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36400400000014

第14章 “囚犯二难”游戏――谁都赢不了

一位心理学家叫来两个大学生志愿者,要求他们做一个叫做“囚犯二难”的游戏:

两名嫌犯被扣留起来,分开羁押。地方检察官确信他们犯下一桩罪案,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起诉他们。他对两个人中的每一个说,如果没有人招认,他就从轻判决,每人服刑一年;如果一个招认,另一个不招认,招认方将得到特别处理(只判半年),另一方则从重判罚,肯定不少于20年监禁;如果两个人同时招认,他就会请求宽大处理,各判8年。

由于1号囚犯不能与2号囚犯共同讨论方案,他只能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想象。如果他招认,2号不招认,则他(1号)只服刑半年,这是所能得到的最好待遇,而2号则被判20年,这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坏结果。但1号知道,这样做非常冒险。如果他和2号都招了,那么每个人都要服刑8年。因而,最好的结果就是不招认。如果他不招,2号也不招,则每人只服刑一年,结果不算太坏。但是,如果他不招,2号却招了――则2号只判半年,他却得服刑20年!

显然,理性思维无法帮助两名囚犯,除非他们彼此信任对方,相信他会做出对两人都有利的选择。如果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基于害怕或贪心而做出选择,则双方都将失败。但是,除非两人都确信另一方将做出同样的选择,否则,在双方均有利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将毫无意义。志愿者就这样进行选择,结果的数字根据条件和研究者的指令随意更变。(有利于双方的结局只是偶然出现。)

三十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囚犯二难”选择进行过各种形式的试验,以研究信任、合作及产生这些东西的条件和相反条件。

另一位心理学家先后对20多对志愿者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两个都招认的,5对;一个招认,另一个不招认的,5对;两个都不招认的,10对。经过测算,这40个志愿者共获刑期202.5年,人均刑期5.06年。本来,只要他们采取信任、合作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只需服满一年的刑期即可。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每个人竟平均获得5年多的刑期。这个结果反映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与合作,不愿意作出起码的一点点牺牲。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两个同时都不招认的只有一半。另外20人事后坦言,他们把各种可能的结果事先都想得很清楚,就是因为想得很清楚,才做出如此选择:因为对双方最好的结果是不招认,他们均以为对方会为稳妥起见,选择不招认,所以就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招认,以使自己的刑期更短。正是双方均怀这种阴暗心理,结果反而加长刑期了。

现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已经开始利用“囚犯二难”游戏招聘人才,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考察被引进人员是否具有起码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个游戏也给了我们宝贵的人生启示:当我们个人的命运和他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