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懂管理不如懂心理
36161000000045

第45章 明智的老板是成功的决策者

什么是决策?广义地说,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做出最终决定后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搜集资料、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估选择方案、追踪反馈等。它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在对客观规律及相应条件有所认识、掌握的前提下,在主观意志参与下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几种方案中做出抉择,即通常所说的“拍板”。

英国剑桥大学管理专家肯尼特-琼有句名言:“决策就是从没有目标找到目标,即确定目标是决策本身的目标。”

做任何事都一样,都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瞎碰乱撞。

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只能虚度终生,毫无意义。

决策如果没有目标,甚至连“小猫逮着死耗子”的可能都没有。

决策目标是指决策要达到的目标。决策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效果的好坏。决策目标明确了,选择就会有依据,行动就会有针对性。决策目标明确,选择就会发生偏移,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惨痛后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曾发生过因目的不明而一时不知如何决策的例子。

二战期间,美国作为盟军的大后方军火生产基地,担负着沉重而艰巨的军火生产运输任务。美国为了把军火尽量多、尽可能快地运往西欧前线,就租用了大量的商船上运载军火。为了使这些商船免受德军飞机的封锁和攻击,美海军指挥部决定在商船上安装高射炮。但是,过来一段时间发现,这些高射炮的战绩很令人失望,竟然没有击落一架敌机。于是,海军指挥部有人提出没有必要在商船上安装高射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盟军海军运筹小组研究后发现,把在商船上安装高射炮这一决策的目的定为击毁敌机是不妥当的。这一决策的正确目标,应是尽量减少被击沉的商船数,从而保证军火供给。虽然安装在商船上的高射炮没有击落一架敌机,但实践证明,它在减少商船损失,保证军火供给上却是卓有成就。

因此,美国海军指挥部的领导最终否决了“不在商船上继续安装高射炮”的错误意见,而是实施了在商船上继续安装高射炮的正确决策,从而保证了盟军的军火运输。试想,如果盟军海军运筹小组不进行深入研究,而在错误的决策目标指引下采用“不再商船上继续安装高射炮”的错误决策,那么,盟军的军火供给线肯定会遭到德军的严重破坏,从而影响前线的战斗。

无论是谈判,还是决策,都应掌握尺度,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错误妥协”的陷阱。

由于考虑到最终难免需要做些妥协,领导在决策时必须先从是非标准出发,千万不能一开始就凑合,更不能以人来论是非。

领导者所要考虑的仅仅是正确的决策,而不必考虑“能被别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任何人都有喜欢折中的倾向。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满足规范和边界条件的正确决策,我们就不能区分正确的折中方法和错误的折中方法,而最终就会走到错误折中的方向去。

1994年史洛安兼任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他对顾问说:“我将不会告诉你研究什么,写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是你的任务。我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你把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记下来,而不要顾虑我们的反应,不要顾虑我们是否喜欢它。尤其重要的,你不要想利用折中的办法来使你的建议容易被接受。在我们公司中,用不着你的帮助,每个管理者都知道使用折中的办法。但是,除非你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否则我们不会有‘正确的’折中。”

猪猡湾的惨败给美国总统肯尼迪上了生动的一课。这就是他在两年之后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所以得到胜利的原因之一。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坚持决策所应满足的边界条件,坚持正确的折中办法(在这次危机中,肯尼迪放弃了由美国进行地面观察的要求,而坚持要苏联拆除导弹并运回苏联)。

有两种不同的折中办法。第一种折中,即俗语所讲的“半片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另一种折中,可用所罗门审判两个妇人争夺一个婴儿的故事来说明:“与其把婴儿劈成两份,不如保存婴儿性命,把婴儿送给对方好。”在第一种折中办法中,决策仍然可以满足边界条件。因为面包虽然分成两半,但半片面包仍然是面包。半个婴儿却完全不能满足边界条件。因为半个婴儿已经不是生命,也不能成长为孩子,而只是两片尸体而已。

在作决策的时候,如果既顾虑别人能否接受,又顾虑是否会引起别人的反对,那就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在现实生活中,你所担心的事往往不会出现,而你没有想到的逆境和困难,却往往变成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你开始作决策时就问:“怎样做别人才能够接受?”那么你即使作出了决策,结果还是什么也得不到。因为当你这样问的时候,因怕别人不接受,就往往不敢提出最重要的事情。这样一来,你也就得不到最有效和正确的答案了。

在决策中,妥协是允许的,但不允许错误的妥协。聪明的妥协是:

① 躲开重大的损失;

②自我力量还不够,不要强行去做;

③还没有把握好商机;

④制造一种引人上勾的假象;

⑤懂得“缩回来,打出去”的道理。

企业决策也一样。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的领导人,作决策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结果你会发现你的决策效果令人失望。如果你作决策虽然有一个目标,但结果却跟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毫无关系—这种目标,跟没有目标一样!

目标是决策的方向,没有目标决策就会失去方向,有方向还要有行动,行动是决策的开始,没有行动,决策就没有功效,价值等于零。

绝大多数的情况都属于必须作决策与可以不作决策这两者之间的。有些问题虽然不能自行解决,但也不会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对这种问题,通常只需要作些改进,而不必去作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或创新。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情况。换句话说,即使不采取什么行动,事情仍然可以维持下去。当然,如果采取行动的华,情况也许会变得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卓有成效的决策者应该作一番比较,是采取行动的风险大呢,还是不采取行动的风险大?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公式可以帮助他作出正确的决策,然而还是有两条原则可作为指导,因此具体问题进行决策应该是不难的。

对卓有成效的决策者来说也是一样,他要么采取行动,要么不采取行动,绝不可以采取了行动又半途而废。半途而废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它无法满足决策最起码的要求,无法达到最低的边界条件。

在对决策的要求做了一番透彻的思考,对不同的选择进行一番探讨,对决策的得失作过一番权衡之后,决策就成为顺理成章的的事了。到了这一步,一切情况心中都已有数,该采取什么样的决策自然是明摆着的了。

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说药都是苦的,但是良药通常的确实苦的。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不敢说所有的决策都会使人觉得讨厌,但是最有效的决策执行起来往往会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因此,决策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个领导而言,所做的计划越长期,所牵涉的因素也越多,包括各项政治、经济因素。公司内外的变动等,这些都不是能够用数字去测量的。因此,再做长期计划时,无论如何谨慎,少许的偏差仍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公司的组织、目标、优点、企业特色,等等,都不可能从天而降,而常是由领导阶层和管理阶层不断讨论、分析才得来的结果。所以,长期的系统性计划固然对那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有影响。但是,实行计划的终究是人,个人因素的影响,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对于企业管理人和企业的关系,英国邓洛普公司领导雷伊杰第斯举了下面两个比喻来解释。

在数百年来的战争史中,我们发现,将领的才能对战役的成败有极大的影响力,即使在武器进步的现代战争中亦然,或许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的企业家们也正如战场上的将军?

技巧高超的音乐家、画家比比皆是,但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去创造真、善、美之艺术的,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同样地,拥有企管专业知识的人比比皆是,但能够善用这些知识的人,才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巧思与灵感能否由学习而得,仍是个待解决的问题。杰出的领导者对于一个企业,犹如无价之宝。即使预测将来很难完全正确,但“远见”仍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