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愿意诚实地回答任何问题吗?
答:是的。
问:你的名字是叫×××吗?
答:是的。
问:你结婚了吗?
答:是的。
问:是你杀了被害人吗?
答:不是。
问:垃圾桶里的刀子是你的吗?
答:不是。
问:今天你一整天不在家吗?
答:是的。
以上这一段对话,也许大家觉得很奇怪,其实这里只是模拟了几道测谎中可能出现的测谎试题。有一年,我国江阴市某地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某张姓女子被发现倒在自家柴房里,从现场勘查来看是被勒毙而亡。警方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女子的丈夫柴某言辞闪烁,且疑点颇多,有最大的嫌疑,但一时却又找不到证据,于是江阴市公安局决定向无锡市公安局求助。第二天下午,无锡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携带新引进的测谎仪赶到,并由专家制定了科学的测谎方案。傍晚6时许,经过了几轮紧张的问答攻防之后,尽管柴某竭力保持镇定,绞尽脑汁自圆其说,依然被测谎仪当场拆穿,心理防线被攻破后,只能低头认罪。整件事情发生在30日下午,夫妇两人因生活琐事起了争执,一气之下,柴某捡起了一根绳子套住妻子的脖子猛勒,谁知就这样把她勒死了,本来他还想借着凌乱的现场与谎话蒙混过关的,可惜在现代化的侦测手段面前,最终原形毕露。
以上是测谎技术在中国运用的一个实例。在国外,测谎技术已经非常普及,像过去几件轰动美国的大案,如辛普森案、李文和案,均多次进行过测谎甄别。中国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测谎技术。除了刑事侦查中使用这种技术外,全国检察机关还在昆明举办了首期测谎技术培训班,专家们为参加培训的多名反贪部门人员讲授了测谎技术专业课程,为打击贪污、惩办贪官准备了新式武器。
“测谎”一词,是由“测谎仪”(Lie Detector)演化而来,而“测谎仪”的学名是Polygraph,直译为“多道记录仪”,字根poly,意为“多”,而字尾graph,意为“书写、描绘、记录”等,所以它的本意是指一种记录人体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测谎仪可以在犯罪调查中协助侦讯,通过了解受询问嫌疑人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与案件有关。由于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此时大都会否认涉及案件而说谎,故一般形象地称之为“测谎仪”。准确地讲,“测谎”不是测试“谎言”本身,而是测被试者在面对刺激时生理参量发生的变化。因此在科学上,“测谎”应该叫做“多参量心理测试”,而“测谎仪”也应叫做“多参量心理测试仪”才对。
测谎仪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当一个人说谎时,情绪的变化会引起某些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皮肤电剧烈波动等,这些变化由人体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一般不易通过大脑意识加以控制,因此纵然被试者在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通过多参量心理测试仪所记录的数据也可以轻易窥破他内心的秘密。测谎通常从三个方面测定一个人的生理指标,分别是脉搏、呼吸和皮肤电。当测试时,被试者背对测谎仪而坐,把三个感应器分别缚在被试者的右手手腕、前胸以及左手食指与中指上,测谎仪会把一系列的反应图谱忠实记录下来。测谎仪上一般还会有一组红绿灯,当情绪平稳时绿灯闪烁,而一旦情绪出现异常,红灯就会闪亮,这也是参考的重要指标。另外,测验前后与被试者的交谈也很重要,专家能够从被测者的面部表情、声音、形体语言中搜集许多信息,这些也将作为重要的资料纳入到最后的决断中。
当然,测谎技术也不是万能的,测谎仪测量的只是主观的反应,而这些反应背后的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本质上,测谎仪测试的不是谎言,而是恐惧,如果人们害怕机器会暴露其撒谎的真相,那么就会有反应;反之,如果他们不担心,那么测谎仪也就无用武之地。而且诸如心率、血压这类自主性的反应也并不是绝对无法控制的,心理学家米勒等人曾开发出一种叫做“生物反馈”的心理技术,能够指导人们学会控制心跳、血压,甚至脑电波的变化,而一个普通人经过适当的强化训练,在测谎仪前,无论他说的是否是事实,也有很大的机会顺利通过。
