霞水母被海浪冲上了岸,它的伞状体直径为2.28米,触手的长度为36米。将这个水母的触手拉开,从一条触手的尖端到另一条触手的尖端,竟然有74米长。因此,霞水母可以说是世界最长的动物了。

水母的身体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圆形的伞体,它通过一缩一放来进行游动;第二部分是触手,在游动中用其来控制运动方向,上面布满刺细胞用来捕捉和麻痹猎物;第三部分是包括生殖器,缘膜,消化系统,平衡囊等的其它部分。

在各地的海洋中都可以常见到水母,它们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可以根据其伞状体的不同做出分类:有的伞状体可以发出银光,叫做银水母;有的伞状体则好像和尚的帽子,叫作僧帽水母;有的伞状体好像是船上的白帆,叫做帆水母;有的宛如雨伞,叫做雨伞水母;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它们的寿命很短,大部分的寿命只有几个星期或者是几个月,也有活到一年左右的,有些深海的水母则可以活得更长些。我国常见的大约有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8种。

虽然,水母的长相美丽温顺,其实它们十分凶猛。在伞状体下面的那些细长的触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们的武器。在触手的上面布满了刺细胞,像毒丝一样,可以射出毒液,猎物被其刺螫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触手就将这些猎物紧紧地抓住,然后缩回来,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个息肉都可以分泌出酵素,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给分解。因为,水母没有呼吸器官和循环系统,只具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它们所捕获的食物会立刻在腔肠内消化吸收。

在炎热的夏天里,当我们在海边弄潮游泳的时候,有时会突然感到身体的前胸、后背或者是四肢一阵刺痛,好像是被皮鞭抽打的感觉一样,那肯定就是水母在作怪刺人了。不过,一般被水母刺到之后,只会感到炙痛,并且出现红肿,只要涂抹一些消炎药或者是食用醋,过几天就可以消肿止痛。但是,在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一带的海面上,有两种分别叫做海蜂水母(箱水母)和曳手水母的,其分泌的毒性非常强,如果被它们刺到的话,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因呼吸困难而死亡,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手水母。所以当被水母刺伤的时候,如果发生呼吸困难的现象,应立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者是注射强心剂,千万不可大意,以免意外发生。

一旦,水母遇到了猎物,从都不会轻易放过它们。但是就像犀牛和为它清理寄生虫的小鸟共存一样,水母也有自己的共生伙伴。那是一种小牧鱼,体长不过7厘米,能够随意在水母的触须之间游弋,一点儿也不害怕。当遇到大鱼游来的时候,小牧鱼就游到巨伞下的触手中间去,将其当作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利用水母刺细胞的装置,巧妙地躲过了敌害的攻击。有的时候,小牧鱼甚至还可以将大鱼引诱到水母的狩猎范围内使其丧命,这样它还可以吃到水母吃剩的零渣碎片。

那么水母触手上的刺细胞为什么不会伤害到小牧鱼呢?这是因为小牧鱼的行动十分灵活,能够巧妙地避开毒丝,不容易受到伤害,只是偶然也会有因不谨慎而死于毒丝下的。水母和小牧鱼共生一起,它们相互为用,水母“保护”了小牧鱼,而小牧鱼又吞掉了在水母身上栖息的小生物。

水母是雌雄异体的,在接近胃囊的地方长有生殖腺。成熟的精子流入雌水母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之后离开母体,在水里游动一会儿后,沉下海底形成幼体,之后变成水螅体,水螅体分裂成多个碟状幼体,再发育成水母成体。

虽然,水母是低等的腔肠动物,但是它们却三代同堂,十分令人羡慕。水母生出小水母,小水母虽能独立生存,但是亲子之间的感情似乎非常深厚,不忍分离,因此小水母都依附在水母身体上。不久之后,小水母生出孙子辈的水母,它们依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来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水母表皮中从顶端延伸到伞体末端的肌肉纤维控制着内腔的收缩和扩张。内腔扩张,水流慢慢被吸入,充满内腔;内腔迅速的收缩,将水流挤出腔体,水流喷出产生的推力使水母沿身体轴向方向运动。水母试图在水中下沉的时候,触手向上伸展,呈长线状;想要进行上升或者是向某一方向运动时,触手的远端逆着运动方向弯曲。水母借助触手,有效地将运动方向改变。水母并不擅长游泳,它们常常需要借助风、浪和水流来移动。

水母的构造非常简单,它们是一种细胞动物,没有肌肉和骨骼,身体的98%都是水。那么,它的光是怎样发出来的呢?栉水母在海里游动的时候,身体显现着球形的蓝光,后面的几条长长的触手在闪耀着细长的光带,随着栉水母游动时的身体弯屈和摆动,光亮也是千姿百态的,非常优美动人。

原来,水母的发光源与其它动物是不一样的,其它动物大多是荧光素和荧光酶经过氧的催化作用之后,因而发光。可是水母却是靠一种叫埃奎林的神奇的蛋白质而发光的,这种蛋白质在遇到钙离子之后,就能发出比较强的蓝色光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每只水母含有大约50微克的发光蛋白质,这就说明水母就是靠它来发光的。

水母十分的威猛且致命,但是它们也是有天敌的。棱皮龟就能够在水母的群体中自由穿梭,然后轻而易举地用嘴将它们的触手扯断,使其只能上下翻滚,最后失去抵抗的能力,成为海龟的一顿“美餐”。

近年来,经常有突如其来的水母群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域。早前,就有两米长的巨型“越前水母”群出现在日本海域,估计中国扬子江流域是越前水母的来源之一。随着中国沿海业的过度捕捞,与水母争食的鱼类减少了,而浮游生物却增加了,导致水母繁衍过剩,再加上长江流域反常的大雨连场而下,将巨型水母冲到了日本海域。此外,海洋的水温变暖也加速水母的生长与繁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新报道,水母大多存活在死水区,生命力非常顽强,它几乎不需要氧气,因此,你会发现在几千米的深海区,也有水母的身影。

水母的出现,是环境恶化的表象,而不是环境改善的现象。随着水污染的严重,营养物质非常丰盛,大量出现了灾难性的浮游生物,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而水母却开始繁盛,但这却是另一个灾难的前奏,由于水母什么都吃,浮游生物、鱼卵、小鱼、大鱼等等,没有一个是漏网之鱼,它的繁盛,使鱼类很难再生,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且是不可恢复的!日本已经尝到了水母繁盛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

目前,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重视水污染问题,积极解决工业生产的水污染问题。二是,水母的天敌是海龟,要加强对海龟的保护。请全人类高度关注环境污染以及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