据最新消息,韩国人新近还发明了一款便携式测谎仪,可以装置于电话或手机的听筒上,判断对方说的是否是实话。其原理是当人们说谎时,潜在的精神压力会使声带的供血受到影响,从而令声音发生变化。据说此项技术最初是由以色列军方开发的,此次研制的便携式测谎仪正是通过测量嗓音的震动情况来考察被测者是否在撒谎。
值得一提的是,测谎的提问也大有讲究,它需要专家事前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础上,灵活地编制。最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有犯罪情节测试法、紧张峰测试法、准绳测试法等。犯罪情节测试法是指,在问题中编制一些作案时间、作案工具、作案方法等细节特征,以此窥探被试者的反应。准绳测试法则是先问被试者一个他肯定要说谎的问题,紧接着问一个与案情相关的问题,然后比较两者的反应,得出结论。面对提问时,被试者只需回答“是”或“否”,或者缄默,这些回答本身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通过仪器所记录下的生理反应。
用生理变化推测人的心理,或在测谎中利用心理学,也不算是新鲜事。从前希腊有个王子得了一种怪病,许多医生都治不好,后来国王从奥地利请来一位名医,医生边号脉边与王子聊天,当聊到王子的继母――年轻美丽的王后时,王子的心跳突然加快,反复几次均是如此,从而让医生了解了王子的心病所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苏州知府况钟是一个能干的官员,在一次审案中,由于案情复杂,久久无法破案,于是他宣布将向神明祈求答案。当地的神庙中有一座大钟,据说相当灵验,只要有人说谎时碰到它,便会钟声大作。况钟把所有的疑犯召集到神庙前,大钟被放在一座黑屋子中,然后命令疑犯们一个个进入屋子,摸着大钟发誓自己是无辜的,然后凭钟声断案。可是直到最后,钟声也没有响起。最后况钟要求每个疑犯把手掌摊开,结果除了一个人之外,其他人的手掌全是黑的。原来况钟早已命人把大钟涂上了墨汁,那个犯人因为心虚,不敢触摸大钟,而暴露了真相。这样一个精彩的案例,被蒲松龄改编后,写入了《聊斋志异》中。
在心理学领域,词汇联想测验可以说是测谎仪的先声。精神分析学派是20世纪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人的心理除了意识之外,还存在着更为重要的潜意识,里面储存着一些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压抑的经验,从而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情结”。当某种情结占主导时,个体就会陷身其中无力自拔,有点像上了“瘾”一样。词汇联想测验是一种探测情结的好方法。测验时,测试者会出示一张写有100个单词的词汇表,要求被测试者在听到和理解了刺激词后,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回忆出他所想到的第一个词,然后记录下被测试者对单词的反应时间以及一些生理反应。所有的单词全念完之后,也可以再来一次,让被测试者重复他以前的回答。这些单词像炮弹一样,会穿透人格的甲胄而击中那些隐匿在心底暗层的情结,比如一个对“购买”、“金钱”、“储蓄”过敏的人,很可能是具有“金钱情结”的人。一般认为,在测试中,出现了以下一些情况,便可以推断某个情结的存在,它们是:对某个刺激词的反应时间比平均反应时间长;重复刺激词;一时无法作出反应,用语气词搪塞;口吃,或有其他肢体语言(扭捏、坐立不安等);无意义的反应,像生造某个词或用外语;不遵从指示,反应多于一个词,有回避反应,心跳、呼吸加速,等等。
所有这些反应不受意志的控制,它展现的是心理的真实面。例如在一次测试中,有四个词出现了干扰反应,分别是“矛”、“殴打”、“尖锐”、“瓶”,结果被试者坦白在国外时,曾因酒醉与人发生争执,拔刀刺伤了对方,并被判一年监禁。这是被试者心中巨大的心理阴影,通过测试被发掘了出来。事实上,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很早就把词汇联想测试运用到刑事调查中,并且成绩斐然。
以上是对测谎技术的简单介绍,最后要补充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批示,在中国,测谎所得出的鉴定结论目前还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在办案过程中,可以使用测谎结论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研究表明,测谎比单纯的猜测,效果要好64%,然而还无法达到100%准确的程度,因此高检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